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社会,人际关系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革,一种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冷漠症正在中国的现代都市中蔓延。甚至有人将其形容为:“繁华掩盖不了冰冷的人际关系,钢筋混凝土坚硬了心灵深处的冷漠防线。冷漠必然诞生虚伪,虚伪是冷漠的化妆品。”不可否认,住进高楼大厦的城里人在拉近了与现代化的距离的同时,也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尺寸。对于这种人际关系的转变,有的人感到猝不及防、手足无措,有的人则充满了怀旧、孤独和感伤。其实,这种人际关系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按照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分析,在传统乡村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也许是因为我们把“理解万岁”喊得太多太滥的缘故.“理解”二字反变得不易理解了。这话似乎说得有点儿耸人听闻,其实并不算过分。仔细翻检一下我们的生活,便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如此之多;如此之深。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父子母女之间、婆媳之间、甚至夫妻之间……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喊着要多一些理解。“理解”是什么?姑且不谈,先举个例子:教师给学生讲一个公式,他在备课时,首先想的是他教授的对象是不懂这个公式的学生,于是他以学生之心揣摸这个公式,设法把它变得通俗易懂,然后传授。讲授之后便问学生:“你们懂了吗?(换…  相似文献   

3.
处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社会,人际关系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革,一种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冷漠症正在中国的现代都市中蔓延.甚至有人将其形容为:"繁华掩盖不了冰冷的人际关系,钢筋混凝土坚硬了心灵深处的冷漠防线.冷漠必然诞生虚伪,虚伪是冷漠的化妆品."不可否认,住进高楼大厦的城里人在拉近了与现代化的距离的同时,也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尺寸.对于这种人际关系的转变,有的人感到猝不及防、手足无措,有的人则充满了怀旧、孤独和感伤.  相似文献   

4.
欲望与社交     
与人相处是一门艺术,有人处得好,有人处不好。有的人整天欢欢乐乐,朋友一大群;有的人成天愁眉苦脸,一个朋友也没有。人缴的好坏影响人的情绪,左右人的生活,甚至连累事业。现代社会把人际关系当作社会科学的软件来开发,其中的学问足可以出许多的大部头。君不见,在商品经济中,公关小姐的“价位”之高,是一般的工薪阶层望尘莫及的,可见其重要。其实,搞好人际关系的钥匙就在你自己的手里。人际间的关系靠什么来支配呢?处在不同环境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恋人说:“是纯洁的爱情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朋友说:“是真诚的友谊使我们彼此…  相似文献   

5.
试析人际关系及其分类——兼与黄光国先生商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与行为倾向。尽管这一概念在我国使用得相当频繁,但是这一概念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却一直被许多使用者所忽略。本文试图分析西方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概念与我国在借用这一概念时所赋予它的含义之间的差异,并指出,西方“人际关系”概念形成的逻辑起点、概念所蕴含的内容与形式的附着性以及所反映的价值取向与中国人所说的“人际关系”或“关系”概念是不同的。因此,在解释人类的人际行为时,不应忽略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把握住成功的8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耐基曾断言: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靠自身的努力,而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人虽然普遍重视人际关系对人生与事业的重要作用,但能够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者却只有一少部分人。美国人际关系学家金普琳先生将社交中征服人心的奥秘概括为容纳、承认、重视三大公式,金先生的“三大公式”和中国先哲们推崇的“容人术”不谋而合。“海纳百川能容乃大”,一个善于交际者必有高人一筹的容人之术。善于容纳不完善之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在交际中总是乐于与自己在性格、志趣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人交往,于是便有意或无意地冷落…  相似文献   

7.
近来,人们逐渐感到国际社会有些不对劲:“盯”住中国的人越来越多;“有茬”、“无茬”的事件也不断见诸媒体报端,甚至一些“兄弟”国家,竟然直面“叫板”。于是,国人稳不住了:感叹世态炎凉、世事无常的人有之;抱怨“韬光养晦”的人有之;急于想在国际舞台上“亮肌肉”的人有之;甚至想教训一下那些不知好歹“小兄弟”们的人也有之;  相似文献   

8.
有些人与别人交往,不是心胸坦荡,而是自私自利;不是大度大量,而是小肚鸡肠;不是想“我该如何”,而是想“我要如何”。一句话,因为自身性格上存有缺陷,故而人际关系缺少和谐,甚至有的形同水火。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现为人际关系欠佳者列出“心药”八种。一、心简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如果有的人心思复杂了,想得多了,原本人际间好好的一湾清水,也就变得浑浊起来。譬如说,你在某个场合,称赞王某嘴挺严,手挺快,腿挺勤,是干工作的一把好手。旁边儿的李某可能就不高兴了,说不定还要兴师问罪:你说王某…  相似文献   

9.
朋友,假如在你的同学、同事、邻居或熟人中,有这么一个因为与你性格不投合,或观点不一致,或行为不相同,因而令你不太喜欢甚至于厌恶的人,你会怎样处理同他的关系呢?或者,你会以和为贵,不进前嫌,求同存异,和睦相处。或者,你会“爱则欲其生,恶则欲其死”,把个人的喜庆和好恶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唯一准则,以厌为敌,以恶为仇,冤冤相报,乃至置人于死地而后快。假如你是采取前一种处理方式,你将会感到人我之间和谐美满,心情也格外愉快,自己生活的天地是何等的辽阔。但是,假如你采取的是后一种方式,那你多半会感到人际关系异…  相似文献   

