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前提,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的价值目标,马克思充分肯定了世界历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历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负面影响。马克思认为,只有扬弃异化、消除旧式社会分工,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最终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永芝 《社科纵横》2012,(1):118-120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进行了批判,指出了发达工业社会在技术秩序的控制形式下,出现了匮乏否定性、超越性倾向的单向度纬度,他在技术控制的新视域基点上表达了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控制操纵倾向、同化倾向以及肯定向度的否定,在他对"单向度秩序"的批判与否定中,又处处表达着他对建立超越技术控制这种内在的意识形态以及对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控制的乌托邦似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认为技术是控制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单向度"是马尔库塞描绘发达工业社会现实时所使用的一个特定用语,它表现为四种形式:社会的单向度、人的单向度、思想和文化的单向度、政治领域的单向度.他希望建立一个人的本能欲望得到完全解放的"新社会"并提出被拯救的技术的可能性,这种技术将会尊重事物的潜能并认识到在形成世界的过程中人类的责任.马尔库塞的理论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社会关系解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志山 《学习与探索》2005,1(1):164-167
着眼于社会关系来考察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根本特色和深刻之处。无论是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缘由、出发点和理论基础,还是对人的发展学说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和实现过程的论述,都是以社会关系为考察视域的。马克思人的发展学说的社会关系解释模式,旨在破除个人与社会关系理解上的原子个人主义和绝对整体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远杰 《江右论坛》2007,8(7):57-58
"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及其辩证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客.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存在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不断实现的过程中,伴随着这个进程的加深,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两种自由发展"的思想,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6.
7.
《社科纵横》2016,(1):142-145
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人的发展的科学指南。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林俊风 《探求》2004,42(5):24-27
康德和马克思分别提出了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的两大命题--"以人为目的"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对康德和马克思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比较,彰显了马克思与康德相通的价值祈向和相别的理论旨趣,指出了马克思对康德的合理性继承与发展,并着重指出了马克思对康德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为了避免陷入乌托邦,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是慎之又慎的,只是在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鲜明对比的时候,才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原则。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给共产主义下过什么精确的定义,也没有详细地描绘过这个社会的蓝图,但是他们曾经用这样一句名言来精练地概括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那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从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得发展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设想的价值核心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二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是价值取向与科学认识二重维度的统一。通过对人的发展理论提出和展开过程的梳理可见,在价值取向上,马克思确定了人类活动的基本价值目标,将人的发展主体定位于个人,揭示了人的发展自由全面的特征;在认识上,马克思科学地界定了人的发展主体,阐明了实现人的发展的条件和途径。对人的发展理论二重维度的反思表明:在当代,推进人的发展理论研究,应关注时代和实践特征,从分析现实问题入手;应以深化价值取向、探究价值取向与科学认识的关系为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郑松成 《社科纵横》2004,19(1):19-19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最高境界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小康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主要任务和最高目标 ,通过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娜 《社科纵横》2007,22(11):1-3
随着和谐社会构想的提出,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和谐一致思想再次走进理论研究的视野。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归根结底,生产力发展应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人的双重本质存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哲学日益呈现出人与实践、文化三位一体的本然关系,重新解读马克思思想,不难发现,马克思早已揭示了人的实践与文化的双重本质存在.马克思把实践视为人的生命存在方式,是人的本质的最终根源,而实践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化、文化世界的生成才具体体现和确证了人的本质存在及过程.只有从人的实践与文化的双重本质存在中才可说明人的具体特性,并由此警觉人的实践与文化本质存在的当代问题和解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颖 《探求》2003,(6):75-77,74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自古以来,思想家和教育家们都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各自意义和层面上的理解和追求。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内在地包涵了终身教育的要求。终身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在20世纪后半叶得到大力倡导。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实践的对象性关系来说,人的本质有四方面内容,人的自然本质、社会本质、自由本质和个体本质。从唯物史观视角,马克思将人的自然本质、社会本质和自由本质分别赋予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的意义,从人作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来看待人的个体本质。进一步得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逐步展开,其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其现实维度就是当今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看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是一种关系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存在方式。交往实践对人的发展具有原动力的价值效用。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启示我们,在当代条件下,应立足实际,积极建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交往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秀娟 《探求》2006,42(1):33-36
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自古有之。黑格尔、费尔巴哈以“既成论”表述人的本质,即人的本质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一种抽象的、先验的人的本质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则以溯因为基点,即探讨人的本质何以生成为人的本质之关键,从而确立了人的本质的辩证发展观,完成了人学研究的一大转向,实现了人的本质论研究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18.
段文灵 《浙江学刊》2006,42(6):27-31
人类中心主义是对人类在宇宙中主体地位的确认,是人类进化的心理动因和精神力量。尽管它导致了不少消极后果,但这并非根源于人类中心主义本身,而是人片面发展的结果。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泛道德主义”本质上对人与自然物区别的抹煞,是无法真正解决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之间的根本矛盾的。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我们走出生存与发展的困境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是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整体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庆恩 《学术交流》2005,39(11):188-192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为了深入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培养一批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要把提高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作为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和谐社会就是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其中又以创造一个公平正义、互助友爱的人文社会环境最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