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我们当前在哲学理论研究上之所以缺乏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误解而引起的。本文引入类型理论,把哲学与哲学的具体类型区分开来。哲学是唯一的,与它对应的问题是哲学的元问题,即“什么是哲学”?哲学有许许多多的具体类型,所谓“哲学基本问题”不是对应于哲学而言的,而是对应于具体的哲学类型而言的,有一种哲学类型,就有一个基本问题,所以,它不是唯一的。实际上不应提“哲学基本问题”,而应提“某某类型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为代表的知识论哲学类型的基本问题。现代西方哲学从根本上超越了知识论哲学传统,所以它与近代西方哲学(知识论哲学的典型形式)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异,马克思哲学是从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它不是知识论哲学,而是实践唯物主义,所以它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实践问题。这一基本问题也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重新认识“哲学基本问题”,将使我们在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中获得许多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关于人类认识的科学,是一门主体性的科学。哲学的科学性质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致的、吻合的,正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人类认识的基本理论,规定了哲学作为认识科学的性质,也规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体系,应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逻辑起点,以充分发挥哲学作为认识科学的功能,达到提高国民理论思维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哲学形而上学的核心是主体性问题.对于科学与伦理的奠基来说,哲学形而上学是不可逃避的,但传统形而上学及其主体性已被解构.因此,当代中国哲学的任务是重建形而上学,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主体性.当代主体性问题与我们时代的心灵问题或时代精神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中国哲学的重建,需要研究我们时代的心灵问题.为此,首先需要回到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文化哲学》是施韦泽生前发表的一部最重要的哲学-伦理学著作,是中国读者了解施韦泽提出和论证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方法和过程,并且探讨其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关系的最好资料。《文化哲学》的文化批判是其文化哲学的起点,敬畏生命伦理学则是其文化哲学的结论。而施韦泽所体现的向东方思想的转向和跨越,使其原本还没有直接针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成为当代“生态伦理学革命“的先声,并由此成为当代生态文明的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体性问题的认知程度反映了民族主体的自我意识水平。它理所当然地应该在自我认同和他者认同的框架中显现民族主体的时代特性,并以此来标定民族自身存在的理由。然而,在中国当代哲学的研讨中,却以时空缺位的形式表露出关于这一问题的阐释焦虑,这种焦虑有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时代课题搁浅于民族主体性这个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中。在走出历史上的族群限定,以哲学的方式消解了民族主体性的朴素认知形式,并且把民族主体性提升为中国当代哲学的核心问题之后,走出民族主体性问题的阐释焦虑,寻觅民族自我意识的当代表达方式,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从当代哲学及其应用看应用伦理学的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哲学的价值论转向使应用哲学和应用伦理学的产生成为必要和可能。应用伦理学与应用哲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实质是把理论哲学和伦理学所确立的根本生存理念、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活动准则应用于人类及其生活的不同方面,为人类提供各种具体的价值体系,并应用于解决人类生活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研究人的科学,故此,死亡问题从来没有被排除在古今中外哲学研究的对象之外。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哲学家对于生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当代生命伦理学飞速发展,渐次成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运用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的系统研究又与死亡哲学不断发生交集。面对生命,实现功利与道义最大程度的统一,是未来生命科技良性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已变得日益严峻,“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将成为21世纪环境伦理学的重要课题。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几千年中国传统哲学里高明精辟的环境伦理思想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密切结合现代生态环境中所出现的若干重大问题,认为迅速建立起真正科学的环境伦理学理论体系,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老子哲学的当代化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就当代语境而言,老子哲学的当代化应重点把握四个方面:老子哲学与治国理政,老子哲学与人类和平,老子哲学与生命超越,老子哲学与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有关邓小平发展哲学研究的四个重大理论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索。作者认为:(1)邓小平发展哲学是对全球发展经验和发展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核心纲领,是当代化、中国化、实践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邓小平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关于“发展的合理性问题”;(3)“如何实现合理地发展”构成了其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的逻辑主线,她展现为八个方面、三大重点;(4)邓小平发展哲学在全球发展观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对于如何解读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当代中国学人的一个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辩证唯物主义",还应该包括"主体实践主义"。"