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豫南罗山方言里疑问语气词十分丰富,也很有特色。这些语气词可表特指疑问语气、选择疑问语气、反复疑问语气、反问语气、承前疑问语气等。特指疑问语气词主要有"着"、"san"、"sε"、"lan"、"哩"、"ian"、"an",选择疑问语气词主要有"哩",反复疑问语气词主要有"san"、"着",反问语气词主要有"哩"、"哇"、"呀"、"za",承前疑问语气词主要有"哩"、"an"。  相似文献   

2.
是非疑问句疑问表达有两种使用情况,通过观察使用疑问语气词“吗”、“呢”和在单独使用疑问上升语调在疑问表达上的区别能够探讨熟悉度对疑问语调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贵州习水方言中存在较丰富的疑问语气词,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位置以及疑问程度共同构成了习水方言完整的疑问语气词系统。其中有的疑问语气词仅表一种语气,有的疑问语气词在不同的位置能表达不同的语气。文章着重研究习水方言中较常用的八个疑问语气词:不、嘎、哈、咹、(口欧)、麽、嘛、噻。  相似文献   

4.
在《元曲选》宾白疑问句的是非问句中,根据疑问手段的不同可分五类,以带疑问语气词"么"为主要形式。是非问句中疑问语气词有"么、来、那、哩、也、乎"六个,表测度义的疑问副词十一个,有敢系、莫系、怕系、恐系。疑问副词"可"在是非问句中起纡缓语气和搭衬语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疑问范畴是方言语法研究的重点之一,辽北方言的是非问可以从疑问方式和疑问功能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从疑问方式来看,由疑问语调构成的是非问是辽北方言是非问句的主要形式,特别是那些由句末伴有语气词的上升语调构成的是非问最为常见,是辽北方言是非问的主要形式,且语气词的读音跟普通话存在差别。辽北方言是非问的疑问功能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个性较为明显,包括由“S+呗”构成的转述性询问功能、由疑问语气词“吗”和否定命题构成的已知性反问功能和由“S+咋的”构成的责备性反问功能。  相似文献   

6.
汉语疑问语气词的语用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韩礼德(H a 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关联理论为依据,对汉语疑问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汉语疑问语气词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剑川白语与凉山彝语同属于汉藏语系,其疑问句的类型和表达方式有共性也有个性,在类型上,白语有是非问句、选择问 句、正反问句、特指问句四种,而彝语只有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和特指问句三种;在表达方式上,白语主要有语调、语气词、连词、 疑问代词和疑问结构,彝语主要有语调、语气词、连词、疑问代词和疑问结构、重叠,语气词是白语疑问句的主要手段,而重叠是 彝语疑问句的主要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南昌话中作为语气词的“是”很有特色,在普通话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语气词来表示,因而南昌人在说普通话时常常会无意中冒出一个用普通话读音去读的语气词“是”。本文从描写的角度对南昌话语气词“是”的用法作了归纳:一、用于不出现疑问代词的特指问句,表示原因、结果等;二、用于陈述句或感叹句,表示原因、假设、提醒、责备等;三、用于固定搭配“就是”,表示鼓励、警告、评论等  相似文献   

9.
在普通话系统里 ,典型的疑问句句末常用“吗”、“吧”、“呢”、“啊”等语气词。而娄烦方言疑问句中没有普通话的任何一种句末语气词 ,与普通话有别。具体分析比较可以发现 ,娄烦话作为汉语的一种地域变体 ,也和普通话一样 ,不可以简单地归类 ,合并同类项。各种语言现象之间存在着纠结对立的关系。疑问句也不是仅仅由那些纯粹的特指问、是非问、正反问、选择问构成 ,有些是由几种句式糅在一起构成的混合型句型 ,但是这样的句式在娄烦话 (口语语言 )中用得很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按照朱德熙先生《语法讲义》里对问句的分类标准,将从《西厢记》里搜索到的是非问句分为"陈述句 ?"、"陈述句 疑问语气词 ?"和"疑问结构 陈述句 疑问语气词 ?"三种结构。从结构和语法功能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分析,大致概括出其处于近代汉语这个特殊的语言历史时期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重庆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疑问句存在着较大差异.文章拟从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反问句等五个方面来分析二者的具体差异,进而找出对应规律,为重庆人学习普通话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问方式的疑问代词常用“怎么/怎嘛”的合音形式“咋”、“作”、“啧”以及省略形式“怎”等,少数方言用“阿地”“得嗫”等。问原因的疑问代词有两套,一套是“怎么”、“咋”、“啥”、“甚”等,另一套是“(因)为啥”、“(因)为甚”、“(因)为什么”等,少数方言用“阿”和“争”提问。问程度的疑问代词在晋方言中一般用“多”,少数用“多来”、“多嗫”、“多待”等。“咋”是“怎么”的合音形式,“作”、“争”可能是近代汉语疑问代词“作”、“争”的沿用与发展,“作么”的产生时期应比“怎么”要旱。  相似文献   

13.
特指问句是指用疑问代词作为疑问焦点的问句。山西方言特指问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疑问代词上,疑问代词在官话区和晋语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晋语区问人的疑问代词有单数“谁”复数“谁们”领格“谁家”等;官话区没有复数形式和领格形式,问人代词有“谁”或“哪”,还有很古老的“孰”。问物的疑问代词“甚”主要出现在晋语区;“什么”及其合音形式“瑟”“嗦”等主要出现在官话区,“啥”既出现在晋语区也出现在官话区。问处所的疑问代词在晋语区和官话区都是多以“哪”为词根构成,吕梁片的“阿”不应是“哪”脱落声母的形式,而应是来源于近代汉语代词“阿”。问时间时山西方言多用“甚”“啥”“多”“哪”和“什么”及其合音形式为中心,与“时候”“会儿”等构成疑问代词。  相似文献   

14.
五寨方言的表时疑问句形式丰富,有表将来、表过去、表一般现在以及过去时的疑问,但这些形式的疑问句又常常与一些表疑问的语气词凝结成固定的格式,才能完整的表时,本文详细分析了五寨方言各种表时疑问句,同时也与现代汉语的一些句式做了对比,为研究汉语是否存在"时"的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时体意义的角度,讨论了寿县方言的"可VP"问句。分析该问句的类型及其特殊性,并将该句式与阜阳方言、合肥方言做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疑问副词“还”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疑问句是疑问副词"还"生成的语言环境,"复、又、仍然"义是疑问副词"还"生成的语义基础。正是在疑问句语境中"还"的"复、又、仍然"义弱化乃至丧失,"还"变成了一个疑问副词。这种虚化轨迹可以得到类化机制的支持。疑问副词"还"开始表示询问语气,后来主观性增强,具有了反诘语气。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诗词描绘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但他往往从社会、历史的高度出发,充满哲理性的沉思和奇异的想象,对人生的思考充满睿智,具有诗化哲学的特点。文章从自然、历史和人的关系上探讨了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8.
人类语言中大量存在疑问代词用于感叹的现象,这与人类共同的认知规律和疑问代词的基本语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由于疑问代词在不同类型的语言中作为疑问焦点时所处的句法位置不同,其语义扩张到感叹范畴时所借助的形式标记不同,造成疑问代词感叹功能的显赫度存在明显的类型差异。在wh-词移位语言中疑问代词感叹功能显赫,能承担起引领感叹句的交际任务,而在wh-词原位语言中其显赫度差,还需借助其他语法手段标记感叹语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