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均衡发展的科学含义是指人口系统构成要素相互匹配、互为依存、协同发展的状态,是指人口的供给和对人口的需求在数量或者结构上处在相对平衡、动态协调的状况。低水平的人口均衡是数量意义上的供求均衡,高水平的人口均衡是结构意义上的契合均衡。人口均衡发展的人文含义是彰显对生命尊严、人权保障、人类发展、家庭幸福、人口优化和社会和谐的价值追求。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含义是确保人口的优化发展,即警惕和防止人口的逆向发展或者说负向发展,引导和促进人口的积极发展或者说正向发展。人口均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缺一不可。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适度低生育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基本保证;建设"健康家庭"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微观基础;成立"人口与家庭发展委员会"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体制保障;"适度生育、调衡人口、投资人口"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理性选择和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2.
在人口规模巨大的背景下,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采用 2006—2020 年 16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 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修正引力模型分别测度成渝城市群 16 个城市在 2006—2020 年间的空间网络联系度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水平, 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影响及其时空异质性和网络外部效应, 发现: ( 1) 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可促进本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但将在周边形成 集聚阴影, 产生不利于周边城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网络负外部效应。 (2) 成渝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对成都市、 重庆市双核心城市以及绵阳市、 宜宾市和泸州市三个副中心城市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水平产生促进作用。 随着行政级别的提升, 城市网络联系逐渐由不利于周边城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负外部效应转变为促进周边城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正外部效应。 (3) 城市空间网络联系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呈现先负后正, 最后趋于收敛的倒 S 型, 且在 0- 100 公里的范围内形成 集聚阴影, 150-200 公里范围内为城市网络联系发挥正外部效应的最优半径。 (4) 科技创新和创业活跃度的提升是城市空间网络联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关键渠道。  相似文献   

3.
"单独两孩"各地应及时修法实施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议案,作出如下决议: 一、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四十多年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计划生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了资源环境压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人口众多是我国长期面临的基本国情,必须认真贯彻宪法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人口结构演化表现出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加速迈进,但人口教育结构仍然保持年轻化和知识化,人口产业结构日趋服务化和高端化,人口迁移更青睐年轻技术移民等特征。中国可借鉴发达国家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提升竞争力的经验,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人口结构持续优化;加快引进技术移民,保持人口年轻化、高素质化;健全人力资本投资体系,实现人口素质稳步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演进,从建国初期"提倡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到改革开放初期确立"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从1991年强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到2000年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从2006年提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经历了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接轨和融合的演进过程。从"节制生育"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人口道路建设方面的进步和成就。  相似文献   

6.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判断人口问题,充分认识我国人口发展取得的成就,统筹谋划我国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明确现阶段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着力重点:深化生育友好型政策体系研究;深化人口素质提升配套政策体系研究;深化人口与经济发展互动研究;深化人口与社会发展协调研究;深化人口与科技进步相促进研究;深化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研究。  相似文献   

