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靖宇小传     
杨靖宇同志是我们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 一九○五年二月十六日,杨靖宇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原名马尚德,又名马顺清,字骥生。杨靖宇,是他到东北抗日联军后改的名字。 一九一○年杨靖宇只有五岁的时候,父亲因为操劳过度,得病去世,母亲带着他和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妹妹,靠叔叔生活。苦难的童  相似文献   

2.
《“一·二六”指示信》新评伊建民《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的指示信。这封信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东北政治形势的特点,各种军队的政治态度及其相互关系均有分析,对于党在东北建立抗日民族...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赤旗歌》(又称《红旗歌》)在东北乃至全国各民族抗日军民中广为传唱,成为抗日战士赴汤蹈火、英勇献身的强大精神武器.然而,《赤旗歌》并非东北中朝抗日军民首创,其国外渊源有迹可循,从"放送者"到"接受者"的传播途径颇为曲折复杂,同时在其流传过程中从歌词内涵到音乐形式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因此,跨越国界、时空的《赤旗歌》既是渊源学的最好研究对象,又是反映20世纪上半叶国际共产主义理想所具有的强烈时代感召力以及音乐所具有的"世界性"的最好范本.通过对《赤旗歌》在抗战时期东北各民族抗日军民中的广泛流传及对其渊源的追溯,可以揭示中国朝鲜族抗日歌曲背后的文化现象及当时人们的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王惠宇 《河北学刊》2006,26(6):226-228
本文论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在与日本缔结中立条约的过程中与中国东北抗联的关系,剖析了1940年底东北抗联进入并滞留苏联境内的原因,解析了《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东北抗日斗争的消极影响。由此认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所谓“战略转移”,并非是主动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与图存学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7日,即西安事变爆发后的第五天,在北平的于毅夫、宋星池、王卓然、陈先舟、张克威等东北爱国人士40多人,在西单小六部口3号宋星池家中开会,建立了爱国抗日组织图存学会。其成员大都为原东北军政机关中的文职官员。他们以高昂的爱国热情,积极从事抗日爱国和西安事变中张、杨两将军的八项抗日主张的宣传活动;联络东北及全国各派政治势力中的上层人士支援西安事变。这对支持张、杨的爱国行动和扩大西安事变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伪满《大同报》文艺副刊《夜哨》是1933年东北沦陷区文学的一个重镇,在有限的21期刊物中,一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作家以此为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为武器,以揭露与控诉黑暗现实、反映青年觉醒反抗为基本主题,拉开了东北沦陷区抗日文学的序幕,成为东北文学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弥足珍贵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我国东北,1932年扶植成立伪满洲国。为了打消国人的“恐日症”,为民族复兴而战,中国社会各阶层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自己的抗日必胜理念。抗日必胜论,既是一种军事战略,更是一剂心理良方,没有抗日必胜论的传播和恐日论的消退,就不会有坚持十四年之久的抗战。抗日必胜论包括国家战略、军事战役、战场战术等层面。在国家战略层面,这个理论就是要回答中国能否抗日、如何抗日、怎样取胜三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是抗日必胜论的最早提出者和坚定实践者,王若飞的《我对于中华民族革命的抗日战争工作意见》和“维嘉”的《中国能否抗日?》可谓其中的代表作。同时,龚德柏、曾琦、章乃器等人也积极传播中国必胜的信念,驳斥对日妥协投降的论调,为医治“恐日症”发挥了重要作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这些抗日必胜言论最终在毛泽东这里汇聚成抗日持久战理论的大河。  相似文献   

8.
老投降派张春桥在一九三六年三月一日出版的《申报·每周增刊》第一卷第八期上发表的黑文《草原之歌》,是一株否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人民抗日斗争、歪曲乡村农民与儿童的大毒草。在这篇黑文中,充分表现出他这个混入革命阵营内的蛀虫的反动嘴脸。自从毛主席率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便发动组织了抗日统一战线,从而推动了抗日运动的发展:“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的高潮,深入农村,宣传  相似文献   

9.
去年第四期《学术研究》的《书海酌蠡》栏载有易名同志《“嚼杨木”辨》一文,辨析“嚼杨木”典故的由来.易名同志引清人赵松谷注,认为嚼杨木是以杨枝漱刷口齿,杨木即齿木,即今之牙刷。言有未尽,似乎还有可补充的地方。因为说来这是一个古代的“洋”典故。嚼齿木本是古代一般印度人的卫生习惯,古代印度佛教徒在寺庙里也有这种习惯,而且这后来几乎成为了寺庙中一种固定的卫生规定。嚼齿木为什么又称为嚼杨木?这里面实际上有一点小小的误会。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九即称:“(那烂陀寺)有奇树,高八九尺,其干两枝,在昔如来嚼杨枝弃地,因植根柢,岁月虽久,初无增减。”讲的就是嚼杨木。但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在提到同一地方的佛齿木树时,却指出齿木树不是杨柳。嚼齿木确也不限于只嚼杨枝。因为《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又云:“(齿木)或可大木破  相似文献   

10.
考镜源流传评得当——读《左宗棠评传》杨金荣孙占元教授的新著《左宗棠评传》一书,是南京大学出版社首批推出的50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较为出色的一部著作。其一,作者以近代中国历史为考察视野,纵横捭阖,不仅剖析了传主多层面的思想(横的一面),而且勾勒了...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争取东北军联共抗日方面的作用陈肖沫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之所以能够走上联共抗日道路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因素诸多,其中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以及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对其的争取应是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直接领导这项工作的毛泽东在争取东北...  相似文献   

