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麟提出了"无论中国哲学西洋哲学都同是人性的最高表现"的命题,认为若要中国哲学界不是西洋哲学的殖民地,不是所谓"西洋哲学问题在中国",就必须将中国哲学家的伟大识度加以发挥,使人感到所谓西洋哲学问题原是我们的切身问题,亦即人类普遍的问题。他提出了"融会中西哲学的大概路径",认为中国哲学亦可分属于唯心论及唯物论,西洋哲学亦有儒者气象、道家风味、墨家精神;主张以中释西,以西释中,互相比较而增进了解,使西洋哲学中国化,以收融会贯通之效。他提出了"以精神或理性为体,以古今中外的文化为用"的命题,主张以西体充实中体,以西用补助中用。其思想之通达,境界之高卓,令人景仰。  相似文献   

2.
朱谦之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尤在史学方面的成果更为突出。他早年留学日本,引介黑格尔、孔德等人的历史哲学,并力主将二者结合起来,以探究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新道路。他深谙中西方史学发展自身的历史,认为中西史学的发展分为故事的、教训的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并总结出各个阶段的特点,力图归纳出其中的规律。他创办《现代史学》杂志,将现代作为历史研究的重点,尤其关注社会史和经济史。朱谦之对西方历史哲学的引介、关于中西史学的论述、关于史学的任务和方法等多具真知灼见,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对中国史学的现代转型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思想史以致世界思想史上,梁漱溟都是一位不得不浓墨重彩提及的人物之一.是梁漱溟创立了新孔学的思想体系,是梁漱溟对柏格森哲学赞赏有加,是梁漱溟提出了西洋、印度、中国"三路向"的文化观,是梁漱溟主张中国的"乡村建设"并实践"乡建教育",是梁漱溟倡导建立"以伦理为本位"的理想社会,等等.  相似文献   

4.
中西合流是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特征。随着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瓦解,在中西交汇处,产生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线,包括现代新儒学(生命派非理性玄学)和科学实证主义(科学派理性哲学)在内的三条主要哲学发展线索。朱谦之哲学显然应归属生命派玄学一线。令人不解的是,被吴稚晖老先生视为二十年代中国思潮四个代表者之一的朱谦之哲学,在现有的哲学教科书或哲学史论著中,却没有他的位置,即便在论及柏  相似文献   

5.
朱谦之借鉴柏格森的"直觉""绵延""进化"等范畴,将《周易》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互相发明,以真情为宇宙本体,用以信仰为基础的默识的方法来达到至神的境界,建构了他的哲学方法体系。真情的默识方法分为爱美、尽性、至神三步。朱谦之的唯情哲学体现出强烈的本体意识和方法自觉,体现了他对中国哲学直觉思维方式的承继,昭示着他归宗孔孟的为学旨趣。  相似文献   

6.
朱谦之(1899—1970)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较为独特的人物。他一生著作等身,凡哲学、历史、文学、宗教、音乐、戏剧等,均有涉猎,且造诣不凡。本文拟对朱谦之的本体论略加述评,并分析他的仁论与儒学的承续之间的内在联系,冀此有启于今。一朱谦之早期是一个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者,他的思想基础是虚无主义。所谓的虚无主义,就是要毁灭这个世界,乃至整个的宇宙。他宣称:“虚无主义是反对一切,否定一切的学说。”①人类乃至整个宇宙的归宿是“无”,“‘无’是宇宙间一切现象的本源,而且是宇宙一切现象的究竟”②但是,朱谦之…  相似文献   

7.
文化传统和综合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哲学的特点和贡献最近一段时间以来 ,有许多人对用西方的逻辑分析方法来整理中国哲学所带来的问题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有意义的。冯友兰先生、金岳霖先生等人都对“中国哲学”和“中国的哲学”进行了区分。我在《中国哲学大纲》和其他的文章中也对这个问题发表过意见 ,我现在依然坚持那时候的看法。也就是说 :“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在根本态度上未必同 ;然而在问题及对象上及其在诸学术中的位置上 ,则与西洋哲学颇为相当。”①“区别哲学与非哲学 ,实在是以西洋哲学为表准 ,在现代知识情形下 ,这是不得不然的。”② 基于此 ,我认…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被称为20世纪新儒学运动的开山鼻祖。他的东西文化比较理论的出台,在当时社会曾引发大规模的东西文化论战。其独特的文化视角一直影响着后人,尤其是他反理智的直觉主义,还被人尊称为中国的泰戈尔。 梁漱滨的文化哲学和人生哲学经历了两大转折,正如其后来的《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所说,“我常常说我一生思想转变大致可分三期,其第一期便是近代西洋这一路。以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后来折反到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是第二期。从印度出世思想车又转归到中国儒家思想,便是第三期”①。在梁漱溟思想的两度转折中,对他的人生观、文化理…  相似文献   

