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3以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村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厉为民在接受我们专访时.着重指出了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市乡镇场党委建设中,深入开展了以“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两转一推”活动。全市共有1460名乡镇干部(包括乡镇机关干部和部门干部)投身到“两转一推”活动之中,有力促进了我市农村经济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行重庆市分行针对重庆大农业、大农村、大量贫困农民三大特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府关于“三农”问题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支持“三农”上实现了“四大转变”:即在思想观念上,由支持小农业向支持大农业转变;在政策取向上,由单纯支持农业生产向支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生存条件转变;在经营方式上,由支持分散经营的农户生产向支持集约化经营的规模生产转变;  相似文献   

4.
杨喜延 《决策探索》2009,(12):13-14
驻马店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基本帝情是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农村长期落后。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关键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科学发展中着力破解“三农”工作难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白立功 《决策探索》2004,(12):45-45
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农业的源头、农村的依托.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根基。保护和节约耕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文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如何联系实际.贯彻中央精神.以保护耕地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之一,是本文着力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郭永昌 《决策》2006,(10):30-3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提出了“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个提法使人明显地感觉到国家对于农业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农民的重视。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觉得不管是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这个提法是有问题的。实践上的问题是,“三农”问题一直抓了这么多年,成效并不十分明显——农业没有根本的改观,农村还是山河依旧,农民的收入仍是长期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7.
淘“绿金”     
<正> 前几年,一阵汹涌澎湃的“打工潮”,使多少农民们背乡离土,到城市中“淘金”。近年来,“打工潮”已大幅度回落,并出现了“打农潮”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显示,由于国家在1995年提高了粮食订购价格,使农业生产收益增加,造成部分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返回农村,就连城市职工、机关干部、知识分子也看到了“农村是一块淘金地”,纷纷奔赴农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成了近年来社会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铁军 《决策》2006,(5):25-26
中国农村的事情要想做好,主体是农民,外来者永远是帮忙的。因为农民最懂农村和农业,他们很明白,也很实际,多村建设培训的方式是互动式的、分享式的,我们不妨“尊农民为师”,他们之中有许许多多能干的人。  相似文献   

9.
当前一些农村群众对机关干部“踢皮球”现象反映强烈。“踢皮球”主要有三种方式:“硬踢”,当群众遇到困难或矛盾需要协调解决而找上门来时,往往以“我不负责这项工作”等借口生硬地拒绝;“软踢”,在工作中碰到比较棘手的矛盾和问题时,找借口回避矛盾,绕道而行,将“硬骨头”踢给别人去啃;“转踢”,表面态度很热情,实际上不使劲,不去认真回答和解决问题,将“皮球”踢来踢去,最后无从落实。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会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1.“民以食为天”,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从执政伊始,就对发展农业、增加农业产品供给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先后发动了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后来又搞了“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推行农业机械化”等活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信念…  相似文献   

11.
《咨询与决策》2011,(7):65-66
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是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改进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中央在鄂大型国有企业,江汉油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报告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全面部署,把“三农”问题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了深刻论述,这对我们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我认为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这个提法跳出了传统的把城乡经济社会相互分割,单纯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放到一起,统筹进行考虑,指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针;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方向;提出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和最终落脚点。这个论述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贯彻十六大精神,一定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来展开,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夏仕应 《决策》2004,(4):22-25
“我们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困难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2004年3月14日,本届敢府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例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道出了与上届总理同样的心声。的确,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责任交付这一代人,社会的目光都投向了“三农”,8亿农民是人民政府无法回避的群体。经济发展步入工业化加速时期,弱质的农业何去何从?社会进程步入城市化阶段,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如何走向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1,(28):23-23
近年来.四川省崇州市在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探索出了现代农业“1+4”发展模式:围绕一个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农产品公共品牌引领.“专家大院”的农业科技支撑.“农业服务超市”的社会化专业化保障.农村基层融资平台推进.四位一体助推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本文以盐都区为例,剖析了盐都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闭幕。温家宝总理在会上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会议确定,中央指导2012年农村工作的文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认真贯彻江总书记“七&#183;一”讲话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解决好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今年7月初,米泉市委、政府从市直部门、单位和乡镇机关、站所抽调了1012名干部组成千名干部下乡驻村工作队,分赴全市’78个行政村,计划用10个月左右的时间,全面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18.
《咨询与决策》2011,(5):43-45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人万户活动”(以下简称“三万”活动)的决定,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干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省政府研究室(中心)党组高度重视并迅速动员,从各处抽调精干人员共计6名同志成立了室“三万”活动工作组。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农业市场化进程日益加快,新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强烈要求建设和培养一支企业家式的农村主职干部队伍。所谓“企业家式”,指的是具备市场驾驭能力、管理企业本领、创新意识强、目光远大、有胆识魄力的经济管理型人才。这里所说的农村主职干部,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村支书、村主任,还包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农村经济组织(包括村龙头企业)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20.
黄冈市是典型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大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问题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应不应该也有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的情况下,农业还需不需要搞集约化经营的问题;在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扶持的形势下,农民还能不能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问题等,已成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