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刊物,它倡导科学和民主、自由和独立,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其影响下,傅斯年“背叛”旧学派走进新阵营,由旧学营垒的得意门生转变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其文学主张、人生观念及编辑《新潮》践行的“兽性主义”,均与《新青年》强力的启迪影响密切相关.《新青年》的影响,无论对傅斯年个人还是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无论对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转型还是中国社会的现代型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倪  茜子 《学术交流》2012,(1):164-166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通过对《今昔物语集》的改写,体现了作者在故事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叙事手法设计和新主题发掘方面的个性。《竹林中》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和了解,以及尖锐而透彻的剖析;贯穿整篇小说的怀疑主义情绪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怀疑主义思想,也使改编后的故事脱离了肤浅的愉悦功能,真正使读者有所得;借助大盗之口所表现出的黑色幽默,强化了作品的社会批判价值与现实意义,彰显了文学作品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3.
老舍《二马》是中国较早且绝佳的后殖民文本,小说背景与人物性格无不受到东方主义的影响,也决定了小说的后殖民主题思想。老舍舍弃康拉德的东方主义,而以其深究人类心灵的创作手法为典范,后殖民意识随着刻画人性而得到充分流露。《二马》通过展示英国人的话语霸权、讨伐民族歧视、揭橥宗教伪善与编定象征符号,对东方主义做出控诉。虽然说教式的旁白成为小说的缺点,但它无非是对中国衰落的究诘与爱国思想误区的反省。因此,《二马》具含深刻的后殖民批判意识,是中国较早与最深刻的后殖民文本。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5,(7):150-151
影片《末路狂花》是一部女权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反映女性对于男权主义的不满和抗争,也是关于女权主义的一次深入思索。在本文中,作者将以《末路狂花》为例,与《女魔头》进行对比,简析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骆驼祥子》和《约伯记》这两份经典文本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生发于中国近现代文化文学传统的《骆驼祥子》,和从西方基督教———《圣经》思想文化文学传统衍生出来的《约伯记》,它们立足于各自的历史语境,都对“个人”的境遇及其归宿进行了探索,对“个人”观念的确立与意义作出了强有力的质询和反思。然而,它们各自的“个人”话语模式在出发点、指向和言路等方面却迥然不同,体现了中西文化中“个人”观念的巨大差异。作者力图探讨这种差异的原因,并试图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6.
今天,在日耳曼语言文学中,谈论歌德的斯宾诺莎主义实属一桩冒险的尝试。因为自鲁·克·齐默尔曼的研究以来,歌德研究中普遍流行着一种基本理解,认为对歌德世界观产生巨大而持久影响的,乃是折衷主义新柏拉图主义的宇宙起源学说,以及他青年时代从炼金术和犹太教神秘教义中所获知的流出说,至于斯宾诺莎和其他思想家则几乎不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此外,由于歌德在自然研究中使用了那些炼金术犹太教神秘教义的术语,因而他的文学作品近来也常常被归诸于这一解释模式。当今的歌德研究——不仅秉承着歌德本人的博大精深,而且也淹没在浩…  相似文献   

7.
李乃清 《东西南北》2011,(15):58-59
46岁的安吉拉活跃于世界顶级舞台,是当今少有的集唱功和美貌于一身的歌剧名伶,从《茶花女》到《波希米亚人》,从《卡门》到《图兰朵》,她所塑造的舞台形象楚楚动人,被西方媒体评为"继卡拉斯之后最令人感动的女高音,‘歌剧女皇'的第一人选"。"女皇"自的摆谱的范儿,她多变的个性也是圈内出我的:取消演唱会、把指挥骂哭……不按常理出牌的作风为她招来"地狱天后"的恶名。近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传出消息,安吉拉因不满新一季歌剧《浮士德》的制作,退出表演。"毕竟是我站在舞台上,没人能强迫我。"  相似文献   

