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民粹主义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迅 《学习与探索》2003,6(6):91-96
来自俄国的民粹主义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的内在联系,是长期被我们忽略的重大理论问题。乡村文学压倒城市文学,大众文学压倒精英文学,工农大众压倒知识分子,是现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重要特点,集中表达了现代中国的民粹主义诉求。  相似文献   

2.
文化转型中的中国文艺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社会的文艺思潮基本上可以用古典主义概括,它体现了个性不发达状态下的审美理想。在第一次文化转型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瓦解了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文艺主潮。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现实主义逐步被革命现实主义所代替,继而演变为新古典主义。随着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改革,进入第二次文化转型时期,新时期的现实主义思潮,即新现实主义思潮随之产生,它打破了新古典主义崇高风格的一统天下,在充分个性化的基础上,各种风格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3.
文艺的主体性原则由近代启蒙运动创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艺主体性的释读显然具有积极的超越性和重大的重建性。如何使文学艺术家了解人民、熟悉人民,不单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毛泽东对此问题的见解超越了当时一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权威,对今天现代性视域中重建文学艺术家与现实生活关系,文学艺术家与人民大众关系的理解仍具有范式意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代表了东方马克思主义创建文艺主体性、重建现代性文化理解的强劲而富有个性的声音,而且也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无法突围自身传统和语境的超越。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语境中,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现代性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下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相武 《学习与探索》2007,3(2):183-186
在当下的机械复制和信息传播的文化语境中,原创性的讨论与实践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中国当前文学创作的浮躁以及受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创作理念和方法的冲击,都与原创性和原创力不足有关。这既有国内文学创作现实的原因,也有世界文学潮流影响的因素。倡导文学创作的原创性,抵御"戏说"、"消解"等创作倾向,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和文艺的繁荣,推动民族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具有丰富内涵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它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实践性,也就是指导现实的文艺实践活动。什么是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握文化产品与市场的关系,怎样看待高雅文艺作品和通俗文艺作品在市场运行中的不同情况和要求等,都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实实践中所面临的复杂的文化、文艺问题。只有在研究与解决这些现实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对现实文艺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贴近文艺现实,恪行守正创新,加强现实文艺问题研究,这应该是开展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文艺实践研究的正道。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生存语境下,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电子媒体已经并将继续影响我们的文艺生态.这些技术给后技术时代的文艺生产带来了真真切切的便利和实惠,并有力地促进了艺术生产的创新机制和转型路径.多媒体话语不仅增添了创造过程的游戏快感,增进了多元主体间的互动合作,而且还以超文本立体方式即时性地吸纳社会公众的思想与智慧,进而带动文艺创造的大众化姿态.这一带动虽然尚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就其主流层面来看,作家主体的创造个性得以舒展,汉语写作的应有灵韵再度显现,网络文学的角色启蒙初见成效,文体间的融汇态势得以凸显.这意味着,在数字技术背景下,文艺生产活动的总体生态正在变革中调整.  相似文献   

