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小华 《殷都学刊》2013,34(1):106-110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表处置的标记词多用介词“把”、“将”,也可用“拿”;在客家方言中,表处置的标记在各地方言中表现不同.通过考察闽粤赣三省客家方言的处置标记——“将、将把、拿、得、帮、同、和、捉”及其处置句,可以揭示其内部的一致性,并探讨其差异、特征与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著(着)”语法化的南北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位介词和体貌标记同音是汉语方言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同音现象说明了六朝以后共同语中“V+在+N(L)”逐渐取代了“V+著(着)+N(L)”,汉语方言却保留了“V+著(着)+N(L)”格式。“著(着)”从动词到介词再到体貌标记语法化的过程存在着南北差异,这种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于北宋北方话完成貌标记“了”的大量出现,阻止了动态动词后面的“著”字虚化为完成貌标记。  相似文献   

3.
刘群 《北方论丛》2015,(4):67-70
汉语介词和动词的特殊关系使得“找”的语法化成为可能。“S+找+NP1+VP1+NP2”句式是“找”实现语法化的句式;“寻觅”义是“找”实现语法化的语义基点。但是,“S+找+NP1+VP1+NP2”句式中,“找”语法化倾向虽然很明显,但还未完成完全退掉动词用法而成为纯粹的语法标记。  相似文献   

4.
梁赟 《南方论刊》2022,(5):81-83
信宜粤方言存在完成体标记“开”,置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但是现代广州话用“开”表示始续体。结合语法化理论方法,通过与现代广州话、北流话、早期粤、客方言以及信宜周边客家方言的比较,“开”语素具有动词、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完成体标记、持续体标记、惯常体标记等多功能,是方言接触形成的一项区域性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5.
邓开初 《云梦学刊》2008,29(5):125-128
普通话的动词有持续、完成、经历、开始、继续、尝试、可能等几种形态,而宁乡方言的动词形态除这些以外,另有舒适态和重复态.更有特点的是,宁乡方言中即使是与普通话相同的形态,其表现形式也与之差异甚大.某些现象善至与同属湘方言长益片区的长沙话也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6.
从修辞角度看“动宾动词 宾语”流行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零拜读邢公吨先生《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动宾式动词+宾语》(《语文建设》1997年第4期),我们很受启发。邢先生的文章开篇指出:“近些年来在报纸上常常看到一种‘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句式”。该文的基本观点是文中两次用着重号所强调的“汉语的动宾动词,除去少数有特定意义的而外,一律不能再带宾语”.邢先生认为现代汉语中有特定意义能带宾语的动宾式动词主要是“关心”、“关怀”、“动员”、“出版”、“告别”、“出兵”、“出使”等几个.如果对动宾动词加宾语从“刚”和“柔”两方面看的话,邢先生的观点似乎“刚…  相似文献   

7.
张成进 《江淮论坛》2009,(6):168-174
汉语中表方向的介词“向”由动词“向”语法化而来,介词“向”来源于连动结构中的动词“向”。“向”语法化的句法动因是进入连动式结构,实现了词性降类;“向”语法化的语义动因是语义的非终结性,在与连动结构里其它动词主次要地位竞争中处于次要地位,提供空间信息。“向”词性降类后形成的介词短语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而言具有处所状语的特点,不论其处于动词前还是动词后。  相似文献   

8.
广州话的动词可以通过变调表示完成.根据对粤语其他次方言的调查发现,除了动词本身变调表示完成外,一些体标记虚词也可以变调,模式是“动词+体标记词(变调)”.这种变调有两类,一是经历体标记通过变调,表示完成体;二是表完成体的标记词通过变调,表达强调意.这种体变调可以看作是内部屈折.不过,粤语中这类曲折变调已经萎缩退化.  相似文献   

9.
持续体标记的形成,是一个动词进行系列语法化的过程。本文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重点考察了汉语南北方言表持续体标记的本字和南北差异的成因,认为造成持续体标记南北不同的原因是:动词“到”虚化作动词趋向补语的时问(两汉)早于动词“着”虚化作动词趋向补语的时间(魏晋南北朝),因此体标记“到”早于“着”产生,而南方方言代表了较早的汉语方言层次。  相似文献   