10.
翻看别人影集时该说什么?唐加立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口齿不伶俐,不会搞人际关系,常常为处理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而大伤脑筋。其实生活处处有学问,《红楼梦》中就有“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生活中一件小事也是你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与朋友、同事感...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先生走了,却留下一道发人深省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问触及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痛处,也让无数中国人感到困惑:国家投入了那么多的经费,为何高等教育离我们所期待的反而越来越远?其实,中国高校并不是没有改革。如果我们仅仅把改革理解为对原有事物与现象的改变的话,高校改革并不缺,而且其幅度之大、程度之猛烈,实乃“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12.
一般说来,言语交际中的人际关系可以分为“权势关系”和“一致关系”两类。所谓权势关系是指着卑关系或上下关系,也可以称为“垂直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父子关系、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等都属于这类关系。与“权势关系”相对的是一致关系,也可以称为“水平关系”,如同事关系、同学关系等。在一致关系中.彼此的心理距离一般要比权势关系显得更为接近。有时在言语交际中,当处于“一致关系”中的说话人用“亲近化”的词语去指称处于“权势关系”中的他人时,就会骤然加大处于“一致关系”中的听话人J4说话人的心理距离,使听话人在心…  相似文献   

13.
某单位曾调来一位年轻人,能言善辩,办事能力甚强,通事总泼泼辣辣打头炮:“让我来!”可平时,极少与众人交往,路上逢人也从不打招呼,昂首扬长而去。久之,人们对他议论纷纷,嗤之以鼻,为此,他很苦恼、茫然:“这究竟是咋回事呢?”显然,这位青年涉世不深,末话“人际吸引”的真谛。现代心理学表明.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吸引”至关重要。所谓“人际吸引”,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向而亲近的人际关系。它所涉及的社会行为是人际之间好的一面,人际吸引是人际间友谊产生的基础,因为每个正常人都有充满感情色彩的知觉,这种知觉最明显的表…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一些相关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常常有意无意地将“社区化”与“机构化”对立起来,甚至还出现了将“社区化”与“去专业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在这些说法中,其实已经隐含着价值判断:“社区化”或“去专业化”是“好的”,而“机构化”或“专业化”是“不好的”。但是,在坊间,人们的看法似乎并不买上述“研究成果”的账。  相似文献   

15.
人际关系的疏密程度,也就是心理距离的远近,并非固定不变的。心理距离远的,可以通过努力变近;心理距离近的,可能由于处理不当而变远。假若你能有效地缩短人际心理距离,则必定能帮助你事业成功、生活如意。下面的十种方法,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不计前嫌,真诚相助如果两个人势同水火,心理距离是相当远的。假若一方能把握适当时机,不计前嫌,助其一力,扶其一把,则能大大缩短二者的心理距离。三国时期,孙权部下甘宁和凌统有杀父之仇,起初是各不相容,但在孙权的劝导下没有爆发。后来,甘宁不计前仇,在战场上救了凌统,从而化干戈…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1994,(8)
古人养心论点滴“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洒脱是...  相似文献   

17.
我们现在的交际空间扩大了许多,朋友圈子也如滚雪球般的越来越大,可在喧哗的聚会上或是在灯红酒绿中,透过片片飞扬的友情之辞,我们却常常觉得,人与人在心灵上的距离是那么遥远;而在互相介绍、寒暄了一番之后,再见很可能又成陌路人。虽然我们渴望人与人变得更为亲近,更为友善,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我们无奈地发现,人与人更多了几分的隔阂。其实,改变冷漠的人际关系。拉近交往双方的心灵距离未必需要大篇的动人的友情宣言,也不见得要用高价的礼品,常常是用我们的一颗真心,加上一些小小的妙招就会获得很好的效…  相似文献   

18.
洪波 《现代交际》2006,(2):29-29
谈到blog、SNS,很多人都提到了一个词——“信任”。信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而它又建立在人与人彼此了解的基础上。blog和SNS作为个人化的互联网应用,信任似乎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现在我对此多少有一点怀疑。网络游戏在中国大行其道,是因为它建立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社会,这里也有人际关系,但这种人际关系跟人的现实身份可以毫无关系。网络游戏中的“人”,其实是一个虚拟的“角色”,一个角色对另一个角色的信任,似乎并不需要花时间去彼此了解。换个角度看,匿名的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大型多人角色扮演的游戏。  相似文献   

19.
婚恋网站百合网不久前投放的一则被“剩男剩女”认为是“逼婚”的广告引发了不少争议,甚至有网友在微博上发起“万人抵制百合网”活动。其实,绝大多数的未婚男女对“逼婚”并不会感到陌生,春节前网络上还流传着“每逢佳节被逼婚”的无奈调侃,那么为什么这则“逼婚广告”引发了如此大的非议呢?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作用于他们的事物的判断与评价,才是情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说,人的情绪不仅与生理机制、环境影响有关,更重要、更直接的是受到个人认识活动的制约,而“比较”则是人类认识活动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这就是“比较”之所以能深刻影响情绪的原因所在。考察一下生活中人们的比较方式不外乎是两大类:一是异同性比较。比如,一个学生考试得了八十分,假如不知道其他同学的分数,就不知道这样的成绩是好是坏。他也许本来是很高兴的,后来发表所有的人都是九十分,就不高兴了。相反地,他也许本来感到不满足,及至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