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作为西南联大创作成就最高的社团之一,小说创作是文聚社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首次对西南联大文聚社的小说进行专题研究,认为文聚社的小说创作以现实主义为主,兼具现代主义,呈现出多样性的特色;林元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汪曾祺则是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文聚社为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福特·马多克斯·福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一位重要的作家,<好兵>是他最出色的小说之一,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精品.<好兵>能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精品,这与该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叙述艺术不无关系.因此,文章试图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以下几个方面:1)效果的累进的叙述方法;2)不可靠的叙述者,去探讨和挖掘福特在这部小说中所运用的叙述技巧的成功之处及其独特的艺术效果,从中去看福特作为现代主义作家的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3.
从创作方法、文化背景与小说技巧几方面来重评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的长篇小说《赫索格》 ,可启示我们 :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交流中 ,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方法体系必然会建构起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索尔·贝娄的两部小说《晃来晃去的人》和《赫索格》的写作题材 :日记题材和书信题材 ,进行了比较研究。《晃来晃去的人》是贝娄的第一部小说 ,有扭转当时创作风气的作用。《赫索格》是贝娄的代表作 ,其气势恢弘、挥洒自如的写作风格使贝娄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最终适应了城市荒原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5.
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其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始终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作为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倾向的代表人物,乔伊斯在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大胆突破传统,以强烈的文学实验精神将其创作理论应用到实际创作中.以时间、意识和技巧为创作中心,生动展示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的现代精神气质.本文以其代表作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为实例,旨在从两个方面展示乔伊斯的文学实验精神,即乔伊斯美学理论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其现代主义创作技巧在体现小说整体布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索尔·贝娄创作的小说表现出了多种文化背景。通过分析索尔·贝娄的生活经历,不难发现他的创作思路与犹太文化、美国文化和欧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贝娄小说的文化源头。探讨与研究索尔·贝娄小说创作的文化源头的同时,也尝试探究其小说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7.
索尔·贝娄创作的小说表现出了多种文化背景。通过分析索尔·贝娄的生活经历,不难发现他的创作思路与犹太文化、美国文化和欧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贝娄小说的文化源头。探讨与研究索尔·贝娄小说创作的文化源头的同时,也尝试探究其小说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8.
 贝娄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拉维尔斯坦》是他根据同事、好友艾伦·布鲁姆的生平写成的一部传记性小说。小说出版后,在美国批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称赞者认为该小说的出版是“一个惊人的成就,贝娄数年来写的最富有吸引力的一部作品”;质疑者则认为贝娄“暴露”了布鲁姆的隐私,把布鲁姆搞“同性恋”的事情给泄露了。这牵扯到道德问题,即贝娄无权“将其好友布鲁姆的个人隐私公布于众”。然而,纵观已有的评论,其关注的重点无非是围绕着暴露隐私和有关死亡、友谊、爱情等问题,将一部讨论犹太大屠杀和反犹主义这一重大问题的小说用私人化的方式给消解了。应该说,贝娄在八十四岁高龄创作的这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绝不仅仅是单纯地为好友作传,畅谈友谊、爱情和死亡,而且更是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的最终定位。从分析小说对大屠杀和反犹主义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贝娄的犹太民族立场,即他的犹太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从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对英国小说传统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她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挖掘出了传统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因素,为自己的创作寻找"先辈",并和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彻底决裂,把写作的重点转到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描写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为个案,重新审视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间的承续关系。作者认为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社会现代性的审美表达,因而两者表现出同质性的两种相似,即主导思想情绪上对人的感性存在的终极关怀和形式方面文本的不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一直被认为是知识分子的代言人,结合爱德华·W·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从贝娄的小说《洪堡的礼物》中可以感受到贝娄的知识分子情怀以及贝娄对知识分子的期待:知识分子应超越民族界限,反对敷衍趋势,担负应有之使命。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芙既是一个现代主义作家, 又是一个女性主义倡导者. 她尤其关注女性写作的历史和现状.本文主要以其小说<达洛卫夫人>为文本,探讨伍尔芙如何力图把现代主义的小说艺术和其女性创作理论相糅合,为现代女性创作现身说法.  相似文献   

13.
小说《边城》是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以往论者均认为其充满牧歌情调。本文通过对《边城》创作的具体时代背景、作家主体心态以及文本自身等方面的审视与把握,认为小说体现的并非牧歌情调,而是“反牧歌”情调,即一种浓得无法消解的悒郁情绪。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主义大师的福克纳在其名著<押沙龙,押沙龙!>中所采用的创作手法与后现代主义小说最突出特征--不确定性原则不谋而合.小说在情节、人物和语言上体现的不确定性特征不光给阅读文本的读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尤其是给后现代主义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5.
否定与叛逆:新历史小说的精神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作家对历史或现实均采取了一种怀疑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新时期西方哲学思想,如存在主义、现代主义等直接影响的结果,同时也是传统历史文学的自由精神的延续。在小说中,这种自由则主要表现为对“边缘”人的挖掘与表现;肯定世俗生活;创作主体的想象充分得以发挥等。其中,女性作家的创作是非常突出的,这与她们所处的历史边缘地位的身份十分契合。总而言之,作家对历史的自为之路使历史文学变得丰富灵动。  相似文献   

16.
索尔·贝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公认为战后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一向以描写男性犹太知识分子而闻名。《院长的十二月》是其在写作生涯中期创作的一部作品,此小说被很多批评家认为是一部失败之作。贝娄的这部作品尽管存在诸多争议,但仍有许多题材值得挖掘。比如作品的"荒诞"主题,就颇有研究价值。贝娄通过小说的"荒诞"主题,形象地揭露了当代美国社会文明与道德的虚幻和荒谬,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自觉的反思精神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7.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在美国文学史上都占据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在体裁与形式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两部小说创作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塑造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典型意义,两部作品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现实意义与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文学叙事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研究。现代主义作家常常从现代主义绘画艺术中汲取相似的东西来开展文学试验。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下开始在小说上探索全新的叙事模式。其代表作《到灯塔去》中体现了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多角度透视”,“非个人化”和“构图”等艺术特征。这些基于现代主义绘画的小说叙事模式加强了叙事领域里的美学价值,打造了文学世界里一种全新的图式文本,发展了现代主义小说艺术。  相似文献   

19.
《哈里·波特》与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英国女作家J.K .罗琳创作的儿童文学小说《哈里·波特》风靡全球 ,这部小说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和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 :具有时代感和亲和力 ;想像力丰富 ,具有幻想性 ;独特鲜活的儿童文学艺术形象 ;张扬游戏精神 ,重视娱乐性 ;创作手法不拘一格 ,语言夸张幽默 ,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笔者认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 ,儿童文学作家只有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才能“激活儿童文学的创作生产力” ,创作出脱俗的、新颖的、为广大儿童所喜爱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0.
残雪在创作中广泛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小说观念和艺术技法,其中阿根廷作家豪尔赫 路易斯 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对残雪文学观的影响尤为深刻。残雪对博尔赫斯的接受,明显区别于其他先锋派小说家拘囿于现代叙事技巧的学习与借鉴。首先,她对博尔赫斯的接受更多的是来源于对个人潜在记忆的注视和灵魂深处的审判,并强调作家是“灵魂的写作者”;其次,她着力阐明无意识世界的复杂性,主张创作理性与幻想并存的“纯文学”;最后,博尔赫斯小说中有一个核心的意旨,即其创作总体指向精神的无限性或时间的永恒性等命题,这对于残雪竭力构建“现代个人寓言”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