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从鸦片战争开始,英国侵略者“依据”其强迫腐朽的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割让”和“租借”等压迫手段,侵占了我国香港地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严重的事件之一。本文所要论述的是:香港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英国侵占这一地区所“依据”的条约,纯粹是预谋的、逼签的不平等的条约;包括香港地区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坚持反割让、反租借和反占领的斗争。概括地说,英国侵略者侵占香港地区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虚拟世界的现实力量——盘点2007年四大网络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俊卫 《云梦学刊》2008,29(5):145-147
2007年被称为中国的"公共事件年",从最牛钉子户事件,到厦门PX事件,到山西黑砖窑事件,再到华南虎事件,公众舆论由下至上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其意义远远超过了事件本身,这其中网络起到关键乃至决定性的作用.直指现实问题、公众热议评判、推动事件进程成为2007年网络主流,公众从典型事件出发使公共利益问题由网络空间进入现实生活并摆到政府的桌面.  相似文献   

3.
冯梅  姬生雷 《河北学刊》2013,33(1):104-106
英国人有着浓厚的"贵族情结"。自古及今,他们通过各种文学形式为这种情怀的形成、演变、延续提供着佐证。从古英语文学中的贝奥武夫到近现代作品中的人物达西、苔丝、安玑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是贵族精神最全面、最深刻、最忠实的诠释。英国人对贵族和贵族精神的崇尚经历了从重出身到重内涵和素养的转变。深入研究英国文学中的贵族形象,对于了解英国人的"贵族情结"及其对英国人性格的影响和英国民族精神的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曾荣 《理论界》2010,(9):109-110
1939年的天津事件是在抗战初期中国民族意识高涨的背景下发生的。事件发生后,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谈判中向日本妥协,此举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英日协定的签订更是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民外交运动。对于事件后的国民外交运动,国民政府表现了支持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也对其进行了鼓励和引导,从而形成了民众、国民政府以及中共在事件后的三方互动局面,为维护中国主权和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国政府与1924年广州商团叛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依据从英国国家档案馆(PRO)查阅到的英国政府主要是英国外交部的原 始档案,认为20年代英国政府鉴于其在华地位的日渐衰落和日、美等新兴列强的竞争加 剧,面对中国日渐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英国对华被迫采取“静观”政策。从这一政策出 发,英国对中国的地方纷争采取的是尽力避免介入的方针。英国政府并未支持和操纵广州 商团叛乱,相反,从一开始英国政府一直试图阻拦“哈佛号”走私军火进广州。英国驻广 州总领事就商团事件向广州政府提出最后通牒事先并未得到英国政府的批准,广州总领事 的这一举动遭到了英国政府的训斥。研究表明,商团叛乱得到了英资汇丰银行的暗中支持, 这一结果并不代表英国政府的态度,它只是表明这一时期英国在华整体利益与部分英商的 局部利益之间所发生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英国统治者发动的对我国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距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举行纪念鸦片战争发生150周年学术讨论会,重温历史,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努力奋斗。 第一,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充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侵略罪行。鸦片战争,这是英国要在中国大量倾销鸦片而引起的侵略战争。英国侵略者置中国人民的死活于不顾,支持将大量鸦片倾销到中国,毒害中国,掠夺中国的大量白银。1800年倾销了2000箱,1821年增加到5000箱,1831年增加到一万箱,1838年则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所以林则徐当时曾沉痛地  相似文献   

