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琳玉等 《统计研究》2020,37(12):75-90
高阶矩是刻画资产收益涨跌非对称和“尖峰厚尾”现象中不可忽略的系统性风险。本文基于我国上证50ETF期权数据采用无模型方法估计隐含波动率、隐含偏度和隐含峰度,通过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提取期权隐含高阶矩新息(Innovations),将它们作为高阶矩风险的度量,探讨其对股票收益的预测作用。研究表明:①在控制换手率和股息率等变量后,隐含波动率对于上证50指数和市场未来4周的超额收益有显著负向的预测作用;②隐含偏度新息越低,上证50指数和市场的超额收益越高,这种预测能力在未来1周和未来4周均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隐含偏度新息的预测能力逐渐下降;③隐含偏度风险对于我国股市横截面收益也有显著的解释能力,投资组合在隐含偏度风险因子上的风险暴露越大即因子载荷值越大,则未来的收益会越低;④隐含峰度新息总体上与股票收益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分离交易可转债所附带的权证及其标的股票日收益率和5分钟高频交易数据为样本,在对隐舍波动率模型、已实现波动率模型以及历史波动率模型参数估计的基础上,以股本权证市场价格为评价基准,分别测算了基于三个波动率模型的定价效果.研究发现,基于隐含波动率模型的定价结果具有最小平均绝对偏差与平均相对偏差,模型效果最优;基于历史波动率模型的定价结果对股本权证市场价格普遍低估.  相似文献   

3.
隐含波动率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使用二次幂变差方法,首次就我国股市的隐含波动率指数及其方差溢价对股市收益和宏观经济活动的预测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隐含波动率的增加会加剧市场波动风险;方差的连续部分和跳跃部分对未来的实现方差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于周收益,方差溢价和波动率指数对月度收益的预测能力更强;隐含波动率指数和方差溢价目前无法对我国宏观经济活动起到预测作用.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偏好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陆蓉  杨康 《统计研究》2019,36(6):54-67
本文在我国股票市场检验了有限关注对特质波动率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特质波动率-收益负相关关系在高关注度股票组合中更显著,而在低关注度组中,特质波动率-收益关系变弱甚至不再显著;Fama和MacBeth(1973)回归结果显示,关注度显著降低了特质波动率的定价作用;另外,通过Hou和Loh(2016)拆分方法发现,有限关注对特质波动率之谜具有最强的解释力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的解释不能消除关注度在特质波动率定价中的作用。因而,本文的研究揭示,投资者的有限关注可能是造成一些市场异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Fama-French规模-账面市值比5×5组合对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当期已实现特质波动率和非预期特质波动率均与收益显著正相关,滞后一期的已实现特质波动率与收益的关系并不显著,只有在控制了非预期特质波动率时,预期特质波动率才与收益显著正相关.另外,条件相关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上市场,组合贝塔与收益正相关,但不显著;而在下市场,组合贝塔与收益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我国沪深两市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将这16只个股按规模和账面市值比分成四组,运用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四个组合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回归所得市场风险测度β值都显著,且都小于1,说明银行业收益波动对市场收益波动的敏感度不高,波动幅度小于市场波动幅度,银行业整体系统性风险较小,其风险报酬小于市场平均风险报酬;对于小盘银行股和大盘低账面市值比银行股来说,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存在,对于大盘高账面市值比银行股来说,这两个因素不显著;我国银行业中较小规模、高账面市值比的股票风险报酬最高,可被看做银行业中的成长股,适合在牛市持有;市值较大的银行股多为国有控股,属于银行业中的价值股,适合长期价值投资.  相似文献   

7.
使用上证50ETF期权数据计算隐含波动率风险来刻画"常规"的波动,使用隐含尾部风险刻画非对称的隐含波动风险,构造出了对中国股票市场有显著风险预警能力的风险测度。首先,选取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使用两指数收益率序列的高阶矩作为股市未来的风险度量,用长短国债利差作为宏观风险的代理变量,证实了上证50ETF期权隐含波动率风险和隐含尾部风险对未来6个月内的股票市场风险和宏观风险都有显著预测能力。其次,使用有变点的分位数自回归模型对隐含尾部风险进行建模,并在贝叶斯框架下使用MCMC方法估计出了两个隐含尾部风险的突变日期:2016年3月3日和2017年12月15日。使用以上两个突变日期将股指序列和长短国债利差序列划分为三个时期,发现三个时期内的股票市场风险和宏观风险都有显著的差异。观察差异结果可以发现,当金融市场处于高波动风险时,宏观风险也相应较高,尾部风险呈高分位膨胀性;随着尾部风险的突变发生,金融市场和宏观市场风险开始降低并结束波动期,继而迎来一段时间的稳定上升;当市场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上升状态并伴随着较低的宏观风险时,此时尾部风险逐渐增加并再次发生突变,预示着股票和宏观市场再一次迎来一段波动期。研究证明,期权隐含波动风险对股票市场乃至宏观资本市场都有显著的风险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风险与预期股票收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日波动率调整的换手率和Amihud(2002)的非流动性指标来度量股票的流动性,并用这两个变量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反映流动性的波动率,系统分析了流动性及其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影响股票收益的其他因子后,发现股票流动性水平与预期收益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而流动性波动对股票预期收益没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期权定价中的波动率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建民 《统计与决策》2005,(18):127-129
本文旨在研究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中重要参数波动率的估计问题,了解波动率估计的简单易行的标准方法,介绍了历史波动率和隐含波动率的估计技术.  相似文献   

