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八一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何高济依据波伊勒英译本翻译,并由我国蒙古史专家翁独健校订、作序的《世界征服者史》(上下集约七十余万字、附有十余幅插图)。它的出版,不仅给蒙古史的研究和广大读者开辟了新的知识领域,增加了新鲜内容,同时给我国浩如烟海的史学宝库,特别是给我国少数民族的史学宝库,增添了新的一页。 《世界征服者史》的著述者——伊朗人,阿老丁·阿塔蔑力克·志费尼(1226—1283),是一位传统波斯散文体的大师,因此他以文学的手法,生动活泼的语言,特别是以他那耳闻目睹的史实,亲临其境的感受写下了这部不朽巨著。他由于父兄的关系,未满二十岁,就开始为当时统治中亚而赫赫一世的蒙古政府服务,并作了蒙古宫廷派驻乌水浒(今阿姆河)以西诸省长官阿儿浑的秘书。因而他有机会得天独厚地随从阿儿浑到处视察、旅行。在十三世纪中叶,他曾三次随同阿儿浑前往蒙古宫廷,到过贵由寡后斡兀立海迷失的行宫;到过察合台之子也速蒙哥的驻地;并于一二五一年前往蒙古帝国的京城——哈刺和林庆贺蒙哥汗的登基,曾在那里住过一年零五个月之久,其间志费尼应友人之请开始撰写《世界征服者史》。以后志费尼又跟随旭烈兀参加了征服阿剌模忒堡,灭掉亦思马因派王国的战争……所有这一切,  相似文献   

2.
“蒙古”一名最早见于唐代,史称“蒙兀室韦”.蒙古族之先民,从成吉思汗上溯至祖孛儿帖赤那,共23世,约500年,相当于公元7世纪左右.蒙古族起初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部落,后向西发展到斡难河(今鄂嫩河)、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土刺河(今土拉河)三河上源和不儿罕山(今肯特山)以东一带草原上.到12世纪,已经形成称为蒙古人的部落近30个,组成部落集团.  相似文献   

3.
資产阶級右派分子对于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攻和誣蔑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在政治經济学方面,他們抓住了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級貧困化的理論,特别是无产阶級絕对貧困化的理論,作为进攻和誣蔑的目标之一。例如我国經济学界的右派分子陈振汉,在他們的反动的經济科学綱領中,就公开地怀疑資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級絕对貧困化,明目张胆地向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經济理論挑战;右派分子吳承禧在一次講演中竟把美国工人阶級的某些阶层于战后的虛伪“繁荣”时期,在反对日益加剧的剝削、爭取改善生活条件的斗爭中所爭得的工資的某些提高,說成是美国工人阶級的地位和生活的全面改善,从而否定了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級絕对貧困化的理論。資产阶級右派分子們之所以否認和誣蔑无产阶級絕对貧困化的理論,一方面是在替資本主义、首先是替美帝国主义“歌功頌德”,企图掩盖帝国主义国家的日益加剧的阶級矛盾和阶級斗爭;另一方面,則妄想从无产阶級貧困化这个問題上打开一个“缺口”,大举向馬克思列宁主义进攻,“証明”馬克思列宁主义已經“过时”了!把上述两种卑鄙的目的綜合起来,他們之所以要竭力否認和誣蔑无产阶級絕对貧困化的理論,无非是想要为資本主义在中国的复辟开辟道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資产阶級右派分子們对于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級貧困化理論的猖狂进攻,和国际垄断資产阶級以及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者对于这一理論的进攻,是桴鼓相应的,而今天在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这些馬克思列宁主义的敌人关于所謂“人民資本主义”的叫囂,就是他們否認和誣蔑无产阶級貧困化理論的一种集中的表現形式。正因为如此,所以駁斥右派分子們对于无产阶級絕对貧困化理論的誣蔑,闡揚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就更加有重大的理論和实践意义了。  相似文献   

4.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建立了蒙古汗国。成吉思汗及其后裔三次西征的结果,使波斯及西南亚地区成为蒙古帝国的组成部分,在这里建立了伊利汗国。伊利汗国的史家对当代的历史撰写了不少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部,一部是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另一部是拉施特的《史集》。汉译本《世界征服者史》,一九八二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今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汉译本《史集》第一编(《蒙古史》)第一卷第  相似文献   

