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由来其一,史学界对洋务运动史的研讨,自1980年以来出现了可喜的景象.就在这个时期,黎仁凯同志发表了《试论洋务运动纲领》一文.他首先提出问题说;“中国近代历时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有无纲领?其纲领是什么?迄今未见专文论述.”接着黎文对洋务运动纲领表述说:“我认为:‘外须和戌,内须变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洋务运动的纲领”.黎文对洋务运动纲领及其内涵作了阐释后得出结论说:“总而言之,以‘外须和戌,内须变法”为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辅,是洋务运动遵循的总原则和总路线,它构成了洋务运动的纲领.  相似文献   

2.
哲学上是否存在“中间路线”(或称“第三条道路”)?如何看待?眼下一些哲学教科书都断定:“在哲学领域中没有也不可能有第三条路线。”对此,我们想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我们认为,哲学上的“中间路线”,从德国古典哲学以来,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表现为:一些哲学家极力想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3.
洋务派官僚对中法战争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洋务派的外交是洋务运动史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焦点。长期以来,一些论者认为洋务派一贯主和、妥协,对外推行一条投降卖国路线,并据此否定洋务派所倡导的洋务运动。近些年来,不少论者通过对洋务派个别人物的研究,特别是对左宗棠的研究,又认为在洋务派内部存在主战的抵抗派与主和的投降派,前者爱国,后者卖国。有些论者则提出外交属于国务活动,不包括在洋务运动之内,对洋务派外交采取迴避的办法。那么洋务派的对外态度究竟怎样?特别是应如何看待对外交涉中的“主和”与“妥协”,“主和”与“妥协”是否就是投降卖国?本文拟以洋务派官僚群体在中法战  相似文献   

4.
休闲娱乐岛     
笑话 谁敢得罪 在一次政府会议上,赫鲁晓夫声色俱厉地指责斯大林的错误。突然,听众席上有人打断了他的讲话。 “你也是斯大林的同事,为什么你当时不阻止他呢?” “谁在这样问?”赫鲁晓夫怒吼。会场没有人敢动弹一下。于是,赫鲁晓夫轻声说:“现在你该明白这是为什么了吧?”  相似文献   

5.
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上台不久,就抛出了“三项指示为纲”的黑纲领,大刮右倾翻案风。在文艺领域内,他们起劲反对革命样板戏和它的创作经验,叫嚷:“文艺界导演是中心”。这究竟是什么货色,它是从哪里来的,有着怎样的兴衰史呢? 原来这是由俄国资产阶级戏剧权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早“发明”,而后为苏联修正主义者发展而成的一种反动理论。五十年代初有个所谓的“人民艺术家”写了《论电影导演的业务》一文,鼓吹导演的“创作个性”在电影艺术中起“主导”作用,“一切其他参加摄制影片的工作人员的创作劳动能否具有充分价值,电影作品能否达到思想艺术质量,最后都取决于导演”。也就是说,一切得听他的。这完全是与列宁的“党的文学原则”相对抗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是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来的,它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发展繁荣的指路明灯。下面,笔者拟就党的基本路线和各民族的发展繁荣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一种过渡性理论,对中国近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原理为指导,对“中体西用”产生的原因、实质以及退化进行了科学哲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现实生活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林彪、“四人帮”那套极左路线明明是冒牌社会主义货色,但是为什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十年之久?广大群众和许多干部明明是这条路线的受害者,为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却拥护它,执行它,而且今天纠正起来又是这样困难?我们的同志天天都在说:“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止于何时?史学界的一般看法是,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终结或破产。对于这一看法,当前已有不少论者提出了异议,但专门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还不多见。本文仅就某些史实,对洋务运动何时终结的问题略抒己见,以求教于各位同行。说甲午战争的失败意味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这是无可非议的。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到九十年代止,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已进行了近三十年,结果非但没有使中  相似文献   

