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长期战乱,城市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和破坏,各地城池倾圮,街道残破,衙署倾颓,屋舍无存,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荡然无存,严重妨碍了城市统治职能的实施.清朝在四川的统治巩固以后,立即着手展开了城池的修缮和建设活动,随着社会生产的恢复,在乾隆年间掀起了城市建设的高潮.清代四川地方城市的重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为四川地方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理空间环境和物质基础,也集中反映了有清一代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杰出成就,其重建历程折射出国家、地方政府与民间势力不同的作用与地位,及其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杭州城市森林构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以杭州城市森林建设的必要性为出发点,提出了生态功能优先、追求景观自然协调、注重生物多样性、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地方植被和人文特色等城市森林建设原则。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应选择和应用好地带性乡土树种,模拟地带性植物群落特征,构建适宜的复层群落,恢复和重建城市湿地系统,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发展具有文化内涵的杭州城市森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的恢复重建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在灾后恢复重建的法律法规、政府责任体系、灾害补偿制度、社会化援助机制、保险制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加强地方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恢复重建对策研究,重点应建立健全恢复重建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恢复重建中政府部门职责、拓宽社会力量参与途径、加快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合理确定损失补偿程序与标准以及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宋代建炎年间,苏州地区经历了金人的屠戮抢掠以及从破败中重建的过程.苏州在建炎兵燹中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反映了全国局势对地方社会的深刻影响.在地方秩序恢复的过程中,苏州官府主导的重建官衙工程、实施经界法、推行教育和维持科举等活动,说明了地方官员在地方建设中的个人作用;同时,社会势力的作用不容忽视,苏州人口迁入趋势和宗教场所重建过程,使得地方的社会秩序得以恢复.但限于民间资源不足、政府经济剥削等多种因素,重建过程也遇到不少阻力.从南宋初年的全国形势来看,苏州地区战后建设可以作为地方稳定性的典型反映,并为此后苏州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如何进行产业经济的转型、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徐州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难题。面对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徐州要立足自身优势和基础,把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衔接,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相统一,推动经济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由高碳型增长向低碳化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应急管理中,强化城市的“承灾能力”和“自恢复能力”,有利于完善现代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从“韧性城市”理论的视角,分析传统城市应急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在事前预测预警能力、事中处置应对能力和事后恢复重建能力上面临的新问题:应急预警能力有待提高、应急处置措施有待改进、协同应对能力有待加强。我们应抓住人工智能时代科技发展的新机遇,努力做到智能化的预测预警及应急响应,全过程的实时感知及趋势分析,多方面的协同应对与恢复重建,以提高城市应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汶川灾后重建中民间组织的困境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可持续性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理性、有效地展开.从国家和社会关系演进的逻辑来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更多的社会自身力量来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和自然灾害问题.通过对民间组织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困境与发展机制的研究,不仅是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也是民间组织发挥作用的经验总结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的深化完善.本选题从研究民间组织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问题入手,探讨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相互关系,论证民间组织如何建立可持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此有效地推动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河岸带研究现状与城市河岸林带生态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外在河岸带结构、功能、生态重建和维护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结合其中的一些原理和方法,以及城市滨河地带的特殊性,基于群落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观点,从生物重建、生态重建以及结构功能重建三个方面,为城市河岸林带提供了生态重建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方城市形态研究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过程中最为困扰的问题在于如何去解读一个中国城市 ,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 ,亦仅止于型态学的解读 ,和志书文字史料的比对 ,以及类型学的统计分析 ,目前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可以比较确定的是中国地方城市的构成 ,并没有所谓的“制度”,但存在着某些“规律”。地方城市的变迁动力与现象 ,必须透过更深入的探讨才有可能理清。中国的地方城市与往昔我们熟知的都城 ,有着极大的差异 ,如若将中国都城的种种视为中国城市的全貌 ,恐有不当 ,两者之间存在相当多的差异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城乡统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不仅要保障灾区人民的生活恢复到正常水平,避免灾区人民因灾致贫和返贫,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利用灾后重建的契机,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为灾区经济更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应根据灾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地理特征、人口居住情况等,以"人群规模居住,城镇规模建设,土地规模利用"为指导,以"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产业因地制宜协调互动"为目标,在重建过程中推进城乡统筹工作.  相似文献   

11.