7.
<正> 义和团时期,从清政府对外宣战前夕到北京沦陷,即从1900年6月20日至8月14日,驻京清军和部分义和团持续围攻东交民巷的外国驻华使馆,震动了当时整个世界。八十年来,国内外对这一事件贬褒不一,意见分歧很大。最近几年,有的同志又把围攻使馆事件用来比拟十年浩劫时的红卫兵火烧英国代办处,从而对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力加鞭挞。我们认为,这种研究方法及其结论都有值得商榷之处。现将我们的不成熟意见论述如下,期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8.
爆发于1840年的以中国失败而告终的鸦片战争,距今已整整一个半世纪了。这场被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对整个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都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鸦片战争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页,也是最值得我们今天回顾和反思的一个异乎寻常的历史事件。只要细细考察这场战争以及整个近代中国的历史,我们就可以得到许多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教训和启示。这里,仅列举几点启示,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蔡梓 《人文杂志》2022,(11):48-59
一战后英日关系逆转,英国开始疑惧日本对西沙的经济渗透暗藏军事企图,于1920年主动介入西沙问题。英国基于西沙对日本有用但对自身用处不大的判断,且囿于“十年规则”,以遏止日本侵占西沙为决策目标,逐步形成“策略性支持中国”政策。日本势力于20世纪20年代末暂时撤离西沙,法国则从1931年12月起就西沙归属对华交涉。基于西沙可能为己所用的新认知,英国将决策目标提升为遏止任何强国侵占西沙,同样以“策略性支持中国”政策应对法国。1933年,英国开始同时遭到日、德挑战。英国在调整帝国防务战略的同时调适西沙政策,既坚持抵制日本侵占西沙,又于1934年决定在中法西沙交涉中不公开表态,但在对法互动时仍委婉表明它承认西沙属于中国。英国从介入西沙问题到西沙政策定型,均以帝国防务安全为决策立足点,把承认中国对西沙的主权并敦促中国加强行使这一主权作为策略,认为中国保有西沙最符合自身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0.
孙颖 《阴山学刊》2009,22(6):96-101
作为英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之一,考德威尔引起了英国和欧美其他国家批评家们的广泛研究与讨论。这就要求我们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来看待“考德威尔论争”这种批评现象,而不是把它局限为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英国马克思主义者中问的一段孤立的、短暂的学术事件。在关于考德威尔的论争中,围绕其理论的性质和价值而展开的对其身份的界定问题——尤其是他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争论颇多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1906年中国试图收回威海卫,是一件在晚清不无历史意义的外交事件。日俄战争后,俄国此前向中国强租的旅顺地区转手日本,中国外交官根据中英条约中威海卫的租期与俄租旅顺租期相同的规定,要求英国归还威海卫。英国因英日同盟的关系以及试图维护在华形象,同时担心归还后他国染指等因素,在该事情上拖延、敷衍,使得中国交涉失败。不过,晚清职业外交官在此事件中表现出的日益增强的国权意识却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2.
从英国公司法的改革看中国公司法的修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目前正在着手修改的公司法,被称为是150多年来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改革。其内容主要涉及到强化中小企业的地位、鼓励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便于公司的设立和运营以及公司法更新机制的建立。英国公司法的改革,对于我们研究、评估中国新修订的公司法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香港问题由来 香港问题是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世纪下半叶,英国不断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胁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北京条约》(1860年),把九龙半岛永久割让给英国。《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把新界租给英国。强割、强租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共1092平方公里。新界占了差不多90%,从九龙半岛往北,一直到深圳河。新界这一块属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七月一日零时,中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华夏儿女翘首期待的历史性时刻即将到来.随着英国米字旗的降落,中国五星红旗和香港紫荆花区旗的冉冉升起,英国用武力夺占中国固有领土香港回归祖国,英国对其实行的殖民统治即将终结.这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二十世纪结束之前的世界重大历史事件,更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理论构想的成功实践.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王韬生平的作品几乎都说他曾到过俄国,如《中国近代史辞典》即说王韬”由理雅各邀往英国译书,并游历英、法、俄等国”。其实,这种说法是根本不能成立的。一八六七年,王韬应英国传教士理雅各之邀,前往英国佐其翻译中国经书。他从香港动身,途中经新加坡、印度、锡兰、埃及、意大利、法国等国,但王韬经过这些国家都系顺路,并未特地到任何国家观光。而俄国不在其路线之内,因而,他也未到俄国。他从英国返回香港时也未到俄国。他赴英所经之处在《漫游随录》一书中均曾谈及,根本没有谈及俄国。一八七九年,王韬应日本友人之邀,曾到日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发生在中国中部群山万壑之中的邓玉娇案,无论诉诸法律还是常识,原本都并不复杂,为何在短短一个月内震动中外,成为2009年以来最引人瞩目的事件?从5月10日夜间该案发生,到6月16日上午一审宣判,邓玉娇案以高效的进程走完了法律架构下的司法程序.终于画上了一个并不太圆的句号.回顾该案由一个刑事案件一步步演变为一件举世关注余波未息的公共事件,在这个波谲云诡的漩涡中,邓玉娇事件在将中国底层社会的生存样态展示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演绎着"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矛盾命题[1].  相似文献   

17.
英国在近代早期的殖民治理最显著的特点,是向其美洲殖民地输出包括议会制度的英国的政治与法律制度。对于移民海外建立新拓殖民地的英国人来说,能继续享受、保有英国法律和自由制度至关重要,这意味着他们保持着英格兰人身份以及继续这份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美洲各地的英国拓殖者竭尽全力将这些据点置于英国法的根基之上。从新英格兰到巴巴多斯,英属美洲殖民地确立了议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一一九二三年底发生在广州的“关余事件”,是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帝国主义,企图扼杀当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广州革命政府,阻挠和破坏正在日趋高涨的中国革命,而挑起的一次直接侵略中国的事件。当年卷入这一事件的美、英、日、法、意、葡等国,“独美国为最坚决”。表明了美  相似文献   

19.
李益杰 《天府新论》2003,2(4):105-107
19世纪中期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揭露了英国以维护鸦片贸易为目的 ,以中国禁烟是对英国的“侵略”为借口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又以拓展对华贸易为目的 ,以中国在“亚罗号”事件中违背无中生有的外交礼节而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马克思、恩格斯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 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迄今已经五十周年了,作为后来人,在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对这一历史事件作一总结,以缅怀那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身的烈士们,激励我们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而奋斗。 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历史基础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继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连续不断地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腐朽无能的清朝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