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虽然已有较多研究关注企业科技人员流动及其伴随的知识溢出效应,但科技人员回流源企业(重返“老东家”)对其后续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尚未获得充分考察。基于2007~2020年353331个新进入企业科技人员和19107个回流科技人员的独特数据集,本研究探讨了科技人员回流对后续创新的影响,并引入重构视角来重点剖析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相较于新进入者,科技人员回流能显著提高后续的创新绩效;(2)科技人员回流主要通过知识重构与合作网络重构的中介作用实现更高的创新绩效;(3)科技人员过往创新绩效和职业生涯年限分别对上述中介作用起到正向和负向调节作用,即该间接影响在科技人员过往创新绩效较好时得到强化,但随其职业生涯年限延长而减弱;(4)后果检验表明,科技人员回流有助于提高源企业的整体创新水平。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科技人员流动领域的实证研究,从重构视角拓展了科技人员回流与个体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理解,为企业人才招聘与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社会网络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为企业创新研究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以往研究虽然考察了企业通过合作、联盟协议等方式形成的企业社会网络对创新的影响,但是这些方式相比于人员流动而言,并非是获取其他企业的知识和信息资源的最直接方式。本文基于领英(中国)职业社交网站的人才简历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了一个新颖的由人员流动而形成的企业人力资本社会网络,并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企业人力资本社会网络位置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本文依据流动人才的类型进一步将人力资本社会网络细分为技术型人力资本社会网络和管理型人力资本社会网络。结果表明,上市企业人力资本社会网络的中心度和结构洞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界定了知识流动和知识扩散的内涵,分析了跨组织知识流动中的知识扩散模式,从知识扩散源组织、接受组织和知识流动网络三方面总结组织之间知识扩散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跨组织知识流动中知识扩散的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4.
现有复杂知识网络研究大多只关注网络结构的影响,而忽视网络中关系强度的作用.文中采用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在分别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特征的复杂知识网络中,研究在5种变化策略下,动态关系强度对知识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依据不同策略改变主体间的关系强度,所得网络的知识流动效率(用网络平均知识水平和知识流动速度衡量)和知识分布的均衡性(用网络知识分布方差衡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而且当关系强度变动概率取特定值时,复杂知识网络的知识流动表现出高流速、高平均知识水平和低知识分布方差的涌现特征.论文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该涌现特性的机理,指出网络关系强度分布的指数衰减,对均衡状态下知识流动涌现特性的产生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跨国并购同时具有促进竞争和反竞争的效应。尽管市场的全球化导致了竞争的促进效应,但能控制跨国并购和禁止反竞争效应的国际竞争政策体系必须建立。尽管国际竞争网络的并购控制只处于初级阶段,但它可能是未来多边的国际制度的雏形。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块化网络组织的知识流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模块化网络组织是新经济时代兴起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它为知识流动提供了网络平台,同时它的组织特性又有利于促进知识流动和整合.知识流动能够提升模块化分工水平,推动网络组织升级和技术创新,化解模块化风险,从而增强模块化网络组织的竞争优势.本文引入企业知识理论,分析了模块化网络组织与知识流动的耦合机制以及模块化网络组织环境下知识流动的动态过程、动力机制和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7.
彭秋萍  刘善仕  葛淳棉  周怀康  姜军辉  李宁 《管理世界》2023,(6):100-119+187+120
现有文献对于内部流动与员工人力资本增值之间关系尚未形成全面的理解,如何刻画内部流动异质性形态并考察其不同的人力资本增值效应或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通过跟踪国内某大型高科技企业的内部流动实践,本文结合纵向案例研究识别出内部流动的异质性形态并揭示其影响人力资本增值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岗位职能异质性和团队角色核心性组合构成了边缘延续型、边缘发散型、核心拓展型和核心重构型四种形态。(2)个体经历上述形态时将分别引发迁移式、重置式、拓展式及重构式学习适应过程。(3)迁移式学习仅能使员工实现知识维持并出现人力资本停滞;重置式学习导致员工知识中断并发生人力资本贬值;拓展式学习、重构式学习分别有助于员工知识更新、知识突破,并实现人力资本增值。(4)作为重要的适应过程助力,非正式关系和先备知识在上述适应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上述发现突破了既有文献关于内部流动同质化的研究假定,识别出内部流动的异质性形态,深化了文献对内部流动的理论理解,推动了内部流动与人力资本增值关系的研究。有关结论为企业管理内部流动实践、个体获得人力资本增值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非正式知识网络关系强度分布与知识流动小世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非正式知识网络上的知识流动小世界现象,利用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基于经典WS小世界网络建立知识流动模型,研究了知识流动小世界现象的发生机理.结果表明,知识流动小世界现象的内在机理为网络宏观关系强度分布呈现指数衰减;网络知识流动效率对于网络宏观关系强度分布具有高度敏感性;网络平均关系强度均值的不同会影响网络关系强度分布的演化速度,但不影响其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策略的非正式知识网络知识流动效率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兵  王文平 《管理学报》2010,7(5):706-713
基于宏观的网络结构与微观的关系强度对于知识流动都有重要影响的观点,通过仿真模型对基于无标度网络架构的非正式知识网络在不同交互策略下,以及不同群体交互水平下的知识流动效率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当偏好选择策略的模糊度越低时,均衡状态时的网络知识流动效率越高;随着群体交互水平的提高,均衡状态时的网络知识流动效率呈现S型演化,存在一个群体交互水平的敏感区间;针对基于度优先策略下网络均衡状态时群体平均知识方差峰值的分析表明,中等群体关系强度均值具有特殊含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我国各类人员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流动人员在工作、流动过程中的真实依据。加强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为流动人员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基本要求。本文针对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罗立国  余翔  周力虹 《管理学报》2013,10(3):458-462