10.
从实际出发,坚持两条战线的斗争,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反倾向斗争的一条基本原则。而林彪、“四人帮”一伙却肆意践踏这一正确原则,竭力鼓吹“右倾始终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唯一危险”的反动谬论,疯狂推行极左路线,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沉痛教训。粉碎“四人帮”以后,在清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时候,有的同志又提出:“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主要危险是‘左’倾机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右倾机会主义”。我们认为这样的提法也未免偏颇。如果用此作为反倾向斗争的一条原则,同样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1.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实现他复辟资本主义的狂妄野心,在政治上推行了一条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同时,在军事上也推行了一条资产阶级路线。他先后精心炮制的“六个战术原则”,就是这条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六个战术原则”,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是对抗  相似文献   

12.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再三挥舞的“克己复礼”这面黑旗,是孔子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纲领,是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核心,是林彪对马列主义的彻底背叛,是以林彪为总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妄图反革命复辟的大阴谋。我们必须把它批倒批臭,坚决把这场前进与倒退、反复辟与复辟、革命与反革命的严重斗争进行到底。一、效法孔子的“克己复礼”,是林彪路线的核心“克己复礼”,这是林彪效法孔子顽固地要使历史开倒车的反革命纲领,是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核心。孔子要复礼,林彪要复辟,两个人是一丘之貉。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这个反动的政治纲领,是在二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历史上从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在1913年提出的。他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斯大林提出的这个民族定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一大贡献,对于全面论证和正确阐明俄国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纲领,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民族纲领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解决民族问题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得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认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辩证统一表现为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实施指明了前进方向 ;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条件 ;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在实践中要克服“速成论”、“怀疑论”、“空想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体现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必须以此为指导 ,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克己复礼”。“复礼”的理论纲领,是“天才论”。一九六二年,林彪亲笔手书“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条幅,挂在自己床头正中墙上。林彪死党陈伯达接连附和题词两条:“天马横空,知无涯”;“天马行空,猛志常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个人认为他在中央苏区时期遭受临时中央“左”倾路线的排挤与打击的根源来源于共产国际,来源于斯大林路线,因为在他看来,统治临时中央的王明“左”倾路线听共产国际东方部的,东方部听斯大林的。其实历史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此。广州暴动失败后,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革命方式开始持支持态度,临时中央对毛泽东的排挤并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同,相反,共产国际的态度是要毛泽东加入政治局,并且对他加以宣传。  相似文献   

17.
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论民族自决权》) 语言和思维密切联系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从有社会存在的时候起就有语言存在。它是人类的重要标志,为人类所特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社会以外没有语言,任何动物都没有语言。语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的两制观是斯大林研究和两制研究的结合点。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存在“总危机”,并必定导致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社会主义能够“一国建成”,并且将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矛盾、高度集中的社会;两制关系是根本对立的,因此提出和发展了“世界革命”和“两个平行市场”理论。斯大林的两制观对列宁有继承,但更多的是背叛,终因僵化而导致了悲剧。  相似文献   

19.
“替天行道”是《水浒》中投降派头子宋江在窃踞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后,强加给梁山农民起义军的一个带纲领性的口号。当宋江把投降叛卖的黑班子和领导核心拼凑起来后,又把这个口号写在杏黄旗上,高高地竖起在梁山之巅。“替天行道”是个什么样的口号,什么样的纲领,什么样的旗帜呢?我们说,它完全是孔老二鼓吹的“克己复礼”的变种,是大搞投降主义路线的政治纲领,是向反动的封建王朝乞降的白旗! 什么叫“替天行道”呢?《水浒》在四十二回九天玄女授法旨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汝(宋江)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所谓“替天行道”,就是按照“天”的意志,也就是按照最高封建统治者的意志推行反动的孔孟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洋务运动评价的讨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如果我们坚持以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衡量进步与反动的尺度,那末,就不能不承认洋务运动的进步性。”并谓:“洋务派镇民的目的是有的,但主要的目的是御侮。”而且,“即令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反动的,最多也只能说明洋务派的思想是反动的,而不能说明洋务运动的性质是反动的。”因为洋务运动乃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矛盾的产物,它曾积极地向西方学习并利用其先进生产技术,增强军事实力,努力从事经济建设,以谋求保护中国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