10.
股票收益波动具有典型的连续函数特征,将其纳入连续动态函数范畴分析,能够挖掘现有离散分析方法不能揭示的深层次信息。本文基于连续动态函数视角研究上证50指数样本股票收益波动的类别模式和时段特征。首先由实际离散观测数据信息自行驱动,重构隐含在其中的本征收益波动函数。进一步,利用函数型主成分正交分解收益函数波动的主趋势,在无核心信息损失的主成分降维基础上,引入自适应权重聚类分析客观划分股票收益函数波动的模式类别。最后,利用函数型方差分析检验不同类别收益函数之间波动差异的显著性和稳健性,并基于波动函数周期性时段划分,图形展示和可视化剖析每一类别收益函数在不同时段波动的势能转化规律。研究发现:上证综指股票收益波动的主导趋势可以分解为四个子模式,50只股票存在五类显著的波动模式类别,并且5类波动模式的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本次研究区间的初始阶段。本文拓展了股票收益波动模式分类和差异因素分析的研究视角,能够为金融监管部门的管理策略制定和证券市场的投资组合配置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与以往研究不同,将中国人民币原油期货交易与股票、黄金、国债市场纳入统一研究框架下,采用Markov三区制状态转移模型与动态相关系数模型,探索这四种市场波动率状态及各资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联性问题。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低、中、高三种波动率状态,其他市场仅在低、中波动率状态显著,但原油市场和股票市场所处常态是中波动率的状态;中国债券在一定程度上是其他三种资产的弱对冲保值资产,而黄金资产在中国更多是作为原油和股票的多元化投资而非避险资产,且各市场间存在一定的分割现象。研究结果有助于从理论上分析原油期货市场自身以及与其它资产价格波动的动态关联性特征,并为规避和防控不同资产价格风险、构建有效投资组合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监管部门进行有效金融监管和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金融市场风险价值研究一般采用日收益数据,并基于GARCH类模型进行估计和预测,这必然会损失部分日内信息。本文尝试使用中国股市日内分笔超高频数据,在分析日内波动特性的基础上,通过UHF-GARCH模型对交易间隔等日内信息建模,得到超高频波动率UHFV。本文用ARFIMA模型对超高频波动率UHFV建模,应用到风险价值VaR的预测中,并同基于日数据的GARCH类模型的VaR预测能力进行比较。VaR似然比和动态分位数等回测检验的结果显示,超高频数据波动率UHFV模型的预测能力强于采用日数据的GARCH类模型。  相似文献   

13.
隐含高阶协矩:提取、分析及交易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资产投资组合的分析框架中,除单资产的收益及波动率等高阶矩外,协偏度以及协峰度等高阶协矩亦是不可忽视的系统性风险度量.本文借鉴Bakshi等(2003)等文献的研究框架,利用台湾期权市场数据提取隐含高阶总矩、隐含协矩和隐含特质矩,探讨其各自对相关已实现矩的预测效果;并进一步构建协矩交易策略.结果表明:相较偏度及峰度,隐含波动率与实际波动率走势及统计特征均更为一致.协偏度、协峰度的波动相比协方差要剧烈得多.引入多市场信息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单独采用某一市场信息的效果.协矩交易策略方面:历史矩与隐含矩信息在组合构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偏度与峰度等更高阶矩上.历史协方差与协偏度在市场趋稳时期表现相对较佳;隐含协矩的优势在于策略构建的稳健性更好.期权市场信息的有效反映取决于市场的成熟、演进及交易活跃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波动率是刻画资产风险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给出汇率波率的合理刻画也是为外汇衍生产品合理定价的前提。文章将M.Avellaneda(1995)提出的波动率不确定性思想引入外汇期权定价研究中,此模型只假定波动率在某个范围内波动而不对其统计性质做任何假定。文中用几何G布朗运动描述汇率波动,给出外汇期权价格区间,并得出此种方法得到的价格区间要比M.Avellaneda(1995)得到的价格区间小。  相似文献   