专利许可行为代表着知识流动,通过分析专利许可网络来评价985高校知识流动能力,构建985高校的发明授权率-许可率二维矩阵,并对这些高校的整体和个体知识流动网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工科类高校比综合类高校知识流动能力更强;在所有985高校中,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的知识流动能力最强;专利许可数量与知识流动广度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创新合作网络是产业集群内部主体为适应创新复杂性的一种自组织涌现,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决定了网络功能并进而影响发生于网络上的集群知识扩散过程。建立基于创新合作网络的知识扩散模型,在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特征的规则网络、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上,运用仿真方法研究集群知识扩散规律。将知识扩散效率与创新合作关系距离相联系,考虑知识的全局扩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无标度特征的创新合作网络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集群知识扩散深度、知识扩散速度、整体知识水平增长效率以及具有最高的知识资源配置效率,创新合作网络中存在空间聚集的集群主体间倾向于具有相近的知识水平。最后给出促进最优创新合作网络安排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兵 《管理科学文摘》2010,(32):242-242
知识是经济增长的中心要素,知识创新是最基础的创新,加深对知识及知识活动的理解,无论对于竞争还是创新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非正式知识网络以其促进知识流动的天然特性对企业以及企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对非正式知识网络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关研究当前存在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4.
高铁的开通对保定经济的发展具有全方位、多层面的影响,不仅改善了保定市的交通物流条件、促进企业和人才的良性流动、提升保定在保定市区域经济格局的地位,而且也加强了保定与周边地区如与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的经济合作,促进相关产业的分工和优化,实现联动效应。本文从高铁的开通对保定及其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出发,提出促进保定及其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在描述我国乡土社会人际关系时提出的概念。受我国传统文化及现实中多种因素影响,单位中人际关系也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序格局。重视并洞察单位人际关系中的差序格局现象,了解单位人际关系差序格局的平衡原则,对于提高领导水平、更为融洽地处理单位事务大有裨益。一、单位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概述在单位中,人际关系也是以自己为中心,由一根根的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单位员工之间来往构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全球学习——新角度审视跨国公司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全球经济环境正日益显现出动态、复杂、不确定性特征,顺应这一特征,全球学习能力成为跨国公司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全球学习过程主要通过各子公司自主灵活的学习,创造新知识,并迅速有效地在整个跨国公司内部进行传递与整合来实现。本文着重分析了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角色的转变,跨国知识流动的基本模式,以及影响流动的主要因素,进而指出跨国网络结构是支持其全球学习行为的组织选择。本文认为,与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相比,全球学习理论对跨国公司行为的新变化更具解释力,也能够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运用知识转移理论、网络组织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了知识网络中知识离散性问题。构建了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离散性演化路径模型,按照知识转移速度和势差两个维度,将知识离散性分为4种类型,得出了知识离散性是沿着两条非线性路径演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徐可  何桢  王瑞 《管理科学》2014,27(5):24-34
网络惯例是维系和协调技术创新网络顺畅运转的核心要素,权力和关系承诺作为技术创新网络中的关键因素,也影响着网络惯例的形成和发展。构建技术创新网络环境下知识权力、结构权力对网络惯例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结合中国13个省、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样本数据,利用SPSS和AMOS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组织成员间关系承诺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权力积极显著影响规范性承诺和工具性承诺,结构权力积极显著影响工具性承诺而对规范性承诺没有影响;知识权力和结构权力积极显著影响网络惯例;规范性承诺和工具性承诺积极显著影响网络惯例;规范性承诺在知识权力与网络惯例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但是在结构权力与网络惯例关系中不具有中介效应,而工具性承诺在知识权力和结构权力对网络惯例的关系中均具有中介效应。深入探索网络惯例的内在规律,对指导技术创新网络情境下组织成员间的网络关系治理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知识流动的软件需求开发双因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平  刘伟 《管理学报》2011,8(6):908-914
软件需求开发本质上是知识流动的过程。基于需求开发知识流动的发生过程,从双因素理论的视角,将影响软件需求开发过程中知识流动的各种因素归纳为保障因素和促进因素两大类,提出了需求开发知识流动的"双因素"模型,并对各类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韩冰 《经营管理者》2009,(17):196-196
人才招聘的形式也在逐步增多和不断改进,现场招聘、网络招聘、媒体招聘、委托招聘、中介查询等各种形式各有长短。而网络招聘更具有信息量大、辐射面广、方便快捷、远程交流等优势,对于促进人才跨地域流动的作用很大,是人才招聘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