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德国城市魏恩斯贝格附近有一座古城堡,名字叫做“忠实的妻子”。这座城堡原本叫“魏恩斯贝格”,它沿用至今的名字来自下面这个故事。故事发生于1140年,巴伐利亚公爵韦尔夫率部反叛国王康拉德三世,国王调集军队在魏恩斯贝格城堡外迎击公爵的军队。两军激战,公爵寡不敌众,只得撤进城堡。“我们一定能东山再起,把康拉德赶跑,”韦尔夫夸口,“城堡里粮草充足,还能从附近村庄得到补给。”  相似文献   

2.
李郁 《21世纪》2010,(12):17-18
公务员这一职业在就业难的今天更显出其夺目的光环。对于公务员的选拔,历代各国都是非常重视的。 从1993年8月国务院正式签发《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4年8月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实行,到现在,已经17个年头了。推进公务员制度10周年时,~家媒体用带有诗意的语言说:“一路风雨,鲜花伴随着荆棘,掌声夹杂着批评。”不管这种评价是否准确,公务员制度被证明是一种较好的干部管理制度,应该说它是具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9,(11):F0002-F0002,F0003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省示范小学”,是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全国妇联命名的“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九十年代以来,学校的素质教育十分加强。第二课堂兴趣活动蓬勃开展,学生在全国、省、市、区的各级各类比赛中,美术、书法、舞蹈、声乐、作文、科技等屡屡获奖。“七彩儿童文学社”就是学校素质教育盛开的鲜花中的一朵。  相似文献   

4.
鲁南方言“的”“的个”及方位词的特殊用法柏恕斌,丁振芳一、“的”的特殊功能“的”在普通话里的一般用法是:表示它前边的词语是修饰后边中心语的定语。如“坚强的战士”、“鲜花盛开的村庄”。但在鲁南方言里,“的”字有不同于普通话的一种特殊的语法功能。例如: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赤峰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格。一百多年前,赤峰地区流传一种古老的音乐,由于它最初是以10种乐器轮番演奏各种曲牌,故民间称其为“十番”。但在流传过程中,赤峰“十番”曾一度失传,直至1983年,这一古乐被重新发掘,并被正式命名为“赤峰雅乐”。经过对词曲风格、演奏形式、演奏成员、使用乐器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得知,赤峰雅乐源于赤峰“十番”。  相似文献   

6.
西方世界有一种长方形的多米诺骨牌(domino),当其立排成一行之际,倘若碰翻了第一块,其余的牌就会一一翻倒。至于牌阵之绵长,有上《吉尼斯大全》者,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爱森豪威尔也曾着力研究过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米诺效应”。“和”“穆”这两个小小的阶名,就是当今宫调研究者们手中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围绕这两个阶名的马拉松式的论争引人瞩目,谁也不肯轻易让它翻倒。白云悠悠,苍海茫茫。17年过去了。当年的有关学者如今已鬓发苍苍,而“和穆”的“多米诺效应”究竟如何了呢?一、“和穆”分歧之由来与发展随着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国近代文学”自它被命名那天起就处于尴尬状态,这主要表现在:第一,这一学科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歧视事件,也就是说,这一概念不是一个价值中立的时间概念,而是一个隐含着丰富政治信息的文学史概念,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衍生物。毛泽东把鸦片战争之后的历史称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看,这一革命过程到1949年方告结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大地”的想像入手观照陈勇及其诗歌,把他的诗歌中体现的强烈的现实关怀及其遭遇命名为一种“囚禁”的状态,一种诗歌真诚歌唱所无法回避的“冥界”。这种“囚禁”状态是中国公共领域面临的现实处境,诗人们的歌唱只要是朝向“大地”的,都要经受这种“囚禁”的炼狱,而陈勇的书写强烈地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菌能分泌一种物质杀死细菌,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但他未能将其提纯用于临床。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具体表现为;“后现代”命名具有反讽性,它的断代并不彻底,潜含着与现代甚至前现代的连续性关系。后现代主义解构了宏大叙事和总体性观念,但它本身也表现为一种策略或功能形态的否定性宏大叙事和总体构架。后现代主义的内在悖论使它更多的是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小平 《今日南国》2014,(11):41-41
秋天,一片黄叶从树梢落下。被风吹着,在空中悠悠地飘。“妈妈,它要飘向哪里?”小女孩问。“春天。”妈妈答。“春天?”春天到了,小女孩指着一片绽开的新叶问:“妈妈,它从哪里来?”“秋天。”“秋天?”“对。还记得那片飘落的黄叶吗?”“记得。”小女孩说完,又指着一朵开放的鲜花问:“妈妈,如果花一直这样开下去,它最终要开成什么样子呢?”“果实。”  相似文献   