15.
陈淼鑫  赖云清 《统计研究》2019,36(2):112-123
本文利用高频数据将传统的CAPM贝塔分解为连续贝塔和非连续贝塔(跳跃贝塔和隔夜贝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正向市场和负向市场的非对称性,将跳跃贝塔又细分为正向跳跃贝塔和负向跳跃贝塔,以探讨不同类型系统性风险的特征差异及其所对应的风险溢酬。实证结果表明,个股对市场发生的非连续变动比连续变动更加敏感,投资者对市场发生的负向跳跃比正向跳跃反应更加强烈;中国股票市场上的系统性非连续风险溢酬(跳跃风险溢酬和隔夜风险溢酬)显著为正,但系统性连续风险并没有得到定价;其中,跳跃风险溢酬则主要来源于对系统性负向跳跃风险的补偿,而正向跳跃风险对股票横截面收益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市场状态下沪深300指数高频收益率的GARCH族期望波动率与极值风险之间的关系,采用非齐次的含有超越时间与相关收益率强度的二元极值方法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VaR度量,结果表明:期望波动率的引入修正了齐次模型中GPD模型普遍退化的问题;预期波动率对尾部形状参数的正向影响在市场上升阶段比市场下降阶段更为明显,前一期期望波动率越高,则下一期单位期望波动率的变化对VaR的解释作用越小。  相似文献   

17.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国上海资本市场交易数据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适用性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检验:资产的风险和收益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系统风险是否是资产风险的唯一度量;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是否正相关。结果发现:2003年8月1日至2006年7月31日期间,上海资本市场股票组合的平均超额收益率与其系统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非系统风险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基本符合标准形式的CAPM。这与国内许多学者对2001年以前中国资本市场CAPM的实证检验结果不太一致。  相似文献   

18.
许林  汪亚楠 《统计研究》2019,36(8):32-45
基金发生投资风格漂移是把双刃剑,在获得短期超额收益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格漂移风险。本文首先以我国79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样本,在量化投资风格漂移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其收益序列存在多重分形特征,据此构建周内多重分形波动率测度来刻画投资风格漂移收益的复杂波动特征,并与传统的GARCH族波动率计量模型的测度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发现本文构建的周内多重分形波动率测度更加精确,能更好刻画序列的复杂波动特征;然后,进一步构建MFVW VaR模型对基金投资风格漂移风险进行量化测度,发现该模型比传统的参数与非参数VaR模型能更好地对风格漂移风险进行有效测度,基金普遍存在较大的风格漂移风险;最后,对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产品创新策略与投资风格漂移监管策略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宁瀚文  屠雪永 《统计研究》2019,36(10):58-73
波动率是金融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数据挖掘技术提出股票市场的高维波动率网络模型。首先运用互信息度量不同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的相关关系,其次对股票市场不同周期下的波动情况建立度的中心势、平均距离、幂律分布等网络拓扑指标,再次根据这些指标利用Prim算法构建出高维波动率网络模型,最后运用Newman-Girvan算法对股票价格波动率的相关性进行分层研究。高维波动率网络模型突破了传统波动率模型关于变量维数的限制,能够在依赖少量假设的基础上,挖掘出多个金融市场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反映金融市场的风险特征及网络拓扑性质。实证结果发现:与常用的Pearson相关系数法相比,在互信息框架下,股价波动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得到了更好的度量;股票市场的整体波动性与个股波动率相关性变化趋势相反,市场处在高波动时期资产组合分散化效果较好;网络中存在少量度数大的关键节点和中心节点,风险通过这些节点可以迅速传递到整个市场;股票市场的运行具有明显的行业聚集现象;网络分层研究进一步直观的展现了风险在层与层之间的传递规律和与之对应的行业特征。高维波动率网络模型为挖掘股票市场的风险特征与管理金融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刘庆富  华仁海 《统计研究》2011,28(11):80-86
 为探索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传递效应,本文从日间交易信息和隔夜信息两个角度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和沪深300指数现货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传递是双向的,股票现货对股指期货的风险溢出要大于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的风险溢出;并且,一市场收益对另一市场收益的影响具有正向杠杆效应,一市场风险对另一市场风险的冲击却具有反向杠杆效应;此外,尽管只有股指期货市场的隔夜信息对其日间收益具有预测能力,但任一市场的隔夜信息对另一市场的日间波动均存在显著的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