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伟 《日本研究》2002,(1):80-85
清末修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解体 ,开启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清末修律不同于中国封建历朝历代变法改革的最大特点 ,就是学习和引进了西方的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 ,使得中国法律从体例到内容 ,从法律术语到法律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成为大陆法系的组成部分。日本法作为中国法律与大陆法系法律媒介 ,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历史是曲折发展的 ,似乎也呈戏剧性 ,但我们必须正视历史 ,因为她的背后依托着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早在公元七世纪 ,当中国的唐朝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达时期 ,成为世界强大帝国之时 ,日本则刚刚进入封建社会 (…  相似文献   

2.
陈小洁 《社科纵横》2006,21(4):90-91
沈家本通过与西方法律的综合比较,得出中西法律可以互补的真知灼见,他在主持清末修律时翻译和引进西方的部门法学,主张效法西方的法治,改良清朝的司法制度,使中国法制走向近代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宪政理念的形式是近代有识之士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为救亡图存而师法西方的产物:从其产生的思想渊源看,既有对西方学理的借鉴,也与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的支撑分不开。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的社会言情小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将言情与社会结合起来,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全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目,特别是作为时代精英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时代的镜子面前都客观的体现出了不同的思想和态度:堕落、异化、苦闷、彷徨、追求。在这过渡时代的背后,走出了具有朦胧启蒙思想的觉醒者,开始了近代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尽管还体现着幼稚和不成熟,但启蒙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这段时期的历史,主要是通过新的小说形式——社会言情小说来表达的。因此,我们要全面了解这个时代就不能疏忽这一时期的小说,而社会言情小说,以它思想的深刻性,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梁严冰  刘蓉 《唐都学刊》2001,17(3):65-67
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人从梦中被惊醒。由此,中国开始了艰难而曲折的近代化历程,特别是其中关于政治体制近代化道路的探索更为复杂。文章就20世纪初清末“新政”中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简要论述,认为其历史意义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6.
19-20世纪之交,在清政府和一些热心人士的推动下,北京社会教育通过近代报刊、宣讲所、阅报处、简易识字学塾、半日学堂、夜学堂、戏曲等途径逐渐开展起来。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北京普通民众的识字机会,激发了北京市民的爱国热情,而且对净化当时北京地区的社会风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革峰 《社科纵横》2013,(1):132-135
源于欧美的民主宪政思想是西方列强以其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大门后逐渐传入的。从那时起,向西方学习,求强求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清末立宪运动即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它是中国百年立宪史的开端,当年有关宪政的思想观念,制度设计和宪政实践,以及知识界对立宪运动付出的种种努力,对今日中国民主宪政建设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孔颖 《日本研究》2006,(4):90-95
“觇见监狱之实况,可测其国度之文野。”清末,西方列强以清政府狱制不及西方国家为借口,阻碍清政府与西方列强放弃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谈判。为此,许多有识之士走出国门,游历考察西方国家的狱制,以期改革清政府的监狱制度。游历较之留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中日本狱制考察与清末狱制改良,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以近六十本东游日记(清末官绅日本考察日记)为第一手资料,着重考察清末新政时期的日本狱制视察之全貌。在上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一个结论:清政府对日本狱制的考察,在清末狱制改良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4):101-104
本文通过考证近代以来尤其是清末会馆的发展和变迁,分析了市场化进程对会馆功能、地位的影响,得出清末会馆的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会馆作为市场组织的功能日益突出,二是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功能日益突出,三是作为商业资本集团的功能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清末立宪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京外各省及海外的立宪派士绅,实际上当时在北京政坛上也活跃着一股京城立宪派势力。本文以汪荣宝等人的活动为中心,论述京城立宪派的构成与代表人物,其活动特色和影响,以及他们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应变态度。  相似文献   

11.
柳岳武  赵鉴军 《唐都学刊》2005,21(3):124-128
清末奉天审判制度改革,建立了地方各级审判厅、检察厅。到清政府垮台前,省城商埠各级审判厅、检察厅大多先后成立。除少数初级审判厅外,地方各级审判厅都开办运作,其运作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地方司法制度的近代改革。  相似文献   

12.
赵瑛 《唐都学刊》2000,16(2):67-70
文章对清末陕西的中体西用思潮传播及其特点作了初步探讨 ,并对思潮的影响及局限性进行分析 ,提出了陕西中体西用思潮与其他地区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独特之处 ,且与后来的陕西辛亥革命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日本的著作。该书对日本明治维新后法律近代化的客观介绍,为处于改革关口的清末政府进行法律改革提供了现成经验。《日本国志》对清末法制改革的决策发挥了导向的作用。《日本国志》为清末法制改革提供了具体的路径。《日本国志》对清末修律内容的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朝末年,京畿一带社会治安问题有日常性、政治性及经济性等表现形式。与广东等地相比,官方尚能将治安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这些治安事件对当地社会危害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5.
赵建国 《探求》2006,14(4):76-79,55
上海日报公会是近代上海第一个报业同业组织,该组织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会章,曾积极声援《神州日报》,促成中国报界俱进会,在民元报界名誉风波中与当局形成直接对抗。其成立与组织活动是上海报界群体意识日益自觉的一个显例,可借此把握报界结社的特征与趋向。  相似文献   

16.
丁芮 《社科纵横》2012,27(12):98-100
清末民初,随着城市环境的发展,原有的维护北京城市社会治安的政府机构和方式已不能应对当时复杂的局面.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下,近代北京警察应运而生.清末民初,北京警察机构及其职能逐渐完善,取代了传统的治安机构和方式,警察成为维持社会治安的中坚力量,形成了与传统有别的现代社会治安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清末城市设立了保甲局等保甲机构,协助衙门负责市区的社会管理。城市保甲除了编查户口外,在设栅督更、厉禁驰马、治安巡查等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成为清末城市管理的重要力量。然而,面对城市近代化的发展,城市保甲难以适应新的挑战,最终被巡警制所取代。  相似文献   

18.
董惠民 《浙江学刊》2004,(5):197-199
陆心源、刘承干和蒋汝藻是清末民初湖州三大藏书家,也是当时闻名全国的藏书家.他们以为官经商积累的资产,修建藏书楼,收藏了大量珍稀古籍.他们充分利用所藏,刊刻许多精籍善本,同时进行学术研究,为中国近代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小贡献.但是,由于他们身处的时代对文化的阻碍与破坏,使他们的藏书先后散失,留下了中国近代藏书史上沉痛一页.  相似文献   

19.
隋丽娟 《求是学刊》2003,30(3):116-120
清末新政时期 ,黑龙江各民族的新式教育蓬勃兴起。这不仅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黑龙江各民族的文化素质 ,而且在边疆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形之下 ,有巩固国防、共御外侮的意义。本文探讨了黑龙江各民族新式教育兴起的原因、发展历程 ;剖析了黑龙江少数民族新式教育的意义及发展的不足。其中所反映出的新式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固守边疆的作用与意义 ,于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清朝灭亡前最后十年 ,清廷为改变内外交困局面而推行的新政 ,在某些地区和领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东北地区在当时处于主权和利权的最危急关头 ,因此新政的施行就更带有维护主权和利权的积极意义 ,尤其是在文化领域 ,其变革不仅起到开启民智、抵御列强侵略的作用 ,甚至对稍后的辛亥革命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