9.
方用 《兰州学刊》2007,(4):20-23
朱谦之以"情"为本体的唯情哲学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学者中曾有过广泛的影响,而他热情呼唤的"情人"人格理想,不仅独具特色,而且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朱谦之在强调"情人"行动的品格和"真"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不仅比较合理地回答了"情人"与"他人"的关系,也为"情人"注入了"自由"、"平等"的时代之音.他对"情"的高度关注,也启迪着后人更加合理地在人的性命中安置"情"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清海先生是具有独立思考特质和创新精神的哲学家,他最终确立的哲学观包括"人的哲学"、人的"类哲学"、召唤"当代中国哲学"三方面内容。这三个方面是他自觉自省的哲学观念之逻辑延伸,既达到了高度的哲学抽象,又具有丰满的思想内涵,实现了"抽象的具体",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梳理并揭示高清海先生哲学观的深刻内涵,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以法相唯识学为理论基础,广泛吸纳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和叔本华的思想,并展开积极的批评:以"三性"说为依据,建立真如本体论,批评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物自体、以及有神论、唯理论等各种哲学思想;对西方三段论、<墨子>的名学和因明学三支论进行比较研究,突出因明三支的优点.同时,以佛家"四分"为依据,吸收康德等人的先验论,批评其不可知论;批评进化论的乐观主义和黑格尔绝对精神观念中的强权主义,突出个体自主和独立.其熔铸东西思想于一心的哲学思考,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不仅在哲学、美学、词曲、史学、考古学等领域有较深的造诣,而且在教育学方面亦有不凡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探究和借鉴.王国维教育思想的三大精髓为: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完全之人物";知识教育提高到"皆有裨于人类之生存福祉"的高度;大学是自由研究学术之场所.王国维对"四育"相互关系的阐述以及他关于知识教育的论述表现出超越时代的先进性,为中国近现代基础教育的兴起做了理论奠基.当代教育改革中的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思想亦吸取了他教育理念的精华.  相似文献   

13.
贺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在他领导的哲学编译会工作过,在北大又共事多年。过去我对贺先生的思想缺乏同情的了解。近二十年来我的思想逐渐解放,近来读了一些贺先生的著作及有关材料,结合对他的一些回忆印象,谈点粗浅的看法,请批评指教。贺先生被归入老一代新儒家之列。其中梁漱溟、熊十力等先生也重视向西方和印度哲学学习,但当时西方哲学的译本很少,所以他们的了解和吸收往往囿于某些流派。贺先生是比较年轻的,他在美国和德国留学时专门研究西方古典哲学尤其是德国的哲学,对西方哲学和文化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中国最早派往西方留学生,…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后"紧承"后文革时期"而来.由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当下中国进入了一个思想和文化选择的多元化时代.90年代后的中国文学批评正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与之密切相关的是文学批评尺度的相对性倾向.肯定90年代后的中国文学批评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思想与文化语境下的相对性特征,并不意味着认可建立在多元论哲学基础上的相对主义批评论者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是20世纪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是现代新儒家开山人物.在"五四"之后的西化背景下,独树一帜地开民族比较研究之先河,以"意欲"这一范畴为理论的契入点而提出的"文化三路向"说,把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列成人类文化顺次发展的三条路向.他的文化哲学第一次把中国文化纳入世界文化架构中加以平等地讨论,在新旧思想交锋的年代也引起过很大反响,重新阐释与发扬了新儒学,重新鉴定了传统文化的蕴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西南联大时期(1938~1946·昆明)是冯友兰先生人生及学术经历最重要的时期.当时冯先生举家南迁,共赴国难,以笔抗战,一方面成为了西南联大的顶级大师之一,另一方面成就了其"新理学"哲学思想体系.本文以详细的资料对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的校务活动进行了述评,指出:冯友兰先生本着一个忠臣孝子的民族自尊和祖国自爱,在中国历史上最能考验一个人的人格、族格和国格即气节的时代,自觉自愿、不屈不挠地与大中华、小联大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善始善终,论道德有古贤风,论文章乃大手笔,立功求其实,立德求其善,立言求其优,这就叫至真至诚.这正是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坚持抗战的冯友兰先生作为中国学者的中国气派.心诚则灵,冯友兰之所以能成为并恰好在西南联大成为一代哲学大师(而不仅仅是哲学研究巨匠),其奥秘正在于此.这是一位用满腔爱国心血浇灌出了一棵哲学智慧之树的真正的哲学大师.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哲学"发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解一字即作一部文化史的观念检计,"哲学"不仅是"phnosophy"的译名,其发明者西周以之为东洋学问的对应物.而将"哲学"与东洋连接在一起,始作俑者是东京大学,起重要作用的则是加藤弘之和井上哲次郎.后者在前者授意下撰写的<东洋哲学史>,用西洋philosophy系统条理中国古代思想,将"哲学"由他者的学问即西学,变成东洋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变为普遍性的学问.这与此前中村正直、岛田重礼主讲"支那哲学"仍旧依照中国脉络截然不同,背后实有掌控东亚话语权的立意.中国新进人士如王国维等接受哲学,已经将普遍性作为不言而喻的前提.这样的比附后来演变为用西洋系统条理中国思想的天经地义,也引起有识之士的反省.不过,"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给东亚尤其是中国提供了重估固有文化的机缘.就此而论,"中国哲学"包括:第一,用哲学概念重装古代思想(一般所谓中国哲学史);第二,"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发生及其来华后的发展演化;第三,借鉴philosophy以丰富和发展中国的思维.寻求"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脉络,应该严格分别一二两项.至于前景如何,后一方面的成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著名学者林毓生先生曾批评中国知识分子学习、引用西方东西的时候,为功利的冲动所驱使,常常弃它们所由产生的知识背景和历史条件于不顾,断章取义,一厢情愿地"乱"解释,从而流于形式主义.他借用怀海德的哲学概念指出这是犯了"错置具体感的谬误".  相似文献   

19.
早在本世纪20年代,吴文祺先生即已指出:王国维是“以西洋的文学原理来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人”。正确评价王国维在中国比较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并据此又赞美他“无疑的,在黑暗的中国文学批评界,王国维是一盏引路的明灯”,认为他是“文学革命的先驱者”极为精当。 王国维不仅是中国近、现代之交最杰出的学者之一,其众多划时代和开创性的惊人成就  相似文献   

20.
分的思想是荀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分有丰富的内涵,分的思想是贯穿苟子思想的逻辑主线.荀子分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天人之分"、"性伪分"和"礼之分"三个基本的方面.分是一种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荀子分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和儒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