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部性存在于网络金融活动中,包括直接外部性和间接外部性。网络金融活动中的间接外部性属于金钱外部性,不影响社会福利;而直接外部性是技术外部性,它从需求方面导致网络金融市场发育不足。因此,解决外部性问题,政府不应采用传统的提供补贴、调整产权的方法,而应以协调人的身份积极干预网络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2.
政府失灵是世界各国在推动本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在简要概述政府失灵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导致政府失灵的内、外部因素,并进一步对政府行为的外部性及其与政府失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在有效解决政府失灵问题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着力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法律规章制度、正确定位政府的角色、改革和完善政府的体制,并以第三方力量的独立性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各社会科学中,网络分析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已经极大地改变着理论研究的发展边界,激发出许多新兴课题和研究热点.通过对演化经济学、制度社会学、组织生态学以及相关营销学文献梳理,将网络分析的视角引入营销理论的批判和重新构建,将市场视为由彼此关联的购买者组成的网络结构,可以极大地拓展传统关系营销理论.市场网络化的概念突出强调了购买者决策所具有的外部性效应与合法性效应,即彼此关联的购买者的态度、意向和行为会影响网络中其他购买者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外部性是市场缺陷的主要表现,也是现代经济学经常讨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性的存在就意味着有些成本或收益被施加于其他市场主体身上,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享有报酬。简言之,只要市场主体的生产或消费行为对其他主体产生了外在成本或外在收益,就存在着外部性。市场中的外部性经济效果又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某一市场主体的活动给别的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对外部性的规制可能会产生另一种外部性,即规制外部性。规制外部性是政府在制定与实施规制政策的过程中因自身的无效或被规制者的影响而产生的成本和收益转移。它是政府失灵的一种表现。与市场外部性比较,规制外部性可能影响配置、稳定、分配和增长。它的存在对政府干预的效率提出了质疑。因此,在外部性治理问题上,有效的政策选择必须考虑到这种规制外部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政府规制外部性及其政策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制外部性是政府为纠正市场失灵而干预市场资源配置的副产品。具体地讲,它是由政府规制行为引发的一种成本或收益的转移效应。与市场外部性不同,这种外部性一般产生于政治过程,是政府失灵的一种表现。在转轨时期,充分认识到这种外部性的存在基础与作用方式,有利于正确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市场过程中的知识与外部性:现代奥地利学派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庇古传统外部性理论认为 ,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外部性都是与政策相关的 ,即都是需要政府干预以改善经济效率的。科斯则认为 ,只要产权界定清楚 ,同时又没有交易费用 ,那么外部性所导致的低效率就可以自发地得到解决。现代奥地利学派指出 ,外部性分析应该建立在市场过程、不完全知识以及主观效用和价值的基础上 ,指出只有那些与产权运用相冲突的外部性 (无论是正的还是负的 )才是政策真正应关注的。因为这种外部性会影响通过价格体系捕捉和传播信息的精确度 ,进而会影响经济主体关于产权运用的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最终损害通功易事效率。公共政策分析的作用应是找出现有制度安排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论政府行为外部性的形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政府行为外部性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行使公共服务职能以弥补市场缺陷的副产品 ,它是由政治过程产生 ,通过改变交易规则或产权控制从而间接改变市场性外部性 ,造成相应的成本和收益转移的现象。在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全面认识政府行为的外部性 ,对于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的社会经济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外部性的理论探讨:内涵、发生机制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的外部性是公共政策的重要属性,是影响政策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公共政策分析的一个有用的概念和工具.然而在公共政策学的研究中,公共政策的这一属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讨论.公共政策的外部性有其特定的内涵、发生机制及治理途径.对公共政策的外部性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改善公共决策的质量,而且也可以拓宽政策分析的领域,因此公共政策的外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外部性的复杂性:兼论科斯外部性理论的偏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外部性有复杂性的一面 ,但科斯对外部性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这导致了科斯外部性理论的偏颇。其表现是 :该理论过高估计了经济主体通过谈判、协商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作用 ,而否定了政府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作用。本文认为 ,经济主体之间进行谈判、协商 ,调整经济利益 ,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思路和方式 ,但不应过分夸大它的作用 ,外部性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文化的重要性,分析文化与国际营销的关系,指出文化对国际营销的影响,提出适应文化环境的国际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基层自治的制度设计是我国基层民主治理的一个重要实践.城市社区治理机制的研究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社区自治是一个多元协同治理的典型.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治理水平和能力将决定着社区治理的整体绩效.文章深入解构XZ市某社区的治理功能失调的案例,提出了社区治理绩效损失的理论模型,基于绩效损失的理论视角,文章分析了不同的治理主体在该社区治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过程和结果,并分析了社区治理主体行为与绩效损失的内在联系,讨论了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功能衰减、弱化的内在诱因.借助该社区治理绩效损失的生产和选择过程,帮助人们在绩效损失的视角下全面理解我国新建社区在自治的治理机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在分析社区治理绩效损失生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有效规避基层社区治理绩效损失的对策建议,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新的"抓手".  相似文献   