10.
马梅玉 《殷都学刊》2011,32(1):117-121
介宾结构"往+NP"可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用于动词后作补语,形成"往+NP+VP"和"V+往+NP"句法格式。这两种格式都可以表示位移类事件,前者可表示现实类位移事件、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虚拟类位移事件;后者一般只表示虚拟类位移事件。这三类事件并不是没有任何关系,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讲,虚拟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的隐喻,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向虚拟类位移事件的过渡状态。三者均体现了意向图式中的路径图式。  相似文献   

11.
方言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传承传统文化有重要的价值。汉语的北方话和南方话的形成,有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等多种原因,其文化在根源上虽然具有同一性但又存在差异。重庆方言属于北方话的西南片区,它与北方话内部交流基本上没有障碍。因此,重庆方言剧作为推广重庆话的一种渠道,要走向全国,应从剧本、创作者和语言应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浅析德阳黄许话中的"咖"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阳黄许镇及邻近乡镇方言中常用词"咖"不同于城区的西南官话,具有丰富的语法功能和独特的语法特征,本文对其体现出的多种时体特征、作为结构助词和语气词的用法、以及在比较句当中的作用分别进行了语法分析.结合黄许的湖广移民史,从"咖"的历史演变我们可以看到黄许方言同西南官话、湘语及客家话等方言的一些联系.  相似文献   

13.
方言研究从总体研究到个体研究,都已经把语法的研究放到突出的地位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粤语语法研究方面约有200多项,已经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然而这些粤方言语法研究的论著,大都属于微观研究的范畴,从整体上系统研究粤语某些语法范畴,揭示粤语语法体系、语法架构的研究还不太多。目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全面认识粤方言的语法特征:1.全面把握粤方言在构词法和构形法方面的种种表现;2.通盘了解粤方言在词语结合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色;3.彻底弄清楚粤方言的虚词,特别是各种语助词语气词的用法;4.总体上梳理粤方言中体现特色的句型句式;5.弄清粤方言各类实词中存在的语法特色。通过这些“突出特点,全面开花”地深入挖掘、深入分析,一定会把深具特色的粤方言语法现象全面地、系统地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4.
语流音变造成方言词语的外部形式发生很大变化,它主要发生在常用词中,基本类型有异化、同化、儿化、类化与合音。弄清其原形式,有利于对方言词汇的掌握。本文举例讨论了简阳河西话常用词语流音变的类型、条件、过程和原因,对于研究汉语语流音变同语音、词汇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巴色会于1879年编写出版的客家方言课本《启蒙浅学》,讨论一百多年前香港新界一带客家方言中的完成体标记“开”和“里”。“开”从趋向动词开始,经过“唯补词”的阶段,逐渐虚化成一个体标记;“里”则是一个虚化得比较彻底的纯体标记,其来源尚不清楚。“开”和“里”在句法位置上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在语法功能上既有交叉又有分工。  相似文献   

16.
浅议海南话     
庄翠娟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6):153-154,152
本文探讨海南话成为当地弱势语言的原因,以及研究和保护海南话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泽顺 《云梦学刊》2006,27(3):136-138
方言区划所涉及的语言文化现象十分复杂,如果仅仅依据某一语音特征,往往会导致逻辑上的悖论:同一个方言区的人无法通话。由于华容地处西南官话、湘方言和赣方言三者之间的边缘地带,华容话也就先后受到这三种方言的侵蚀和影响,但它既不同于湘方言和赣方言,也不完全同于西南官话,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但若全面比较,西南官话的特征较多,应归属于西南官话。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交往的不断加深,两国人民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相互交流的机会也不断增加。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双方各地都存在各自的方言,北海道虽然位于日本的最北部,但是那里使用的被称为北海道方言的语言却与东京地区使用的普通话十分相似。本文以研究日本北海道方言的产生和发展为主线,结合北海道的发展史和地理位置,解说了北海道方言产生的原因以及特征。通过分析各种群体做出的北海道方言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北海道方言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邵阳话中量词“AXA”重叠武的形式十分丰富,能表达多种语法意义,并体现很强的主观性,其语法意义与重叠式中的“x”、量词的次类以及重叠式所充当的句法成分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与其他汉语方言相比较可以发现,各方言量词的“AXA”重叠式在其内部构成、语法意义等方面既有诸多相同之处,又存在不少差异。量词的“AXA”式重叠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可以为学界将汉语方言区分为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观点提供又一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胡云晖 《阴山学刊》2012,(3):97-100
包头方言的形成,与"走西口"移民活动密切相关,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山西方言的基础上,在吸收了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后,融会贯通而形成的具有"西口"特色的新方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