7.
文艺娱乐是文艺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但有高雅和低俗之分.造成文艺娱乐低俗化的成因在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受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浸染;部分文艺作者缺失必备的艺术素养;文艺批评流于形式.其危害是践踏了文艺的审美功能;钝化了文艺受众的审美感受力;扼杀了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延缓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速度和效率.基于此,应采取的矫正举措为:鼓励文艺工作者勇于文化担当;创造崇尚高雅艺术的文化氛围;培育健康有益的文艺批评生态;建立低俗文艺产品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8.
姚鹤鸣 《学习与探索》2004,1(2):100-104
文艺的技术化毫无疑问与传统的文艺观相悖,但从另一个方面观察,它又能够促使文艺的发展,促使文艺功用目的的真正实现.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不是截然对立的两物.网络文学正是这两物矛盾对立统一在崭新时代的产物,它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体现了真正的"创作自由",拓展了创作的空间,为多种艺术样式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袁忠  李时菊 《探求》2007,(2):74-77
广东文艺内容丰厚独特,是岭南文化这一中国重要的区域文化的代表。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广东文艺无论是传播者、受众,还是内容、媒介和效果,都充分显示出平民性、通俗性、生活化等基本取向,其区域特色与时代面貌对广东文化大省的建设有利弊共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詹姆逊用意识形态批评分析了现代主义文艺及其研究中存在的意识形态,为我们展示了现代主义文艺及其研究中的意识形态的建构、宣传,及其对真实的遮蔽、歪曲.在此基础上,詹姆逊提出了正确对待现代主义文艺的做法:破除现代主义文艺及其美学的意识形态神话,通过历史化,恢复它们与其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从而科学、准确地把握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 ,文艺心理学已成为现代文艺学的重要学派之一。而主要从西方现代心理学派中借鉴的文艺心理的研究方法 ,在认识论上大都存在着把人类心理简单化、生物学化的偏颇与倾向。要使文艺心理学研究走向科学 ,就必须确认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活动与社会心理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对文艺进行社会心理分析的经典范式。由恩格斯提出、经普列汉诺夫完善的“中介环节”说 ,则把社会心理分析提升到了作为科学的文艺心理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赖大仁 《学习与探索》2008,2(2):183-187
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问题,从近来学界的有关讨论来看.人们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分歧,这与人们的理论视野不同有关.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理论视野决定文艺观念.比如从审美论的视野,或人生论的视野,或社会历史的视野来看待文艺的特性与功能,包括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其文艺观念往往是不一样的.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视野看待文艺现象,建构了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观念,并由此说明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功能.文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具有反映一定现实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基本特性,在价值功能上既具有批判性,也具有建构性.文艺作品往往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历史现、人生现与价值现,因而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当代文艺研究如何认识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特性与功能.这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理论立场和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前文艺创作领域中存在着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问题的提出,如何区别与鉴定社会主义文艺和资产阶级文艺,就成了具有迫切实践意义的理论问题。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既有可能把资产阶级文艺误认为社会主义文艺,也有可能把社会主义文艺说成是资产阶级文艺。而当我们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对于我们正确地在文艺领域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提高对社会主义文艺本质的认识,以及发展人们对文艺作品的欣尝和识别能力,就都有相当的意义。为此,我们不揣学识浅陋,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旨在抛砖引玉,期望有更多的同志研究这个问题,从而比较切合实际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金路杰  王洪岳 《阅江学刊》2012,(6):115-122,134
中国本土现代主义诗歌的诞生与发展主要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割裂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诗学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背景、古典诗歌大传统、古代审美趣味和古诗形式的影响等四个方面。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是20世纪初中西文化和诗学交流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诗歌自身发展变革的结果,有着充分的历史和现实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赖大仁 《学习与探索》2006,1(6):118-122
关于意识形态与文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并不是孤立的命题,而是在他们的唯物史观理论视野中被观照和阐发的。马克思、恩格斯是否有意用意识形态来规定艺术的本质或给文艺下定义,这并不重要。如果我们能够调整思维方式,更多地从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入手,真正能够获得一种唯物史观的宏阔视野,并以此成为我们观照人类文艺活动的角度,以及研究、阐释和评价文艺现象的维度,这也许是更为重要也更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60年代评弹界文艺改造中,评弹艺人的"反行为"表达无处不在,呈现了艺人多元、复杂的面相。他们通过顺从与应付,兼顾改造与生存;通过观望与拖延,在新旧书目之间游移,择利而动;在组织化过程中,通过抱怨与退团表达利益诉求。艺人的"反行为"表达在改造者与被改造者之间提供了弹性空间,国家与文化干部对其表达的合理方面做出了积极回应,促进了评弹文艺改造的稳健深入。  相似文献   

17.
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结构交叉,社会节奏加速,社会内容更新,人们对文艺与社会关系的视域大大开阔了。一些以往未受注意的文艺社会现象纷纷跳入人们的眼帘:文艺与科学的结合、文艺产品的社会价值、文艺信息的传播、文艺观众的行为、文艺选择的倾向、文艺职业的差异、文艺设施的功能等等,对此,传统的文艺理论研究已无法包容,迫切需要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一门新兴的学科——文艺社会学应运而生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贺拉修斯、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十七世纪的培根、十八世纪的歌德、十九世纪的别林斯基、我国的刘勰、钟嵘等都曾对社会文艺社会关系作过探索。然而,这些早期文艺社会学思想往往仍脱离不开哲学、美学、文艺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笔者试图通过对三十年代文艺期刊的阅读 ,针对该时期关于反思五四、文艺大众化和文艺创作自由三个焦点问题的激烈论争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梳理与阐发 ,从而达到重新认识、评析现代文学史上一些具体文艺论争和期刊现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观念的形成对当代东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此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观念的建构中,以及此后的延伸与发展中,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的明显分流.无疑,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的形成都是与不同的政治意识紧紧地交合、渗透在一起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都在努力阐释和宣传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但由于各自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各自的政治思想和理论观念不同,因而他们各自的理论内涵和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0.
世纪风标:文论新构与学术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反传统的思潮是对载道文学观的反拨,载道对人性的戕害和对人的思想的严重束缚,引起"五四"新人强烈的情绪反弹,并因此对博大精深的整个理论传统做出简单化的反应;同时,反传统思潮也是对20世纪文学领域诸多新的事态发展的反应.反传统思潮有效地阻断了人们回眸历史的视线,使一切企图向文艺理论的古典诠释汲取营养的努力在一个特殊的文化氛围中成了备受谴责的复古.对传统的决绝的否定也与人们对文化进步的线索的认识失误有关--不懂得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尤其是不懂得即便在剧烈变革的时期新旧文化间仍旧应有一定的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