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王夫之意境美学的研究,还停留在“情景交融”的层面上。本文从研读原典出发,对王夫之的意境美学思想提出了新的见解:一,王夫之从观察、创作和鉴赏的诗歌创作过程中,系统地论述了意境的生成和结构问题;二,王夫之从哲学、心理学和诗学的多学科结合的学术视野中,把握住了意境的本质。因此,王夫之的美学方法论具有较强的现代色彩,对于我们今天的意境美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悟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传统学术发展至此已达到较高水平。先秦以来出现过的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想,在清代大都可以找到其发展演变的轨迹与归宿。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提倡经世致用之学,此为有清一代实学学术之滥觞,初步奠定了乾嘉汉学和晚清新学的基础。以经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学术,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并开始新的转型历程。总之,在清代初期,经学、史学、文学、诸子学和社会实际问题研究,均取得有重要价值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吴炳是怎么死的,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以王夫之为代表,认为吴炳随刘承胤降清,不可食炙牛,病痢而死。晚节不忠;为一种是《明史》的说法,认为吴炳不肯降清,在湖南衡州湘山寺不食而死,谥号忠节。赞成王夫之的观点的人并不很多,但由于王夫之在学术上地位,尽管乾隆时为吴炳恢复了名誉,对他的评价依旧有直接的影响。从近年来新发现的《宜荆吴氏宗谱》,可以进一步证实王夫之的看法是错的,《明史》的记载是正确的。王夫之在《永历实录》中说:“炳素谐柔,好声色,荏苒无风骨,俯仰唯承胤意。武冈陷,炳遂与承胤降,随孔有德至衡州。有德恒召与饮食,炳衰老,又南人,不习北味,执酥茶烧豚炙牛,不敢  相似文献   

4.
思想史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副主任汪学群副教授撰写的《王夫之易学——以清初学术为视角》一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王夫之易学著作以难懂而著称,以往专门  相似文献   

5.
在明末清初中国学术由宋明理学向清代实学的初步转型中 ,王夫之建立了以务实、重行为基本特征的哲学体系。王夫之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成果 ,也是清代实学的重要哲学成果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对《周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夫之对古代易学历经四十年的潜心精研,建立了自己的易学。首先指出天的本质是太和清刚之气,把天概括为产生万物的理气的统一体,批驳了“天一理”说。在论述天地化生万物时,阐发了“乾坤并建”说,视“独乾”为异端,批判了老子和邵雍的天地有始说。王夫之把太极改造为极大至上的物质范畴,提出天地为宇宙的本体、万物是本体产生的作用、体用同时俱生的思想。王夫之的道器论,既指“道者器之道”,规律或准则是事物的规律或准则;又指“道”是万物的本体或普遍规律,批判了道器割裂的唯心主义道器论。王夫之揭示天地万物变化的根源在于“二端”,由于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生生无穷。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终身著述。现有遗著一百多种,四百多卷。王夫之通过批判佛老的宗教学说,抨击程、朱、陆、王的唯心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挥了王充、张载的唯物主义传统,建立了一个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王夫之无论在自然观、认识论和辩证法,还是在历史观等方面,都有许多建树,把我国古代哲学推向一个新阶段。 王夫之的历史观之所以比较完整,对旧框框有所突破,一方面是与他所处的时代分不开,另方面也与他个人的努力有关。明清之际,整个社会处于大动荡的时代,汉满之间的民族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都十分尖锐。面对这种情况,王夫之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是一个"海徙山移"(王夫之语)、"天崩地解"(黄宗羲语)、"已具于不得不变"(顾炎武语)的特殊历史时期.王夫之就是这一时代孕育的杰出思想家.他的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体系,既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批判总结,又从多方面启发了中国主流思潮的推陈出新,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船山学"亦成为一门显学.思想史研究专家萧箑夫、许苏民二位先生推出的研究专著<王夫之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重印版,以下简称<评传>),是"船山学"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的易学与史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夫之把易学与史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说历史的兴亡之理 ,论几千年的兴亡得失荣辱消长之故 ,显示其深邃的史学哲理性 ,把中国史学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王夫之以易学的通变的观点 ,从历史大势出发 ,总结历史 ;强调历史经验教训是和一定条件相联系。王夫之的易学成就造就出他的史学的特色。王夫之重义理而不废象数 ;以史证易、以易理释史 ,又以史的眼光评析易学流变 ,从而为他的易学提供了历史的说明。只有把王夫之易学与史学作为一个整体把握 ,才能对船山学术有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李绂是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儒臣,除一生致力于政治外,于传统学术亦用功较深,著有《穆堂初稿》、《穆堂别稿》、《陆子学谱》、《陆子年谱》、《朱子晚年全论》、《朱子不惑录》、《阳明学录》等书,学术事功双峰并峙。尤其是在陆王学术方面,颇有见地。钱穆先生曾评价李绂说“以有清一代陆王学者第一重镇推之,当无愧也”。为陆王学术争正统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对竞陵派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对他们几乎是全面否定.批判他们直承七子派的王、李,而不是公安派;标举性灵,而实际上根本不是性灵;批评竟陵派的诗学主张"幽情单绪",并认为他们的诗是"亡国之音".王夫之厉批、痛诋竟陵派与其宣泄亡国耻辱和力挽大雅的诗学传统取向有关.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不仅呈现出康乾盛世的繁荣,而且也在学术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初,统治者把朱子学确立为官方哲学,致使清前期陆王心学思想中理性思维的光辉逐渐黯淡无光。但陆王学术并没有成为绝学,依然按照其内在逻辑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理学在晚清虽已式微,但虔诚信仰者不乏其人.清代名臣曾国藩治学博采众长,但以理学为宗.其论理势承袭王夫之,讲究理势合一,明理因势;其论理欲追随程朱,强调存理去欲,循礼治欲;其论理气则兼收程朱、张载、王夫之思想,主张气以理宗,理因气丽.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对明代竞陵派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对他们几乎是全面否定。批判他们直承七子派的王、李,而不是公安派;批评他们标举性灵,而实际上根本不是性灵;并批评竞陵派的诗学主张“幽情单绪”,且认为他们的诗是“亡国之音”。王夫之厉批、痛诋竟陵派与其宣泄亡国耻辱和力挽大雅的诗学传统取向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发表了王兆明同志《东北古代夫余的活动中心及有关问题》一文(以下简称《王文》。《王文》从不同立论对我提出的看法进行全面商榷。拜读《王文》后,使我感受最深的并不认为王说已是确论,相反认为此类问题仍需讨论。这是因为目前对此类问题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可以用一种看法否定其他看法的时候。近几年来,在对夫余史地有关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不少不同  相似文献   