5.
新巴尔虎是与陈巴尔虎相对而言的。新巴尔虎与陈巴尔虎同出一源,通称“巴尔虎”。“巴尔虎”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史籍上早就有记载。《蒙古秘史》中称之为“巴尔浑”,《史集》上称之为“巴儿古惕”,《元史》等称之为“八儿胡”或“八儿忽”。 历史上,人们曾因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巴尔虎蒙古人居于多数,故而将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地区亦称为“巴尔虎地区”。受此影响,至今人们仍习惯将呼伦贝尔草原称为“巴尔虎草原”。而“新巴尔虎地区”或“新巴尔虎草原”,则是具体指新巴尔虎蒙古人驻牧的新巴尔虎左、右两旗。  相似文献   

6.
清代,清朝统治者与蒙古贵族世代缔姻,结成联盟,大批皇室的妙龄少女,都肩负着清朝皇帝赋予的怀柔蒙古.安定朔漠,“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①的政治使命,奔赴嫩江流域,土拉河畔,阿尔泰山山麓,贺兰山下……,为清代北疆的统一贡献了青春和生命.她们是清代满蒙两族友好的花环,也是清朝皇帝撒到草原的一颗颗灿烂的明珠.  相似文献   

7.
“俎拉”在卫拉特蒙古语中系指一种民间祭祀用酥油灯,其含义为“火光”。各种礼仪与俎拉相联系的现象在卫拉特蒙古民间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形式,且相当普及,因而早已引起了民族学、宗教学、民俗学研究者的关注。自90年代以来,新疆、内蒙、青海等地出版和发表的有关西蒙古的学术书刊,更是将这一现象概括为俎拉习俗。如果考虑到与此相关的各种礼仪和习俗,虽然各地在内容。形式和功利目的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是,都有其共同的物质实体——俎拉和共同的心理要求——以点燃俎拉祈得心理平衡。那么,笔者认为上述概括并不为过。本文就“…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蒙汉文史料.对有关朵颠卫者勒蔑家族史实进行考述,认为,朵颜卫右都督朵罗干男脱火赤就是达延汗手下大臣郭尔罗斯部托郭齐实古锡;花当次子把儿孙即扎鲁特部巴噶遗塔布囊;朵颜部众中除了有兀良哈人以外,还有郭尔罗斯、扎鲁特等部;东部蒙古诸部首领经常到影克及其长子长昂营“祭天”或“祭神”,乃是月伦太后的斡耳朵祭祀。  相似文献   

9.
《蒙古秘史》中的草原英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敏 《阴山学刊》2008,21(4):56-59
《蒙古秘史》是一部解读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书籍,草原英雄文化的精髓在这部书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随着时代的演进,英雄文化的内容和侧重点也在发生着变化。最早的单纯对“力”与“勇”的崇拜,至部落联盟时期演变成了与“信义观”相联结的新标准;到了阶级社会,又增加了“忠诚观”的新内容。《蒙古秘史》思想体系的主要因素源自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基本内涵,它所体现的英雄观来自于蒙古族游牧文化所培育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新材料的发现和新方法的引入对传统经学考据冲击巨大,一些聚讼纷纭的小学问题因学者注意力转移而被搁置.这些问题历代经师所论缜密、扎实,久争未决仅仅因为旧有手法和文献的局限.今天我们的条件已远胜前人,完全可凭材料之便和工具之利重新审视以解开这些积久的疑团.本文利用现代音韵学和古文字学的方法,解决了中国最古老的文本之一《尚书》中纠缠难明的两个问题:《洪范》古文本的原始文本应当是“思曰睿”,而非自汉以来相传的“思曰容”;《洛诰》奇字“蘉”的本字应是金文的常用词“蔑”,而非前人认为的它字.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为“用新材料和方法回答传统经学问题”作一示例.  相似文献   