12.
文辑 《今日南国》2006,(5):30-30
我曾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散步,当我走近一座花坛时,一个像鲜花一样美丽的小女孩挡住了我,轻轻地说:“叔叔,请你不要走过去,那边有只漂亮的蝴蝶,请你不要惊吓了它。”在我看来,这小女孩呵护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小生灵,她关爱的是自己面对着的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上海、西安等地的 一些医院相继以“鲜花危害病 人健康”为由,对带入病房的 鲜花下达“禁令”。探视者带 来的鲜花均被“上缴”, 探视 结束后再归还探视者。 一直以来,鲜花被视为温 馨祝福的“使者”, 给生病住 院的亲友送上一束鲜花已成为 一种时尚。然而,这种看似充 满温情的举止近来却受到越来 越多的质疑。有证据表…  相似文献   

14.
一过去的修辞学书把看似矛盾其实统一的哲理性句子这样一类修辞归在“精警”(或称“警句”、“警策”)修辞格属下。对于“精警”这一修辞格,我们早就有这样的看法:它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修辞格的名称是值得考虑的。作为语言学科的修辞学,是研究语言运用的规律和技巧的。当然,属修辞学研究范围的辞格也不例外。从许多辞格的命名看,是指的对语言所作的特别处理或加工,是指的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些特殊手段与方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修辞手段”、“修辞方式”、“修辞方法”;辞格的命名  相似文献   

15.
【话题展示】二战结束后,德国到处是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入访问了一家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之后,两人在路上谈起观感。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乙说:“一定能”。甲又问:“为什么回答这么肯定呢?”乙反问道:“你看到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甲说:“一瓶鲜花。”乙于是说:“任何一个民族,处于这样困苦灾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够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16.
英国女作家雏多利亚·希斯洛普的成名作《岛》讲述了希腊克里特岛上的一家人和麻风病抗争的故事。小说以佩特基斯家族为代表,他们由绝望到希望,由痛苦到光明,一步步前行、寻找,直到重获新生。对小说中“岛”之意象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岛”就是悲凉生活中的希望,是污秽之地的鲜花,而浇灌、滋养这鲜花的,是温暖、博大的人性之爱。“岛”之意象代表了希望和重生。  相似文献   

17.
艾农 《中华魂》2014,(17):40-40
据有关报纸2014年5月28日报道:中国作家阎连科获卡夫卡文学奖。于是,赞誉之声鹊起。诸如“这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呀,“反映了中国作家在世界的崛起”呀,“分明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奏”呀,不一而足。那么,此人及其作品果真是香飘万里的鲜花吗?否。  相似文献   

18.
长波理论与殖民主义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八十年代初,美国激进派社会学家伯格森和合恩贝格提出了一个关于殖民主义发展的理论模型——“殖民扩张与收缩的长波”(Long Waves of Colonial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它的基本内容是:在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霸权主义、重商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兴衰都是具有长周期性的历史现象,殖民主义的发展演变也呈“扩张—收缩—再扩张”这样一种长周期波动趋势。自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生成以来,西方作为现代世界体系的“中心”,经历了从多中心(列强争霸)到单一中心(一国霸权)再到多中心这种一种周期性发展,殖民扩张与收  相似文献   

19.
《华人时刊》2007,(3):94-95
“一串葡萄是美丽、静止与纯洁的,但它只是水果而已;一但压榨后,它就变成了一种动物,因为它变成酒以后,就有了动物的生命。”葡萄酒飘荡了几个世纪,被天生爱酒的中国人统一命名“红酒”,它包括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流行音乐、电视剧和电影在中国悄然风行,并越来越热,在中国甚至出现了“哈韩”族,以至于人们将这一韩国文化热潮的成功登陆命名为“韩流”。为有效地解释这一特定文化现象,加强中韩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的思想交流。2005年11月8日,在上海大学中文系王晓明教授主持下,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韩流’在中国”国际研讨会。韩剧体现了文化多样性吗?它是不是依然是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产物?它是一种消费意识形态还是具有亚文化的反抗意义?是全球化的异质因素还是资本的一种表征?在全球化的今天,韩流在东亚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