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对元代中后期诗僧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列表统计,发现元代中后期诗僧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进而对这种不平衡的原因进行分析,力图从宏观的角度去揭示元代诗僧群体在元代时期文学活动的边界。 相似文献
2.
刘达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51
辽金两朝诗僧可分为职业僧人和准职业僧人两种类型,前者的人数远远多于后者。其群体特征主要有三:丰富的漫游、访学经历有利于他们佛学知识、佛教活动经验的积累和陶冶诗情、增长诗才、提高诗艺;绝大多数诗僧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文学创作能力;很多诗僧都具有深厚的佛学素养并在宗教事业或社会发展方面有显著贡献和历史地位。从创作的主题取向上来看,辽金僧诗的成就主要体现于佛理禅机诗、酬赠君主诗、抒发感触诗、表现俗情诗和山居修行诗五大类型的题材。辽金僧诗的独特魅力表现在多述山林幽隐之兴的"蔬笋气"和借佛典禅籍中的话语入诗、造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对元代僧人相关的宗教、文化、经济、制度以及僧诗的研究状况进行论述。论文认为,目前,学术界开始重视元代佛教文学研究,但研究力量比较薄弱,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4.
彭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15-120
通过数量统计与分析,可以从籍贯、寓寺、宗派、存诗等方面描述宋代湖南诗僧的基本态势。就地域分布而言,宋代湖南诗僧中寓湘诗僧远多于湘籍诗僧,且大多集中寓寺于潭州的长沙与衡山,籍贯与寓寺分布都极不平衡;在宗派方面,几乎所有可考诗僧皆为禅僧,且绝大多数属于临济宗;在诗歌类型方面,所存诗歌以佛门偈颂为主,真正的“文人诗”很有限,推衍至全宋,表明宋代诗僧虽有“士大夫化”倾向,但总体来说仍不离僧徒本位。 相似文献
5.
张昌红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02-106
僧人所作之诗即为僧诗,然其外延受作者、惯例、体式、内容等因素影响,变得十分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僧诗依据内容性质可分为世俗诗、劝诫诗、禅悦诗、颂古诗四类。与世俗文人诗相比,僧诗具有独特的审美取向,其质量好坏与作者的宗教修为程度有关,其诗风以平淡清空为主,其创作过程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表达方式也极为自由。二者大体分属于两大诗学系统。 相似文献
6.
管彦波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80-87
文章运用民族地理学的基本方法,以资本主义在美洲的殖民扩张为主线,分析了美洲民族历史地理的形成过程,探讨了美洲各历史地理民族区内的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当代美洲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构成及地域分布. 相似文献
7.
8.
9.
汉唐求法僧梵文学习之特点及其社会影响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方耀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77-81
汉唐求法僧之热衷梵文学习,乃古代中、印文化交流之产物,亦是中国人首次群体性学习异域语文,由于学习主体为虔诚的佛教僧人,因而其学习目的极具宗教实用性;其学习方式则主要为游方参学式;其对梵文“声明学”既深感兴趣而又怀排斥心态。求法僧的梵文研究热潮,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以及当时士大夫阶层的风气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对悉昙学的形成和传播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谢重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
20世纪国内学界对于隋唐五代佛教宗派及其思想学说的研究走过了漫长曲折的历程,成果极为丰富。本文按照综论各宗、天台宗、法相宗、法严宗、掸宗及其他各宗的序列,客观介绍了以上各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间或夹杂一些评论,最后从纵的方面对此领域一个世纪的研究历程作了阶段划分,并简要总结了各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吕肖奂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20,(2):43-51
以僧人为主导、以山寺为游憩地的《山游唱和诗》,发生在北宋中期的钱塘,呈现出与汴京以官员为主导、以朝市为日常生活区的唱和完全不同的诗歌景观,反映的是地方与京师、南方与北方不同的话语生态。在对两位僧人惟晤、契嵩教禅宗派身份追寻以及认定的过程中,窥探嘉祐时期钱塘特别是灵隐天竺一带既冲突较量又和谐繁荣的教禅生态环境。而契嵩为禅宗争名位的一系列行为,打破了教禅生态自然平衡,引发了钱塘教禅生态突发性变化;在士大夫权力干预下,发生嘉祐末上天竺寺以教易禅事件,再次凸显政治权力介入宗教事务的强势力量。这一生态及其变化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山游唱和诗》的鲜活语境。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41-47
贯休是晚唐五代著名的诗僧,在他现存的七百多首诗歌中,有大量的涉及佛寺、僧侣、佛法的诗歌。贯休生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经历了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的灭佛运动,在唐宣宗大中五年(851) 20岁时受具足戒。因此,贯休诗歌的涉佛题材真实地反映了会昌法难后唐代寺院的功能及其兴衰变化,僧侣多元的修行方式,民众中流行的持经、诵经的奉佛方式。贯休还通过诗歌的方式传达出对佛法的认知和理解。贯休的涉佛诗是佛教在晚唐民间社会流传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15.
陈国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明代四川进士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陈国生关键词明代,四川,进士,地域分布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921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定的地理条件、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对人材的成长具有重大作用。程颖在《河南程氏遗书》卷三中强调"西北东南,人材不同"正是这个道理。自隋... 相似文献
16.
清代浙江进士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卫东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1(4):24-28
文章主要是将清代浙江进士的人数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域予以统计,并加以分析,认为清代浙江进士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这种层次性在整体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平原地区是其分布的密集地区,山地则是其分布的稀疏地区.另外,在每个府中的进士分布呈现出由府治所在的中心县城向周边各县辐射的网络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杨天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清季中国政府惩列强之侵略,思有以制之,从戊戌年开始,在其国祚尚存的最后14年里,于既有的通商口岸之外,主动开辟埠头35处。这些埠头当时被称为“自开商埠”,以区别于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条约口岸”。首批奏准自开的有岳州、秦皇岛、三都澳等埠。以该三埠开放为... 相似文献
18.
“经论传缁侣,文章遍墨卿”
——论灵一诗僧在唐代诗禅文学史上的禅地位及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学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2):81-84
诗僧灵一是一名天才的诗僧,其方外诗友广泛,他十分重视诗歌创作,在中晚唐诗禅文学史上具有振派澄源的历史地位和孤韵幽逸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9.
衣服通称的形成及其地域分布的成因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永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1):22-25
不同地区对衣服的通称不同,这些通称的词源义域也不尽相同。衣服通称义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单音词作通称。2、单音词组合作通称。3、单音词的组合逐渐凝固。4、双音词通称。这四个阶段正是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完整历程,但从目前的共时分布来看,这一历程还在进行当中,这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同时又跟社会历史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