11.
古代蒙古生态保护法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蒙古民族是游牧民族 ,他们利用草原饲草资源从事畜牧业生产 ;冬春季节 ,他们又以狩猎业为辅作食物补充。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 ,早在习惯法时代 ,他们就非常重视草原的生态保护。进入阶级社会以后 ,蒙古族奴隶主贵族和后来的封建统治者 ,继承、增补和发展了古代蒙古族的“约孙”(yusun习惯法 ) ,把草原生态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古代蒙古族生态保护的法律规定给我们极大启示 ,蒙古民族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掀开蒙古史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贝加尔湖东南和黑龙江上游广阔的草原上,蒙古各部落的“古列延”毡帐。这些游牧部落从十二世纪末叶开始进入一个急骤的历史转变时期。 一二○六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库里尔台”会议上他被推举为大汗,尊号“成吉思”,从此蒙古也正象历史上那些称雄一时的亚述、波斯、马其顿的兴起一样,西征东战,到十三世纪六十年代,忽必烈建立元朝。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文化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草原生态和蒙古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着重分析。认为草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与我们所持的文化有着某种因果关系 ,民族及其文化的发展须以尊重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仇視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国內外反动势力,声嘶力竭地对我們党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进行恶毒的攻击和誣蔑的时候,党內右傾机会主义分子向党放出了一枝“阶級斗爭熄灭論”的毒箭。这是一种反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正主义观点,它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政治上是反动的、有害的,  相似文献   

15.
传说《化铁熔山》载于十四世纪初,波斯伊利汗国宰相,大史学家拉施特主编的《史集》中,它一直为史学界、文学界作为蒙古族古老传说加以引用。但这篇传说如何形成,似乎无人问津,本文结合北方民族的历史变迕以及突撅文化对蒙古族文化之影响加以分析,企求探本溯源,揭示其本来面貌,求教于蒙古文史界诸公。 《化铁熔山》故事梗概如下:大约距今两千年前,被称为蒙古的那个部落与另一突厥部落发生内讧,引起战争,蒙古部被战败,惨遭屠杀,整部仅存两男两女,历经艰险,逃到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这里四周群山环抱。中间是一片气候宜人、水草丰盛的草原。此地名叫“额尔古涅昆”,“昆”意为“山坡”,“额尔古涅”意为“险峻”。逃来的两家姓氏一为  相似文献   

16.
由“孛斡勒”等所体现的早期蒙古社会的性质○吉日嘎拉“孛斡勒”(bool)一词常见于《元朝秘史》等古代蒙古文文献,《秘史》旁译作“奴婢”。“奴婢”无疑是指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权利的奴隶,说明“孛斡勒”一词的概念在古代和现代基本相同。“孛...  相似文献   

17.
汉族移民进入草原地区是近代内蒙古游牧社会变迁的重要转效点之一。在与汉族移民的经济交往中,蒙古族的交换观念逐步增强。草原农区的扩大和市场的延伸,促使蒙古族的从业方式产生分化,出现了蒙古农民、蒙古商人和蒙古车夫等多种职业角色。汉族移民开垦对蒙旗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蒙古族在获取地租的同时却逐渐失去了土地利用优势。  相似文献   

18.
“意”概念是中国哲学中非常重要的词语之一。区别于古典时代,严复以诠译方式对“意”概念的哲学内涵做了新阐发。其中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在意我关系上强调“意”为心之主,并借此以“积意成我”的思想对“万物皆备于我”进行新阐发;二是针对意之运行过程,严复分别考察了觉、感、情、思、志之间的关系,描述了一个复杂多元的意识活动过程;三是对意志与行为关系问题进行分析,指明人之行动过程是志与事之统合。志为行动之开展提供意义与方法,而事意味着行动得以开展的客观要素,完整的行动过程是志与事之统一。严复对“意”的诠译激活了中国传统中“意”的概念,同时为中西哲学之融通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略论隋朝统治与道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隋朝统治与道教段塔丽从一些史籍材料来看,隋朝建立后,无论是文帝杨坚,还是炀帝杨广,似乎都是以崇奉佛教为主,对于道教则多有贬抑。如隋文帝所言:“朕于佛教,敬信情重。”①《隋书·经籍·志》也称:“高祖雅·信·佛·法·,于·道·士·蔑·如·也·。”事实...  相似文献   

20.
玛拉沁夫同志是党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蒙古族作家。一九五一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开始踏上了文学创作道路。一九六二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花的草原》,修改重印了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上部),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粉碎“四人帮”后,他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祖国啊,母亲》、中篇小说《第一道曙光》和短篇小说《踏过深深的积雪》、《活佛的故事》、《大地》等。这些作品标志着玛拉沁夫创作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一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同志致力于广泛而深刻地反映蒙古族人民斗争生活的历史进程,他的作品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且充实和丰富了我国当代文学,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做出了贡献。他是一位具有自己鲜明创作个性的优秀作家。本文着重谈谈玛拉沁夫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