13.
在关系取向社会中 ,“合约信用”机制和“关系信用”机制是交易者用来构建信任体系的两种基本手段。交易者通过两种机制都可以达到减少交易风险、降低交易费用的目的。但“合约信用”和“关系信用”的形成途径、建立成本以及起作用的条件和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别 ,“合约信用”机制和“关系信用”机制的运作效率和运作成本在不同环境中也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交易者将根据自身和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机制 ,这种选择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为克服旧哲学思维方式的片面性弊端,确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认识论哲学思维方式,即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这种哲学思维方式不仅把感性经验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理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其不断的发展,而且也把以实践为基础的实体思维和关系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所考察的对象具有历史的、共时的相互作用、不断生成、发展的属性和含义;具有主客体相互联系,以主体的实践和感知为基础、同时又超越感知、具有主体主观的抽象性和对象本身的客观现实性相统一的属性和特点.这样一来,物和物的关系,关系的功能和结构,这种功能性关系和结构对于物的具体存在形式之基础地位;人和人的精神的产生和物化,物和物的关系的客观实在性及其具体形式的历史性,以及可感知的物和直接靠感知所不能把握而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物,尤其是各种历史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才统统被纳入到哲学科学考察的范围.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在此基础上所创建的.  相似文献   

15.
外部利润、效率损失与农地股份合作制度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地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组织和制度创新,能产生经济当事人在现行农地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得的外部利润,但农地股份合作制度规则内含的矛盾又可能导致效率损失。明确农地股份合作制的性质、改革和完善相关法律、赋予农民个人土地股权以物权属性、提高农民谈判能力、规范政府行为、完善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合理设置并明晰农地股权、赋予农民农地股份合作社成员退出权等,能有效地提升外部利润,减少效率损失,促进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全球化相伴而生的是多极化的发展。全球化萌芽于多极化之中,并且是多极化发展的归宿;而多极化则是全球化的基础,是全球化进程中局部的体现。多极化就其实质来说,是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只有国际格局形成了多极化,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才会建构起国际新秩序。从一定意义上讲,单极化是多极化与全球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 ,本质上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 ,而对现实的无知也必定会使对历史的理解失却可能。而在这种平衡之中 ,“现实”或“现在”事实上还处在某种更积极更主动更活跃的地位上。学术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 ,在复杂曲折的历史认识过程中 ,“现实”不仅不是一种有害的因素 ,相反 ,具有现实情怀和某种社会责任感还能成为推动史家探知历史真相的一种巨大动力。然而在 90年代以来的史学界 ,“现实”却成为不少人躲避惟恐不及的“瘟疫” ,遁入象牙塔可能已形成为某种共识 ,学院的围墙甚至早已构成不少人精神生活的边界。与社会的这种隔离和疏远已经对学术造成了伤害。这种现象的发生当然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其中 ,认识上的原因尤不容忽视。我们所组织的这组笔谈 ,就以检讨 90年代以来“历史”疏远“现实”这一现象得以发生的主观因素为主。相信这里的检讨和澄清对矫正当前史学的走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对古文《尚书》之伪的认定经几代学者考辨,由清初阎若璩基本完成。但在古文《尚书》之伪已成学界主流观点时,仍然存在着一股虽然微弱却不绝如缕的辨真努力.并在晚清呈现出特有高峰,集中出现一批辨真著作。学者们之所以写作这些在学理上可能并不成立的著作.乃与他们对晚清中国衰败原因实于“世道人心”之沦丧的认识有关。学术研究受到了社会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关系,从静态的、立体的角度来分析,是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对现实的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认识结果之间的关系.文化与意识形态相比,边缘更宽泛、外延更开阔;但在现实中两者也有交叉和背离的方面.从线性上讲,文化包含了意识形态;从非线性上讲,文化与意识形态相互交叉.  相似文献   

20.
简要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并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论述为理论指南 ,可以肯定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 ,义不容辞担负着保护自然的责任。要解决当前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 ,必须从根本上重塑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