16.
顾炎武与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针对明末政治腐败和明清易代的大变乱,他们的政治思想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性。在“君权”观念、赋役苛重、法令繁多等问题上,他们都提出了明确的主张乃至解决问题的措施。总体而言,顾炎武、王夫之都以爱国者身份出现,政治主张的进步性是一致的;具体而言,二人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方面,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主要导源于其学术理念的差异。顾炎武、王夫之都对作为封建社会后期统治思想的宋明理学进行反思,但王夫之偏重总结,从而建立起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顾炎武则偏重批判,从而体现出带有近代性质的启蒙意味。  相似文献   

17.
图书编辑学者化刍议王文文编辑队伍是否应当学者化的问题早已有人提出,但大多是对学术杂志编辑而言的。至于出版社的图书编辑是否也应向学者化的趋势发展,则尚未引起注意,笔者对此有一些想法,在此不揣冒昧提出,恳希里手行家指正。图书编辑学者化的客观要求以往,人们...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的新尝试──《中国市井文化与传统曲艺》评析王文成近年来,中国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日益繁荣,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一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成果相继问世。云南省社科院段玉明同志的新著《中国市井文化与传统曲艺》一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6...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经学史上,王闿运的经学研究自成体系,独树一帜,是晚清学术嬗变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他提出"经学以自治,史学以应世"的观点,强调通经致用,并指出诸经所言皆是礼,以礼治人必须先自治。五经之中,王闿运独崇《春秋》,认为致用之道在《春秋》,其思想的重点在于礼与乐盛,修文德,崇礼让,尚义轻利,邦国和谐,这与我们所认知的晚清公羊学家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清官,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对那些廉洁公正官员的美称。清官为人称颂,正是因为他们的满身"清"气,方才流芳百世。为官从政者须以清为贵,以清为本,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无不把做"清官"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清也,慎也,勤也,而清其本矣。"可见,"清"是为官的第一准则,只有"清",才能当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