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红色传奇"小说是一种带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小说叙事模式,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方略的继承与沿用,使得"红色传奇"小说在叙事特征上表现出诸多的与当时主流政治意识形态需求的相悖之处.这些因素的存在,较为明显地妨碍了政治意识形态因素在"红色传奇"叙事中的充分发挥,从而不可避免地构成了"红色传奇"小说在当时情形下的政治意识形态"软肋",并进而决定了此类小说在当代十七年文学演变进程中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与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理念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的小说叙事模式,当代十七年时期的"红色传奇"小说在叙事时空体的构建方面体现了较强的传统特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们在执行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时的效用,并进而决定了其当代命运.  相似文献   

3.
传奇是中国小说最基本的叙事模式与传统之一,也是影响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生成、发展的最重要的"中国经验"之一,本文即试图据此阐明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说《边城》是一个传奇;二是《边城》作为传奇叙事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三是《边城》传奇叙事的生成背景与动因,以及其中传奇叙事传统作为"中国经验"对现代小说叙事以及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小说叙事发端于中外交汇、古今争斗的背景之下,"传奇"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基本模式及中外文学"异构同质"的叙事传统,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的发生与发展,从"新小说"到"五四小说",形成了一个不断向传奇叙事传统进行承袭、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先秦以来就有韵文叙事和散韵结合的文学传统。汉魏六朝小说中的韵文就已经具备了多种叙事功能。韵文在唐传奇中的功能更为丰富。唐人不但"有意为小说",而且也有意识地开拓了韵文在小说叙事中的功能,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独立"之始,就已经形成了这种以散韵结合为主要标志的多体浑融的文体形态。宋元时期的文献证明话本更多地是向更为成熟的唐传奇学习。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互相影响使古代小说固有的散韵结合的叙事传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也使韵文在小说叙事中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宋元之后,随着占主流地位的小说语体的转变,小说的文体特征虽然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散韵结合这一特征却一以贯之。否定早期小说中韵文的叙事功能,认为叙述者大量引入诗词,并以此作为叙事手段肇始于宋元话本小说的观点其实并不恰当。  相似文献   

6.
网络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有别于传统体制文学的青春性。网络小说在主体方面的青春性主要表现为网络写手与网络读者的年轻化;在小说文本方面的青春性主要表现为:在题材方面突出表现爱情题材的盛行以及校园暴力题材的书写,在主题方面表现为"成长"主题的盛行,在小说文类上则表现为网络尚虚类小说与网络耽美小说等小说类型的出现。而网络小说意识形态的青春性,既表现在审美意识形态立场的超越性与包容性,又表现为政治意识形态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小城春秋》以传奇叙事来演绎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作者对传奇叙事创造性的借鉴和改造,一方面,弘扬了革命者的英雄气概,提高了小说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也使传奇叙事获得讲述话语年代的叙事栖身空间,充分地表现出历史的本质和时代精神更好地昭显了革命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施蛰存作为海派小说家的代表,以"心理分析小说"闻名。他的小说不着痕迹地融汇了中西文学传统,并因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地位。本文试从精神内涵、叙事策略及形成原因等几方面对其小说中的现代性因素做一次粗疏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红色经典”对英雄塑造脸谱化模式的研究仍停留在"下结论"表层这一不足问题上,研究并揭示出“红色经典”英雄塑造的脸谱化问题并不是“红色经典”所独有的,而是中国传统小说英雄叙事的一个特征,只是“红色经典”将其更极端化了。“红色经典”继承并改写了中国传统小说“感生异貌”的英雄母题,是其脸谱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上帝之城"中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手法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作者运用零散性、不确定性、元小说自我意识的写作技巧,深刻揭露了20世纪美国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当时人们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迷茫,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净化了人类的心灵,对目前的多元化意识形态下的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主义:小说及其范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历史主义深刻地影响了19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的历史叙事,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文学的"史传传统"进行了偏离,同时偏离了中国当代以来形成的由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的历史话语,以及在进行历史叙事时所惯用的写实立场;它是又一次后现代式的解构行为,并成为退归于文化边缘的批判话语。中国当代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有《白鹿原》、《灵旗》、《红高梁》和《叔叔的故事》等。  相似文献   

12.
"剪灯二种"中融入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与小说散体叙事本身浑然一体,具有非常独特的表达功效。这些诗歌的融入不仅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小说弥漫的悲剧色彩,还形成了小说融情入理的风格,折射了明初政治文化氛围的微妙转变,此外从文学史来看,这种诗入小说的方式显示了明初文言传奇小说向唐传奇雅的复归趋向。  相似文献   

13.
晚清小说中出现了大批不同于传统叙事风格的新作品,这些作品在不同的叙事向度上有其独特的贡献。《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小说的顶峰之作,其文本书写模式值得深入探讨,其叙事视角的复杂性,在当时小说文本中具有代表性。《老残游记》运用的视角模式从总体上讲是一种"有限视角"模式,但"视角越界"现象也存在不少,对这种"视角越界"并不能武断地进行否定,而应该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对其进行深层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在十七年文学创作中,"红色经典"是作为其主流文化资源而存在的。本文以"红色经典"小说中的爱情书写为个案,探讨了当时这些文本在政治夹缝下对爱情的处理策略,由此推及十七年时期爱情书写的时代特征。从而展示了文学书写与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风俗是合作化小说重要的叙事策略之一。大量的风俗描写渗透十七年合作化小说中,与政治话语同谋共生,演绎当下意识形态,表现现实秩序的合理性。本文从风俗自身的特性和意识形态的特殊关系入手,考察风俗叙事与政治话语的结合状态,及其在合作化文本建构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革命英雄传奇是"十七年"时期非常繁盛的一种叙事样式。它以战争生活为创作背景,以通俗写法为叙述手段,以传奇为写作特色,吸收了我国民间传统中的侠义精神,对古代侠义小说艺术经验进行了借鉴、改造和转换,不仅深受读者大众的欢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季宇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着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他以中国近现代和当代社会历史生活为题材,将中国传统小说的传奇叙事与新历史主义叙事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具有鲜明现代主义风格的现实主义的社会历史传奇.季宇的小说善于运用心理分析,发掘探究曲折隐晦的社会历史传奇背后的人性动因,将宏大的历史进行了个体化的叙述.季宇的小说叙事冷静,既有极强的故事性,又有着人性的深度.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中国意象"的书写方式始终游离于文学的虚构与历史的真实之间。就其真实性而言,赛氏笔下的"中国意象"书写是其以亲历者身份审视传统与近代中国文化的结果;而就其虚构性来看,这种书写却又不断增强了其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学的重要地位。赛氏的"中国意象"书写让读者游走在真实与虚构、宏观与微观、严肃与想象的小说叙事之中。这种叙事方式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位世界公民所坚持的多元对话和沟通思想,并能从中体会她对中国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新英雄传奇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新的小说叙事类型.现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战争、新中国诞生后建构新型意识形态文化的客观需要、工农兵文学思潮的文艺主张等等,为新英雄传奇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生存土壤或必要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20.
由于晚清动荡的政治格局及适应读者的需要,梁启超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的外国政治小说的创作意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相反,外国政治小说的译介逐渐向历史小说、英雄传奇、革命小说以及社会小说发生嬗变,在内容与形式上均融入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