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Logit模型,结合安徽省5个试点乡镇564位农民田野调查资料,研究了农民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认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二轮土地承包面积、家庭收入来自农业收入或流转租金、是否从事粮食生产、对农地流转的认知程度、微观政治参与度、微观政治参与意愿、所在地区地形为平原等变量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认知状况呈现为正向显著,而是否参与过人大代表选举的农民与认知程度呈现出负向显著。  相似文献   

2.
确权何以影响农地流转——基于租金水平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7):115-122
基于浙江省284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实证检验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何以通过租金水平的中介作用促进农地流转。研究结果表明:确权会显著促进农地流转;租金水平在确权和农地流转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农地流转模式、确权时间在确权和租金水平之间存在调节作用。一方面,和农户-非机构化的农户流转模式相比,在农户-机构化的企业/合作社流转模式中,租金水平的中介效应更大;另一方面,租金水平在确权和农地流转之间的长期中介效应比短期中介效应更显著。有鉴于此,各地在长期贯彻确权政策的同时,应积极致力于提高农地流转租金水平。不仅如此,在中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应鼓励农户-机构化的企业/合作社的流转模式,以便于确权在农地流转和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乡二元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锟 《统计与决策》2011,(22):82-85
文章分别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和门槛理论,分析了城乡二元制度对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市民化能力和市民化决策的影响,构建了双重约束下的农民工市民化模型,结果发现城乡二元制度不仅加大了城镇职工与农民工的工资差距、非工资胜收入差距、消费支出差距,从而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而且也提高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门槛,降低了市民化能力,因此,为了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就必须消除城乡二元制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发展权价值评估视角的农地经营权流转定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更农地用途和开发利用强度是农地内部发展权的物质载体,也是发挥其价值与功用的物质内容,农地内部发展权物质要素的价值形态就是农地内部发展权的价值构成。基于此视角,提出一套农地经营权流转定价模型,该模型能够提离出因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在不改变土地农用属性前提下变更农地用途结构带来的增值收益,并将其纳入到实际交易价格中,以实现土地内部发展权内在价值的外在价格化,重新调整和优化交易双方的收益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要科学合理地推进城镇化就必须对城镇化有正确的认识。过去,我们更多是从户籍的角度来看城镇化,忽略了农民实际融入城市的程度。全国不同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颇多共性,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和湖南调查总队近日对湖南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调查研究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统计与决策》2012,(11):114-117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是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最主要的着力点。虽然近年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城市融入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转化为市民的并不多。政府应大力发展大中城市,通过加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承担更多改革成本、提高大中城市的承载力、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促进农民工进城,不断提高农民工落户城市的比重。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民培训影响因素的实证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农户参加农民培训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河北省农民培训问卷调查的415个样本数据,通过logistic血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是否为村干部、培训内容是否征求农户意见、对培训的满意度、被调查者的年龄等因素对农户参加新型农民培训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支持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也有利于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参与第二、三产业的生产,并逐步完成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但由于土地制度不完善以及现阶段发展现实的束缚,我国目前土地流转的规模较小,流转进程较慢,农地的有效需求小于供给,不少地区甚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需要从农民、政府和企业三维视角入手,将三者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文章在构建农民及政府的农地流转意愿函数的基础上,构建农地流转可能性函数以及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模型,分析了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研究发现:(1)农地流转受农民从农地流转中获得的流转收入ic、农民在农地流转后与农地流转前外出务工收入之差△iw、农地的区位因素sl、企业在农地经营中的资本投入量k等四个变量的影响.(2)提高△iw较提高ic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更显著;提高市场融资的可获得性较改善区位因素对农地流转影响更显著.(3)农地流转是经济社会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结果,最终受制于农民的就业率、市场的容量及活跃程度、融资的可获得性等外部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村和农业是我国市场发育程度最低的区域和产业,改革开放30年来,围绕三农问题,中央出台了数个中央全会文件和10个中央一号文件。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今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更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农民  相似文献   

11.
社会网络对农地流转租金有着重要影响。结合安徽四县区1 010位农民田野调查数据,运用稳健回归方法和农地流转租金模型,考察了社会网络对农地流转租金的影响。结果表明:准强关系对农地流转租金有着正向显著影响,而强关系、准弱关系和弱关系均对农地流转租金有着负向影响。社会网络对于农地流转租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间接影响而非直接影响,其中准强关系对于农地流转租金有着间接正向影响,而准弱关系和弱关系对农地流转租金有着间接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地人口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构建VES生产函数替代弹性模型分析农地人口承载力影响因素间的替代弹性关系.结论是我国未来的农业发展应注重发展农业科技,用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从劳动密集型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提升农业生产力,从而提高农地人口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家电下乡"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电下乡是扩大内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农民满意是家电下乡政策能否成功的关键.文章借鉴国内外顾客满意度模型.建立了"家电下乡"农民满意度测评模型及其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福建九地市已购买下乡产品的农民的抽样调查,实证研究影响农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最后,在结论分析中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民的流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农民的非农化和市民化过程。农民的流向选择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农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在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的大背景下,西部农民流动的数量及频率在逐步扩大和加快,农民的流动必将对流出地和流入地以及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天水市的两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建制镇的调查,分析了西部农民流向的基本特征、影响农民流向选择的因素,讨论了西部农民流向对西部经济社会的影响,初步提出了弱化其不利影响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农民增收。本文采用协整分析,对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各项构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注重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0-2010年安徽省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度农民收入空间相关性和局部集聚空间格局演变,分别建立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农民收入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研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呈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低收入集聚区沿安徽西侧边境向西南和西北部转移,高收入集聚区沿皖江城市带从苏皖边境向皖中地区扩张;空间计量模型能够分离出收入空间溢出效应,避免经典回归对工业化城镇化影响程度的高估;工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用增强,但可能出现虹吸效应;不完全的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增收作用减弱,应发挥其扩散效应;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只有解决了农民的收入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存质量、人口素质、农民发展前景等一系列问题。从嘉兴近三十年发展历程看,外部体制创新是农民收入出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农民自主发展是农民增收的根本动力。因此,从政策环境入手,推动地方政府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对嘉兴农民增收,建立长效机制,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农民离土不离乡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有种现象,一提加快城镇化进程,某些地方干部首先想到的是扩大城市规模,而扩大城市规模的最简易办法是让农民进城,把农民变成居民。至于农村户口变为城市户口后,农民靠什么维持生计,没有多想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征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也成为牵动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心和高度重视。对此,我们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和陕西省483户微观调查数据,从农民内在的心理因素视角出发,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永久性迁移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追求更高经济收入、体现身份和具备条件和能力等因素对农民迁移意愿呈显著性正相关,为了生存、获得便利生活条件、使子女接受高质量教育、家人意见、亲友意见、风险承担判断和相关政策判断等因素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