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目前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拓宽福建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必须从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阐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性,剖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建设行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部署,是弥补发展短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策略选择,其内容、方法、工作基调体现出整体推进、统筹兼顾与稳健务实的特点。乡村建设行动必须遵循农民主体性地位、以党政为主导、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整体性发展理念的基本原则,以科学推进乡村建设规划、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策略,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乡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多元城镇化道路与中国农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益龙 《创新》2010,4(1):5-10
要推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跳出农村,从城镇化进程中去谋求农村发展之路。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镇化将促进农村实现质的飞跃和发展,因而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的城镇化可以选择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其中主要包括通过新农村建设而推进的乡村生活方式——城市和乡村集镇化,以及通过制度创新而推进农村劳动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多元城镇化将促进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农村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4.
岳喜优 《学术交流》2023,(6):134-145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对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现实而言,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滞后、基础条件不优,需要政府积极的财税政策予以支持。财税政策在引导、支撑和维护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立健全中起到重要作用。对此,应当持续优化财政支出、财政补贴、财政引导、税收优惠等作用机制,落实财税政策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驱动乡村产业集聚、推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实效,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效能。  相似文献   

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在城乡融合中赋能乡村振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斐然,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突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机遇,这就要在融合发展中强化以城带乡、赋能乡村振兴,关键是要聚集城乡互联互通的农村“新基建”动能,释放资源要素城乡对流的市场动能,激发城乡主体合作共赢内生动能,把握城乡人口流动规律的价值动能,激活城乡体制一体化制度动能。  相似文献   

6.
刘涛  李敬 《创新》2023,(6):55-66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发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备了坚实的制度和政策支撑。然而,当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任务依然艰巨,区域、城乡及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精神文化生活匮乏问题明显。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在城乡融合中促进共同富裕协同,在乡村振兴中提升共同富裕品质,在返贫治理中补齐共同富裕短板,让农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当下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地方高校助力农业,让教育、科技、消费、企业、电商等在学校的主导下从多个维度与农业进行了深度融合,形成了特有的"助农+"模式.此举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第三产业,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乡村科技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劳动力、国企下岗分流人员增加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象并存,呈现出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交织、就业压力长期存在的局面。同时,存在多种影响充分就业的客观因素,使得就业的数量与就业质量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实行"经济发展与充分就业并重、效率与公平均衡"的方针,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技术创新,鼓励非公经济、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郭一丁 《创新》2021,15(5):39-45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做好和总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对新时代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非常重要.基于X省15市(州)的调研评估认为,多层高阶推进,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与重大成效,主要表现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改革任务稳步有序推进;清产核资完成,农村集体家底摸清;模式创新花开满地,产权交易激活农村活力;"三变"融合制度改革,全力助推农村经济发展.但是,这场改革依然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如群众参与热情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落地成效与精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合力与主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宣传成效与引领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深化改革和共享改革成果,建议按照系统性和整合化思维,叠式推进改革,加强宣传、示范引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加强研究、督查督导、推动工作精准精细,加强协同、坚定信念、广泛凝聚改革合力,高瞻远瞩、精心谋划、有效推广经验,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三全育人"视域下,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乡村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就业创业,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不谋而合.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催生了创新创业机会,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未匹配农村创新创业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意愿较低、高校为大学生开展农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的平台不足等挑战同时存在.该文提出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将农村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同时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乡村振兴紧密融合.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西部地区尚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外出劳动力回流使得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如何解决那些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工作能力较弱的群体的就业更是面临艰巨挑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分工的发展,而且拓展了就业途径,促进了就业的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性的特定要求与回流劳动力人力资本状况相适应,使得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的就业具有更低的人力资本再配置成本,提高和增加了回流劳动力的收益,对吸纳回流劳动力具有积极作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丁晓洋 《学术交流》2023,(1):108-121
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政治属性、文化属性、生态属性、社会属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相契合,体现出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具体来看,文化产业以“创意+融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以“外引+内培”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以“创造+创新”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以“保护+发展”助推乡村生态振兴、以“党建+共治”助推乡村组织振兴。为此,建议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建立汇聚各方人才的有效机制、利用数字化技术深挖乡村文化价值、营造产城人文融合的文化生态、打造“1+1+N”的新型基层组织模式,探索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使文化产业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相似文献   

13.
黄克亮 《探求》2022,(5):71-80
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关键,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提升工程,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推进广州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必须把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点,以务实的环境整治行动,提升广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细化品质化水平,打造独具岭南特色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反思以资本逻辑制导社会发展给乡村带来的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将创造美好生活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归宿,构建乡村振兴的路径模式。深思资本逻辑独大的发展方式,可以发现,不仅城市的市场资本积累将乡村土地、劳动力和货币组织到城市,而且资本逻辑下乡支配乡村发展致使乡村产生外部依赖性,无法带动乡村长兴。十九大报告对新阶段社会矛盾的新定位表明,美好生活的创造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归宿。鉴于美好生活需求的全面性和高质量要求,乡村振兴之路需要从经济增长扩展到对美好生活的全面供给。未来中国乡村振兴应选择经济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复建、文化资本培育和生态资本修复同步推进并内在交融的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绿色金融和农村产业融合都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因此,分析绿色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绿色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境:第一,绿色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力度薄弱;第二,绿色发展服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体系不健全;第三,农村产业融合链条不完善,难以激活金融机构内生动力;第四,农村多功能拓展薄弱,难以增强绿色金融市场活力。建议:第一,强化顶层设计,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第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第三,延伸农村产业链,扩大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第四,加强农村多功能拓展,形成地方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为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发展空间,能够促使大学生尽快收获成功.大学生的到来,能够使农村摆脱建设人才不足的困境,有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使农业朝着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创新创业教育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需要结合现实情况探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策略,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二者的结合,而且也能够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陆珊珊 《社科纵横》2022,(4):151-155
新时代中国学前教育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诉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乡村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当前振兴乡村教育的重点。中国出台系列文件政策,不断增加财政投入,推动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满足乡村幼儿家长对优质、公平乡村学前教育的需求。促进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应然之举,也是对现实之需的有力回应。然而,在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仍存现实之困,中国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回流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人口流动新现象,这为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引发学术界的持续关注。通过梳理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原因既有政策与家庭方面的拉力因素,也有个人与城市生活方面的推力因素。农村劳动力回流能够促进当地非农等产业的发展,但也增加农村发展负担的风险。对此形成了就业引导、制度保障、人力重塑等治理路径。今后的农村劳动力回流研究需要在理论观点体系化、研究视角综合化、治理措施具体化等方面着力推进。  相似文献   

19.
黄克亮 《探求》2023,(6):21-30+57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实践探索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其理论体系是在理论和实践创新突破中形成的。这一理论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从其内涵和本质要求来看,可将乡村振兴理解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准确理解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以广州为例,科学探寻超大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进路,不仅具有现实价值,而且可以对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实践做出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8,(11):55-57
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是推动乡村振兴,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但创建中还存在创建不平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特色亮点不够突出、激励措施不够健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示范县创建的原则、内容、激励措施,多方面、多层次推进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县创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