7.
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将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的理论基础在于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支撑,人民高品质生活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指引。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的中国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的现实挑战在于驾驭资本的逐利本性和物化形态,化解人民普遍性与特殊性需求的张力,以及整合有限资源和多元任务。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的实践进路在于秉持系统观念,把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增进民生福祉紧密结合,把提升人口综合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把统筹谋划人口发展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妇女发展与人口控制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妇女发展与人口控制又都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妇女发展的程度,制约着妇女生育率,从而直接影响人口控制的成效。人口控制的效果,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影响妇女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妇女发展与人口控制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二者之间又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深入探讨二者的关系,揭示妇女发展怎样制约人口控制,如何促进妇女发展为人口控制做出贡献,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实现我国的人口控制目标必须重视妇女发展 1995年2月15日,我国人口已越过12亿。为进一步唤起全党全民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央八个部门和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了“中国12亿人口日”大会,以树立计划生育工作的紧迫感,从而实现到本世纪末将我国总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形势发生重要转折性变化之际, 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重视人口素质, 以 提质 替代 增量, 以 人才 替代 人力, 充分发挥凝结在人口自身的素质要素的作用, 使更多民众更好地享受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享受高品质生活。 长期均衡发展是人口发展的主要目标, 也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口均衡发展不仅体现在人口系统内部要素间的依存制约以及人口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适应, 还体现在代际间的传承永续。 年龄结构失衡是当前人口非均衡发展的突出表现, 应聚焦结构失衡, 弥补制约人口均衡发展的短板; 同时充分发挥作为人口结构中坚力量的劳动年龄人口的作用, 通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以及推动人口均衡分布,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助力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改善人口结构,落实“三孩政策”这一新人口政策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新人口政策实施的宏观背景,分析中国人口结构转变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政策选择。研究认为,正确认识改善人口结构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新人口政策,实施积极应对国家老龄化战略,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改善人口结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于拉动内需扩大,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推动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协调人口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最佳的生育率是保持在世代更替水平附近,这样有利于保持合理的人口结构,也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标。当今中国无论是生育率还是生育意愿都远低于更替水平。因此,中国应该适当鼓励生育以便把生育率提高到更替水平附近。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率过高时,政府要采取措施降低生育率,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然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率过低时,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励生育,却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变迁中对贫困地区人口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在它们的影响下,贫困地区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妇女生育水平仍然较高、人口流动的特征明显、人口城镇化水平较低和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等.贫困地区人口发展的趋势一是人口增长速度将进一步下降;二是人口的文化素质可能降低;三是人口年龄结构老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有可能加剧;四是人口分布将发生重大变化,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将加快.  相似文献   

13.
人口发展一直都面临着各种1'4题和挑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规模太大、人口老龄化、性别结构失衡、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等等。这些现象表明,人类的发展从未实现人口的均衡发展。文章在提出人口均衡型概念的基础上,从历史视角切入,通过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并梳理各时期人口自身发展及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来看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是指区域与学校因地制宜、创建特色,追求高质量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卓越教育的过程。广东基础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发展极不均衡;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的对策是外延均衡和内涵发展有机结合,外延发展是城乡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的基础,内涵发展是城乡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的关键。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创立区域教育特色促均衡的品牌,有利于向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奋力迈进。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和保障个体人权与教育公平的实现,而且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与发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落实地方政府的教育责任,完善财政经费的教育投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是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三孩政策”标志着生育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它为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两次生育政策转型和优化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人口问题的再认识、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改变的视角分析中国生育政策优化的基础和内在动力。研究认为,优化生育政策不仅提升了人口出生率,缓解人口老龄化,减轻社会保障制度压力,而且将生育权回归家庭,是对家庭福利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 为此,在充分发挥“三孩”新人口政策作用的同时,还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将构建共享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和劳动就业权、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等一体考虑,有助于新的优化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7.
两性平等、和谐、同步发展是与求学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鲜活的社会实践。研究发现,妇女在教育民生方面其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均比性别差异表现得更为显著,在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方面与男性存在较大差距,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较大。保障和改善妇女民生与提升妇女自身发展水平、解决社会建设滞后问题,以及消除城乡发展差别、区域发展差距、性别发展差异等具有密切关系。保障和改善妇女民生亟待制定和实施支持妇女与家庭发展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8.
新政新知     
《社区》2013,(36):6-7
我国一方是独生子女夫妇可生二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生是为人民的生计,它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民生是由私人消费和集体消费共同支撑的,私人消费/集体消费的供给多寡构成了四种民生建设模式。从私人消费与集体消费的供给状况看,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我国的民生建设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53~1978年:国家计划主导下的贫困均衡型民生;1978~1991年:由国家主导向市场主导民生过渡;1992~2002年:国家在集体消费领域退出及市场主导型民生发展;2003至今,国家的回归及民生发展的新均衡趋势。  相似文献   

20.
妇女参政不仅是妇女获得解放的重要保障,而且有利于妇女自身的发展和妇女群体权益的维护,有利于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妇女的政治权利自建国以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保障,然而农村基层少数民族妇女政治参与仍存在困境:参政比例低,缺乏参政意识;参政能力不高,缺乏有效参政实践;地区差异大,缺乏有效支持系统。通过立法、社区合作、社会倡导等综合措施逐步克服这些困境,将有利于少数民族妇女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有利于整个民族地区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