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收入性别不平等研究的现有文献过分关注市场转型,忽视了其他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指出,是否为独生子女也是影响收入性别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变量。基于2004年青年发展状况全国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性别不平等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中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在非独生子女中,收入性别不平等表现突出,女性处于劣势地位;但在独生子女中,收入性别不平等并不存在。这一现象与独生子女的出生家庭和教育获得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社会意识的行动逻辑——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学社会学解释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第二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所展示的家务劳动分工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导入对一个问题的关注:为什么性别不平等的基础早已改变,但这种不平等的意识形态却能够长期存在?尝试用现象学社会学关于个体行动逻辑的阐述来剖析社会意识与其存在基础(社会结构)的关系,揭示社会意识独立于社会结构的存在方式与行动逻辑,以及对社会意识进行解构的机理与具体策略。最后,从对知识分子群体的分析透视女权主义运动的实质与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3.
4.
"父亲"这个名词不仅仅是一个称谓,而是让人们怀着非常复杂的感情去言说的、带有文化意义的一个所指.父亲是生命的来源,代表着初始和尊严,让人敬重;父亲又是权威、秩序,让人总想打破和超越.父亲成了扑朔迷离的人物.父亲是谁?父亲的身份是如何确认的?我们试图追溯远古,从图腾感生神话那里寻找父亲的最初踪影,并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图腾是可能的父亲.图腾是远古的人们因对女性生育现象不解而主观臆想出来的一个神秘他物,是基于血缘问题而产生的文化意义上的父亲.父亲的身份最后慢慢得以确认则得力于父亲与母亲争夺生育权斗争的胜利和父亲经济地位的确立.可以说,父亲身份的确认是文化学和经济学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在个体化浪潮之中的性别身份和婚姻家庭——贝克的《风险社会》中的性别和婚姻家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贝克的《风险社会》中 ,“反身性现代化”和“风险问题”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核心主题 ,而“个体化”是一个核心概念。文章借助这三个概念 ,集中介绍了贝克对性别身份、婚姻家庭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深圳市社会工作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大陆社会工作发展的"标兵"。与此同时,深圳市专业社会工作者流失比较严重,社会工作者流失率逐年攀升。伴随着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如何看待社会工作者身份的建构过程和遭遇的"重重危机",已成为我们必须追问的问题。本文试图在社会建构理论视角下,去探讨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工作机构、同工、居民等各种社会力量,是如何与社会工作者自身一起建构和形塑了社会工作者群体的身份认同,以期通过这些考察与探讨,去了解社会工作者身份认同现状,并希望从此角度去理解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提出改善社会工作者身份认同现状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是旨在实现性别公正而识别性别不平等的理论和法律分析方法。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妇女法,我国妇女法仍存在明显的性别盲点,主要表现为:妇女法的国际法和国内法不衔接;法律语言以男性为参照;在两性权利冲突时法益权衡的非正义性;规则缺乏或与原则相冲突使男女平等的法律原则虚化。为实现妇女法的性别公正的立法目的,必须完善妇女法,使妇女法从形式平等走向实质平等,相应的措施有:在妇女法法律体系中明确国际法的法律效力;完善妇女法的立法技术;弥补法律规则的缺失;探索男女平等原则的司法适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主权国家不仅是一个由实效性要素所构成的实体,而且也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国际主体身份。联合国的承认与接纳不仅对主权国家身份在国际社会的全面建构具有直接的权威确认和支撑作用,而且也对主权国家充分享有其主权权利并实际参与国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接纳新会员国机制为主权国家身份全面建构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程序机制和博弈平台。为实现实质性的独立建国目标,巴勒斯坦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对此,国际社会目前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并形成了多种博弈力量以及错综复杂的博弈格局。 相似文献
9.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曾被称为“后殖民作家”“移民作家”“用英文写作的日本民族作家”,但他拒绝这些标签的同质性和阵营性,力图展现独特的文化视野和写作策略.石黑一雄通过创建多元的叙事空间、采用分散的记忆视点、建立国际化写作方式,突破了评论界对他的上述三种成见,从而超越为时空所局限的个人经历,构建起在多种文化冲突中凸显作家个人特质的“他异性”文化身份.石黑一雄的写作展现出由封闭到多元空间、从自我到他者融合的时代特征,为理解和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冲突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11.