明代苏州,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恢复与发展,城市日趋繁荣,不仅成为江南地区政治与军事中心,而且也成为全国的丝织业中心之一和商业大都会。在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激增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如何加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成为统治集团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城市功能布局设置不够合理、城市人口激增且流动频繁、城市建设片面追逐经济利益、未能建立城市灾害防范机制等因素使城市面临着潜在的环境灾害风险,造成城市的易致灾性。近些年城市灾害越来越频繁,城市防灾减灾要求越来越迫切。要减少城市灾害给城市管理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需建立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制度以预防和减轻城市的易致灾性,并有利于促进城市灾后恢复重建。我国可通过加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立法、建立政府专门队伍、协调政府部门间的职能、完善安全报告与信息公开制度和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五个方面对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作为地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城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不是单纯的投入对象、建设对象和管理对象,还是可供开发利用的客体,所以现代城市不但要建设好、管理好,而且要善于经营.而城市竞争力则体现为一个城市的综合能力,针对南昌市城市经营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了提高南昌城市竞争力的努力方向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现代的城市建筑往往把人与环境的自然联系割断,使人的生存变得单调、紧张。雕塑作为空间关系中情感交流中心,美的联想的媒介,为城市创造着精神生活的空间,重建人与环境的和谐。因而雕塑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意义,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以合肥市城市建设为例,从城市景观的角度出发,思考城市的历史文化、景观与生态资源、城市与人三个方面问题,认为在城市建设中,应多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生态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城市景观建设以人为本,探索如何构建和谐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6.
地方本科高校与所在城市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是提升城市和高校"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因管理体制机制等影响,致使一些地方高校与城市文化建设相互"无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功能与优势的发挥。通过剖析地方本科高校与所在城市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状况,结合地方本科高校实际和区域城市特点,提出并论述了健全组织领导体制、联合开展文化合作研究、强化政策法规保障、建构系统性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高校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等五方面建议与构想。全面推进"大城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前 ,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城市建设上的举债规模保持在什么水平上比较合理且风险较小 ,这是城市政府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城市建设举债理论 ,以国际上若干城市建设举债的实践为参照 ,分别从年偿还债务资金和地方政府年财政支出的比例、总负债额与年地方财政收入总额的比例、总负债规模与GDP的比例这三个角度分析 ,我们认为 2 0 0 2 - 2 0 0 5年四年间无锡城市建设每年的举债规模占GDP的比例保持在 2 0 %的水平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8.
在水资源短缺和城市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我国城市水务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课题。城市工作应加大城市水务统一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中涉水问题的前瞻性。城市水务统一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同一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民初汉口商界积极参与城市重建:商会试图争取城市重建主导权,协调于政府与商界之间;业主与业主会则为争取重建参与权,维护商界乃至城市的根本利益,而屡屡杯葛政府.透过城市重建过程中的民间市政参与,我们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对民初汉口商界的多方面积极影响:它增强了汉口商界的城市自豪感与主体意识,推使其投身于城市重建事务之中;为汉口商界积累了参与城市事务的政治资本,使其拥有了杯葛政府的底气;为汉口商界争取城市重建事务的话语权提供了思想武器;使城市重建过程中官商之间政治、经济关系朝着有利于商界的方向调整.  相似文献   

20.
比较近期中外大地震的灾后重建经验,不同国家、不同体制下应对自然灾害的对策和效果各有所长。国外一般呈现为先恢复后发展,重建的速度较缓,周期较长,主要以恢复为主兼顾发展。而中国"5.12"地震灾后重建则主要是"紧急"恢复性重建与长远发展性重建、快速度重建与高质量重建、"复原性"重建与"升级性"重建的三兼顾。我国取得"5.12"地震灾后重建成功经验的原因主要是有中国共产党坚强统一的领导,实行了国家行政指挥、地方统筹兼顾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震救灾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