12.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永华教授的《卓炯传》,最近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这部传记记述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先驱卓炯的杰出贡献。(一)《卓炯传》首先是一部经济学著作。杨永华在写作中能够准确完整地介绍了卓炯关于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概述卓炯关于商品经济的主要观点,并且放在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框架内,与其他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作比较,进行科学的评论。《卓炯传》介绍了卓炯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广东德庆县凤村公社发表的署名“于凤村”的一系列重要论文。卓炯认为,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惟一…  相似文献   

13.
半个多世纪前 ,沦陷时期的齐齐哈尔所发生的震惊东北的“黑龙江民报事件” ,留给人们许多有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力图对这一事件进行点滴分析 ,探讨一下沦陷时期《黑龙江民报》于30年代中期所具有的反满抗日政治倾向 ,及其在鼓舞、激励齐齐哈尔人民团结抗日斗争中的重要作用。《黑龙江民报》始末及日本帝国主义对它的严密控制《黑龙江民报》创刊于1929年1月1日 ,是由常炳彝、万国宾等人发起 ,在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创办的黑龙江省长公署的机关报。虽然这张报纸是当时军阀统治的舆论工具 ,但就其宣传内容讲 ,《黑龙江民报》具有抗日爱国…  相似文献   

14.
文章考证世德堂本《西游记》、杨致和《西游记传》、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三种版本相互间的关系问题,认为:朱本当成书于万历末期,晚于世本和杨本。朱本是采合世本、与世本祖本同源异流的平话本及杨本而成的三缀本。朱本卷一至卷三和卷五至卷七,取自世本前十五回;卷八至卷十来自杨本;卷四选自平话本。朱本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卷四保存了平话本《西游记》的又一残文,从而可知世本的祖本实为词话本  相似文献   

15.
略论爱国主义与民族英雄李彬1.对于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先烈们,从林则徐到杨靖宇等等,史学界一致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不存在争议。有争议的是:在我国封建社会,主要是分裂时期例如宋辽...  相似文献   

16.
重启东北文学概念,考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文学的流变,借此重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东亚文学中的某些问题。梳理东北沦陷初期《夜哨》文学和《文艺》文学,《夜哨》文学跨域到上海成为中国1930年代抗日文学的先锋及典范;《文艺》文学被沦陷时期的东北文学继承,成为隐微书写、解殖文学一系。而日伪在东北炮制的“满洲文学”成为东亚文学演练场,为东亚被压迫民族文学提供了发表场域,多语言多国族的文学想象、文学作品是思考东亚文学的资源及文化遗产。新的现实、新的形式、新的场域,东北文学为重新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和东亚文学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周保中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哈尔滨,任中,共满洲省委委员、军委书记。后到吉东地区组建抗日联军,先后任抗联五军军长、抗联二路军总指挥、吉东省委书记、东北抗联教导旅旅长等职,与日寇长期殊死斗争,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在艰苦卓绝的十四年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周保中同志坚持写下了百万字的《抗联日记》,揭露了日寇野蛮残暴的法西斯罪行,歌颂了东北人民和抗联战士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与日寇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记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总结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周保中《抗联日记》(1936年—1945年),系由周保中同志爱人王一知同志提供。现摘抄部分内容,供研究抗联史的同志及广大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8.
宋代蒋宁亚墓在岳阳县兴旺乡杨幺湖黄龙山上,即《蒋氏族谱》所称“在县南白沙湖上。”因杨幺湖在白沙湖西面。光绪《巴陵县志》卷六《舆地志,胜蹟》云:“蒋宁业从岳飞讨杨幺有功,官号怀远将军”。吴敏树《柈湖文集》卷四《蒋氏谱序》:“余徵蒋氏之谱,始自唐天复间,有朝万者,自豫章迁来(巴陵)。传十一世,曰宁亚,当宋南渡初,佐岳飞平湖贼  相似文献   

19.
杨妃籍贯考     
关于杨贵妃的籍贯,史书记载颇多抵牾。《新唐书·杨贵妃传》载:“玄宗贵妃杨氏,随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太真外传》说她为“弘农华阴人也,后徙居蒲州永乐之独头村”,“其父元琰蜀州司户,贵妃生于蜀”。《新唐书·杨元琰传》载杨元琰是“虢州阌乡人”。 偶读《全唐文》,看到有篇文章叫《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见《全唐文》卷四○二),是唐天宝时(公元742—756年)四门助教许子慎撰文。碑文说:“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初诞时,肌白如玉,相貌绝伦,后军都督署杨康见之,以财帛啖其父,求为女,妃家素窭,不得已与之。康  相似文献   

20.
中共满洲省委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抗日文化宣传中心,在东北沦陷时期,曾开创了《夜哨》《文艺》《芜田》等反日文化宣传阵地.在此基础上,经过金剑啸等中共地下党员的积极努力,我党一度将日本人创办的殖民宣传重要工具——《大北新报画刊》发展为反日宣传的重要阵地.画刊以漫画、小说、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为武器,展现了日伪统治下东北民众的悲惨遭遇,同时又以慷慨激昂的笔触激励了人们的抗战热情,进而为黑暗中苦苦挣扎的东北民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