社会性别预算对于促进性别平等和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南亚地区的性别预算行动大多由政府主导,与政府计划相互促进,并选择适合国情的性别预算工具,但也面临女性决策者缺失、参与者作用不到位、性别不平等现象严重等问题。中国正处于性别预算的加速发展时期,可从南亚地区的性别预算实践中寻找启示,注重性别审计的发展,并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公民身份的要素之一,社会福利权利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而作为法律权利的社会福利权利,是公民的公民权与政治权的根本保障,从而也是实现自由基础上的平等的根本制度保障。社会福利可以分为积极福利与消极福利。通过社会福利权的形式,自由主义的公民身份能够把自由与平等统一起来。作为一种实在权利与积极权利,社会福利权的落实不能侵犯到公民的自然权利与消极权利,也不能以牺牲他人的社会福利权为代价。 相似文献
13.
《求是学刊》2017,(3)
知青一代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知青文学参与了这一身份的建构。知青作家通过伤痕/苦难叙事和理想/英雄叙事,建构起知青的基本身份特征。知青身份建构是知青作家在面临现实和文化困境时,寻求自身同一性和社会同一性的结果,与时代文化也有密切联系。知青身份认同带有遮掩性和强烈的功利性需求,无法形成真正的自我认知,在时代环境变化后最终只能走向溃散。身份认同意识对知青作家的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一是促进了知青作家的文化身份自觉,意识到新文学对传统和民间的疏离和偏执,开启了寻根文学;另一方面,受社群文化的封闭性和排他性影响,创作视野不够开阔,思想高度有较大欠缺。 相似文献
14.
15.
作为世界华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亚东千文学中始终渗透着多重的“身份”:移居新国家,他们积极建构社会公民身份;身处苏俄文化及中亚文化中,他们自觉迫寻自身的族裔身份;同时,在深层的情感结构中,又对中国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混合身份认同”状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把霍尔种族化,即深描霍尔的“黑”皮肤,把种族“身份”及其觉醒建构为贯穿霍尔作为学者的一生的内在逻辑,是新旧世纪之交人们理解霍尔的主流看法.这种看法的问题在于:没有充分认识霍尔“身份”政治学的适用对象,对此理论进行了不恰当的挪用;没有充分认识霍尔学术研究的介入性质,夸大了个人早期经历对其学术思想发展的影响;存在本质主义的还原论倾向,试图找到一个本质的霍尔或霍尔的本质.正确理解霍尔需要抓住三个关键词:抵抗、开放性和接合,同时回到他所身处其中的社会历史及其流变中去. 相似文献
18.
萨拉是英国当代小说家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核心人物.从解阈理论的角度解读和考察她的身份建构过程发现,萨拉的身份是在法规和混乱、结阈和解阈的交替作用中不断建构和变易的,其身份的突出特征是多元混杂.从福尔斯对萨拉形象的描绘和塑造可以看出,英国以至西方当代人对人的根本属性的理解和表述,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北京市通州区泖县镇马务村村民吴玉禄的机器人“孩子”与神舟七号宇宙飞船一同在河北石家庄展出。上海世博会上,吴玉禄又从三十五个“孩子”中选出了二十多个“孩子”参展,其中包括机器人狼狗、画画机器人、搅墨机器人、拖拉机器人、喷水式机器人和跳楼机器人等五六个“新人”。而之前,他曾带着这些“宝贝”,到被称作“机器人之乡”的日本作过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预算是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社会性别预算,重新审视包括公共预算在内的经济社会政策,对于推动性别平等和公共预算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性别预算并非要求财政资源在男女两性之间平均分配,而是通过分析预算决策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对公共预算做出社会性别敏感回应,从而使公共预算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是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和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社会性别预算在中国的推进,大体有非政府组织主导型、政府财政部门主导型和人大主导型三种路径,在实践中需要循着因地制宜选择试点模式、开展交流培训、健全分性别统计制度等发展路径加以展开.同时,还应从规范法律政策体系,增进预算透明度,加强预算能力建设,搭建合作平台等方面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