人的主体性"与"人的实践性"以及主体与客体共同统一在"实践性"里。正是从"主体性"与"实践性"以及"主体性"与"实践性"的内在统一性的角度,去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作物/食品的伦理问题和公共政策作为当代科技伦理与生命伦理学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受到政府、学者和公众的密切关注。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层面,而在社会学、管理学尤其是哲学/伦理学层面则相对薄弱。毛新志教授的新著《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与公共政策》从哲学/伦理学层面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视角研究转基因作物/食品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方法借鉴。作者从事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与公共政策的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维度研究性别问题,着眼点在于研究男女两性社会身份的相互关系问题。西方奠基于理性与感性二元界分的哲学思维,使男性获得被崇尚的理性身份,女性则随着感性身份的被定义而被摒出"中心"的地位,成为两性对立关系中男性主体的"他者";中国哲学的有机整体性思维,规定了男女两性的一体性取向及相依相生的关系。但在中国人伦本体性文化体系中,哲学同时又是伦理哲学或哲学伦理学,伦理学的男尊女卑序位观念获得哲学的合法性认可,女性由此被置于两性构成性关系中的"卑下"的处境。中西女性文学与批评基于各自性别哲学而展开,呈现各自的特色。因此,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民族主体性建构,应重视性别哲学维度的发掘。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和一般研究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哲学是一门通过结合法产生的结构性跨学科的综合学科,应当从“动态”、“交叉”、“综合”上把握经济哲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哲学的研究需要“以问题为中心”,目前可做的工作有:从思想发展史角度梳理经济学与哲学的关系;研究当代理论经济学中重大的哲学问题;研究当代全球性的涉及哲学与经济学的重大问题。开展经济哲学研究需要建立两个联盟:经济学家与哲学家的联盟;理论工作者与企业家的联盟。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对这一哲学之基本性质及当代意义有以理解的重要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在很大程度上被局限于近代形而上学的框架之内。论文力图表明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之论域的开展,不仅以对黑格尔观念论的“翻转”为前提,而且以瓦解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为前提;这一基本建制的核心是“意识的内在性”,在此内在性中意识的存在特性通过主体性被规定。马克思哲学唯经由“对象性的活动”以洞穿意识的内在性,方始开启出主体性问题的全新境域———在这一境域中,才有可能来谈论“不是主体”的“主体性”,亦即完全不从属于意识之内在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新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思想转折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对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反思,马克思日益发现,原先基于对主体性解读的哲学已经无力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走向成功,必须从高扬自我意识的人本主义转向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关系的解剖,从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这一转向不仅对他自己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而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因此,准确认知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时期的哲学转向,是客观梳理马克思哲学思想史的应有议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化哲学的理论焦点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文化哲学是以人类文化作为全部哲学反思的对象 ,它超越了思辨哲学对人的理性和主体性的执著 ,企图站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上去审视当代人类的各种文化矛盾。文化本体问题、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文明与冲突问题、大众文化及其批判问题、人的存在问题 ,这五大问题成为其理性思考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中 ,出现了一股强劲的主体性思潮。这股学术热潮围绕哲学各个领域的主体性问题 ,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持久讨论 ,取得了丰硕的思想理论成果。但是 ,研究中也出现不少有失偏颇的观点 ,容易引起思想混乱。对于这股思潮的基本思想理论状况需要做出恰当的评价 ,以有利于哲学主体性问题的研究沿着正确的思想轨道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9.
对"哲学基本问题"进行深入反省,是进一步推动哲学观念变革、实现理论创新的前提性的重大课题。从哲学本性看,"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自由创造的理论性质相冲突;从哲学史看,"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思想的历史与成就相冲突;从马克思哲学本身看,"哲学基本问题"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变革与理论范式转换的实质相冲突。因此,破除"哲学基本问题"的话语霸权,承认"哲学基本问题"的生成性、丰富性、异质性与开放性,对于破除传统哲学教条,推动哲学实现自身思想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哲学的当代研究中,知识论课题是一个较少被触碰的领域,关键原因在于传统中国哲学的知识论问题特征并不明显,同时也是因为知识论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有歧义。本文从厘清西方哲学知识论的特质和类别入手,立足于哲学基本问题意识思考中国哲学知识论的阐释方式,重点不在深入中国哲学的知识论理论并对之提出意见,而是企图针对中国哲学的知识论课题作出问题意识的定位,说明中国哲学的知识论问题与西方哲学的知识论问题的关系是问题意识相似而具体特质不同,其本身的特色和重点是实践的人生哲学,应以此特质建构出属于中国哲学的知识论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