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建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5-249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和价值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研究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实践路径,探讨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反映在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中的实践要求,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袁泉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17(5):7-8
美育是极富个性的教育 ,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本文分析了美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阐述了美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在当今各行各业的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位置和明显的作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本文就"以人为本"理念的涵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和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原因、方法和途径做了理解和经验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汤荣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86-88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落脚点在于坚持原则内涵,拓展实践途径,从实践的过程和成效上去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要坚持科学化教育、艺术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的内在统一,通过推动学科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要求;通过推进文化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导向要求;通过创新教育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方法应用要求;通过强化队伍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组织保证要求。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落脚点在于坚持原则内涵,拓展实践途径,从实践的过程和成效上去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要坚持科学化教育、艺术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的内在统一,通过推动学科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要求;通过推进文化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导向要求;通过创新教育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方法应用要求;通过强化队伍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组织保证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铭霞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1):55-59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的执政理念,它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全面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源于人类对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命运的一种制度安排,"以人为本"则是深藏在它背后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的最高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钟玉池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
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观点,人们的关注点从以前的物转移到人。大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一是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 相似文献
9.
王俊知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4):92-9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以人为本"蕴涵着以下三个基本判断:第一,人是目的,强调社会发展"为了谁"的问题;第二,人是关键,强调社会发展"依靠谁"的问题;第三,人是主体,强调的是人的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历了由"谈人变色"到"基本价值"的回归.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解放人和开发人的过程,是"以人为本"逐步成为引领各项工作的实践理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发展进程中迎来了教育事业改革,在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高校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为国家、社会及企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本文在“以人为本”理念下,以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和重要性为出发点,对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进行阐述,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的公权形成和私权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维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3):53-58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外部性逐渐彰显出来,原本完全属于个人的教育私权也逐渐地被属于政府的教育公权所覆盖.教育私权的公权化具有巨大的社会进步意义,但是在政府职能错位的情况下却有可能造成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准确地界定教育公权的最大边界,把教育私权尽可能多地还给个人,将会影响到我们中国未来一个时期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深化“2+1”教学改革 “订单式”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逸凡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5):103-105
以就业为导向,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这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也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和根本要求.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根据市场导向、市场需求,就培养具备目标岗位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结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深化"2 1"教学改革的实践,对"订单式"培养的特点、意义以及如何完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穆允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87-90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大师,但他对教育领域的贡献,过去却鲜有人提及。他主编了中国最早的教育专业杂志,最早引进外国教育理论,最早谋划创办师范学堂,在最早的师范学校任首批教员,并翻译诸多教科书。本文着重分析了王国维的教育活动内容,从而对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作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朱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4-136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其教育学著作《什么是教育》涉及教育的多个方面,包括教育的本质、内涵、作用、意义等。在《什么是教育》中,雅斯贝尔斯充分展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研究和借鉴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方法观,对我们反思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长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6):16-21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正确理解这一基本价值取向,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本文拟对“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哲学内涵和现实依据作以深入探讨,以对我们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些裨益。 相似文献
16.
雷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05-209
教育知识基础观可分为"外在基础观"与"内在基础观"。在我国教育知识生产中,外在基础观因难以克服"教育知识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而招致诘难,内在基础观的具体类型主要有常识基础观、逻辑基础观以及学科基础观,三者的生产实践也问题重重。已有基础观难以维续教育知识生产,新基础观根据"基础"含义取以"教育经典"为教育知识基础,属于内在基础观。贯彻这一基础观亟须以蕴于教育现实的时代精神诠释教育经典,赓续其"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17.
对长兴试行教育券制度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海云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6):113-116
本文通过对长兴试行教育券制度的透视 ,系统介绍了教育券产生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和实践形式 ,并站在一个新的视角 ,对长兴试行教育券制度的意义作了“应着眼于其体现的创新精神、开放意识 ,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和寓示的改革趋向”的阐述 ,同时围绕平等和效率、体制和机制、创新和发展等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券制度实践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祝政宏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4):32-36
兼有东西方两种文明是俄罗斯鲜明的民族特性和传统文化理念。它对俄罗斯国家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俄罗斯几个世纪对外政策的总原则:维持对西方和对东方的外交平衡,重点在西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教育管理认识归属、认识范围以及思维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教育管理本质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提出了教育管理既姓“教”又姓“管”的观点 ,指出了“教育管理实际是什么”和“教育管理应当是什么”都是“教育管理本质”问题中的应有之义 ,认为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思维方法都是认识教育管理本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媒介素养:一种正在兴起的教育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田中初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1):62-66
在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影响不断加大的背景下,20世纪早中期西方一些国家首先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话题.本文清厘了媒介素养的概念,并具体分析了所包含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概述其在一些国家的实践和推广.由于在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基础,本文还将两者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