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在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等方面均出现了明显的问题,理论界有人撰文提倡我国应实行西方一些国家目前操作得较好的通货膨胀目标法的货币政策框架。而目前我国央行的信誉度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均不高,货币政策存在多目标约束问题,货币市场和间接宏观调控体系不发达,以及在通货膨胀预测方面存在技术难题等,使得通货膨胀目标法在我国目前不具备实施的可行性,但可以将通货膨胀率作为测控目标。  相似文献   

2.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政策目标框架下,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外生性,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厌恶性正逐渐超过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性;相对于信贷渠道而言,货币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贡献度不高,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货渠道来影响总需求。  相似文献   

3.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政策目标框架下,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外生性,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厌恶性正逐渐超过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性;相对于信贷渠道而言,货币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贡献度不高,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来影响总需求.  相似文献   

4.
货币经济学中关于物价水平决定的理论包括货币观点和财政观点。货币当局(中央银行)、财政当局(政府)、民间部门之间的行为博弈共同决定了均衡物价水平路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组合协调搭配关系可以归结为:积极型货币政策+积极型财政政策;积极型货币政策+被动型财政政策;被动型货币政策+积极型财政政策;被动型货币政策+被动型财政政策。1990年之后中国货币政策属于被动型货币政策规则,财政政策类型属于李嘉图类型。中国均衡物价水平主要是由货币政策决定的;通货膨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财政当局在利用增税方式来平衡债务方面具有较好的控制力。未来中国可以从渐进导入以利率为主要操作工具的通货膨胀目标框架和财政政策债务目标框架、设立财政政策委员会等方面构建保证物价稳定的基本政策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5.
1984-1997年我国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概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渐进式的改革,在1984—1997年间,通货膨胀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当时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的货币政策也随之剧烈变动。本文历史地回顾了当代中国的货币政策,试图说明货币政策的实行是如何调节通货膨胀的,并从当今社会的角度来判断当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货币政策体系中,中介目标因为其重要性和争议性向来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目前许多学者倾向于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本文以实行这一制度的韩国为样本,探讨其实践情况和实施效果,中国实行该目标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构造了一个开放经济下的混合型AD‐AS模型,并根据我国2003~2013年的统计数据对其进行了估计,分别求出了在通货膨胀目标制和利率平滑目标制下事先承诺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在没有扰动的情况下,我国的宏观经济系统在这两种最优货币政策下都是渐近稳定的。通过两种目标制下最优货币政策的比较,发现在控制产出缺口方面,通货膨胀目标制更有效,在利率的操作性方面,利率平滑目标制更合理。  相似文献   

8.
试论通货膨胀目标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阐述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必要条件,最后认为我国目前仍然不具备这些条件,不宜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规则(尤其是"泰勒规则")自被提出以来,就深受关注,并在与"相机抉择"的政策决策原则的交锋中不断得到发展。现在的货币政策规则不再局限于货币当局设定固定的货币工具变量的狭隘涵义,而是指货币政策行为的一种指令性的向导,具体包括工具规则与目标规则。经济学家相信,与相机决策相比,规则性的政策能有效减少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但是,现阶段在中国建立货币政策规则,尤其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规则的货币政策的条件并不成熟,而加快金融、财政和计划体制的改革,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努力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一致性的信誉,则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追逐价格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策略:通货膨胀目标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胀使西方国家不仅从理论上论证了货币政策首要、长期的目标是致力于长期的价格稳定,而且从制度建设上建立了能够保证长期价格稳定目标得以实现的货币政策策略——通货膨胀目标制。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稳定价格的机制使货币政策的操作更具前瞻性和灵活性。鉴于当前货币政策调控出现的困境,我国应该改变长期以来偏重经济增长目标而忽视价格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取向,避免通过牺牲国内平衡来追求外部平衡,明确货币政策首要、长期的目标是价格稳定,从而建立起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2003年以来物价水平上涨幅度过大、信贷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突现、中央银行两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的情况,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国家需要放弃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协调弹性是“稳健”的核心所在。货币政策诸目标的均衡选择、强调总量调控的同时重视政策工具的灵活搭配运用、解决传导机制的梗阻等问题均要从协调的角度去理解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克鲁格曼“三元悖论”认为, 一国只能在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和资本的完全流动三个目标中选择两个, 不可能同时实现三个目标。我国现阶段在这“三元”中选择的是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 同时未完全放弃资本完全流动目标 (人民币只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不开放资本帐户 ), 因此货币政策独立性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我国加入WTO, 中央银行如何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同时货币政策也将从以内部的均衡目标为主转变为内外部均衡目标兼顾, 相应地必须建立适应开放经济条件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克鲁格曼“三元悖论”认为, 一国只能在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和资本的完全流动三个目标中选择两个, 不可能同时实现三个目标。我国现阶段在这“三元”中选择的是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 同时未完全放弃资本完全流动目标 (人民币只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不开放资本帐户 ), 因此货币政策独立性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我国加入WTO, 中央银行如何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同时货币政策也将从以内部的均衡目标为主转变为内外部均衡目标兼顾, 相应地必须建立适应开放经济条件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房地产价格已经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一条重要渠道,建议央行关注房地产价格,并积极发挥其传导作用,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区别于以往对流动性的研究,本文基于流动性定义,从货币需求角度对货币流动性需求的形成、货币流动性供给限制和货币流动性实现机制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探讨,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即: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缺乏有效风险防控机制,形成了当前社会财富总值和流动性货币需求的互为因果、互为促进的恶性循环。从这一结论出发指出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价格水平实现了由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再向适度和显著通货膨胀的转变,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规则和传导机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估计向量自回归模型、描述冲击反应过程和进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货币政策通过信贷传导渠道对实际经济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毛泽民同志在新疆期间,针对新疆当时币制十分混乱、换算麻烦,经济往来不方便、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上涨等问题,通过整顿财政、改组银行并实行币制改革,主持民国时期新疆历史上的第一次币制改革。对稳定金融财政、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建设新疆,巩固抗战大后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在价格粘性下,包含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数量模型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均揭示了股票价格先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动的形成机理.基于我国月度统计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在1999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股票价格、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基于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明,股票价格的冲击和广义货币(m2)的冲击是我国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动因,通货膨胀的冲击对实际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率在20%左右,而货币供给的冲击对股价波动的贡献率明显高于通货膨胀的冲击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冲击.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增长,货币政策应该高度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并及时对其波动作出适度反应.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与城乡居民消费:攀比效应渠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攀比效应条件下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假定存在消费的外部性,如果居民过度攀比,货币政策的福利效应取决于消费的外部性与垄断扭曲的相对力量。为检验这一结论在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内部是否适用,本文利用VAR模型和IRF进行检验,并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了差异性影响,货币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的累积效应呈放大趋势,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的累积效应在长期中则趋于稳定。最后本文提出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进行干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通过制造超预期通货膨胀对真实经济产生影响,但其政策效应具有条件依存性和不可持续性,其政策边界为自然失业率。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有效性取决于对政策边界的清楚把握。然而,在充满摩擦的现实经济中自然失业率水平无法直接定量和观测。考察通胀和就业的协整关系可以有效地充当替代指标。通过考察二者协整关系可以有效测定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通过VAR建模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有助于确定实施宏观货币政策的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