8.
高新民 《社科纵横》2003,18(2):50-52
《太平经》体现了易学哲学的宇宙生成模式、宇宙结构模式和宇宙通变模式 ,对易学在汉代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余昕 《社会》2019,39(4):116-152
莫斯和波兰尼在《礼物》和《大转型》中开创的经济人类学视角为反思当前状况提供了思想资源,但20世纪以英美人类学者为主的解读偏离了两位作者的真实意图并忽略了两者的相通性。这包括:对功利主义的形式经济概念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礼物与商品对立的反对;财富的观念和货币的形式性交换是对社会的实质性交换,即存在于社会深层结构和心智系统中的交换的组织和体现;莫斯和波兰尼在探索现代社会和个人观念的诞生问题上,可以构成互补。最后,波兰尼关于“双向运动”“虚拟商品”“嵌入”的观点以及莫斯关于“总体呈现”的论述,都应置于他们对社会的整体性和实质性的坚持中来理解。莫斯和波兰尼的论述拓展了个人和社会的概念边界,提供了对个体自由和市场的不同理解,他们提出了一种以社会整体性为基础的关于“经济”的多元概念,二者共同奠定了实质主义经济意义上的经济人类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新民 《社科纵横》2004,19(5):118-120
《老子》产生之时代乃春秋末期 ,而春秋末期则为卜筮之事盛行之时代。从《老子》书看 ,其有诸多文句和思想与春秋筮辞有关。是《老子》早于《易传》将《易》由卜筮向义理方向的发展推进了一步 ,后世《易传》中保存和吸收了诸多《老子》道家的思想和观点。以此言 ,《老子》是《周易》古经到《易传》十翼的过渡环节 ,其在中国古代易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虚无与创造——从《旧约》看《浮士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结合《旧约》中的《传道书》和《约伯记》 ,来分析诗剧《浮士德》中魔(梅非斯托非勒斯)以及浮士德这两个人物的思想。认为魔与浮士德共同面对着一个由理性片面地抽象出的世界 ,所不同的是 ,魔在理性之中对此抽象的世界进行否定 ,结果在否定一切的同时 ,确立了一个理性抽象体 ,那就是虚无 ;而浮士德用他的整个生命来对待那个世界 ,结果虽然没有确立或把握什么实在的东西 ,但却创造了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求是学刊》2018,(5):164-172
作为一部以私修身份巍然入列正史的著作,《新五代史》既是欧阳修本人在史学上的代表作,也是北宋中叶的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和学术思潮等在史学领域的鲜明映照,堪称学者个人学术旨趣与时代变动的有机结合。其编纂思想的核心旨趣在于借助"存其大要"和"不没其实"的史料采撰原则,尝试对五代历史治乱兴衰之故作出可永为世鉴的规律性探讨。这既是其明显区别于《旧五代史》之处,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北宋前期史学由草创而臻于精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寇振锋 《日本研究》2013,(3):123-128
本文主要以黄世仲的政治小说《党人碑》和《大马扁》为例,通过康有为、孙中山、宫崎寅藏等人物形象和一些典型的故事情节,考证了两篇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对日本人宫崎寅藏的作品《三十三年之梦》的接受事实。正因为有了《三十三年之梦》对清末小说界的渗透与影响,两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才得以描写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西北作家徐兆寿创作的《荒原问道》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意蕴的现实主义小说文本。称其为现实主义小说文本,是基于其浓厚的乡土情怀与沉重的家园意识;至于深刻的哲学意蕴,则是基于其围绕“道”与“存在”等哲学范畴而展开的若干反思,如宇宙、死亡、语言、知识、道德、自由等。传统的观念体系遭遇自由主义、多元主义的挑战,拥有自由意志的个体何以重建自我的精神世界、现代性视域下的社会主体何以实现思想观念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小说《荒原问道》所关注的根本问题,也是其哲学反思所指向的终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广 《学术交流》2022,(5):166-178
《新水浒传》是日本作家吉川英治基于《水浒传》日译本创作的现代小说,它开日本《水浒传》改写之先河,在《水浒传》日本接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新水浒传》所据日译本即底本,至今不明。这导致相关研究缺乏可靠的文本支撑。从《新水浒传》文本的外部、内部可考,其底本为120回《水浒传》译本。各译本所据《水浒传》版本为:幸田露伴《国译水浒全书》的底本为《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全书》,佐藤春夫《新译水浒传》的底本是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上述两个译本是全译本,文本信息最为全面,是《新水浒传》文本生成的支撑性资料。  相似文献   

16.
张净秋 《求是学刊》2012,39(2):124-129
清代宫廷大戏《昇平宝筏》受到小说《西游记》的极大影响,全面继承了《西游记》的整体框架和情节设计,但另一方面《昇平宝筏》对小说局部情节内容、结构层次、人物性格、思想主旨等也进行了改编.其改编策略的形成源于以下四点:戏曲创作实践目的的制约;小说与戏曲叙事上的差异;特殊创作、表演环境的要求;皇帝意志的决定.通过改编,《昇平宝筏》的思想意义更为单纯,表演更加集中,最终成为清代西游戏题材作品中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7.
张晓毓 《社科纵横》2006,21(12):187-188
本文以解构主义的视角分析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八月之光》。这部双线小说通过乔.克里斯默斯的故事解构了种族主义观念;以莉娜等人的故事,解构了清教主义的道德观念。由于美国的种族主义受到清教神学的支持,所以批判的目标最终指向了加尔文清教主义传统。福克纳对传统的解构来自于他的人道主义思想,而基督教的影响使他既置疑找到出路的可能,又对人类满怀信心。  相似文献   

18.
彭国翔 《求是学刊》2006,33(4):44-49
对于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不论以民本还是民主来界定,历来多以《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为据。作者首先辨析《原君》文本,指出其与特定的历史境遇相关,其实乃针对明代尤其晚明的昏君而言,其中甚至隐含了承认易代鼎革合法性的思想。而即便抽离具体的历史脉络,《原君》文本的思想在理论的层面上也并不构成对君主制本身的批判和否定。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黄宗羲民主思想的真正精华其实当在其《学校》一篇,其中包含的建构公议社会的思想甚至举措,即在今日亦颇有其合理性,其价值不在于以往所谓与西方议会性质近似,而在于与当代西方民主最为前沿的理论思考尤其是关于“公议”的思想多有相合之处。因此,如果要从黄宗羲思想中发掘契接现代民主的资源,仅就《明夷待访录》而言,重点当由《原君》转换到《学校》。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对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方面的贡献和剖析传统文化心理的创作追求,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对《复仇》《庙与僧》和《异秉》的重写象征着他小说创作的三次转型.这三次转型应和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三次大变化.从“重写”角度进行文本细读和对比研究,纠正了当前研究中对汪曾祺的一些误解,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汪曾祺被遮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宁  程思硕 《唐都学刊》2016,(4):112-118
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毛诗六帖讲义》是徐光启《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周南、召南、邶风为重点,梳理徐光启诗学思想中对传统诗学理论的继承与存疑,诗歌表达技法中的暗比与反兴,总结徐光启讲《诗》特点,分析徐光启恪守礼教,遵从"旧说"的学术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