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中国书法界和书法理论界,“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的命题影响很大,但这是一个缺乏学理和事实根据的命题。如果说,哲学是文化的核心的话,那么中国书法既不在中国哲学之内,也不具备哲学的性质。中国书法不可能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因此也不可能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它部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但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并不是“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中国书法是一种很宝贵的,有特色的中国文化现象。但在中国文化中它不居“核心”地位。我们要充分认识肯定它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又要避免将中国书法神秘化,神圣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类后现代叙事”是中国当代小说中一种极为独特的叙事文本,其目的主要是要说明中国后现代小说中西合璧的特色。同时,“类后现代叙事”也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发展过程中一道极为独特的景观,它以独特的外部表征超越了以往历代小说的艺术传统,引发了中国小说叙事的艺术变革,并进而使中国当代小说与世界小说艺术潮流趋于同步。本文主要运用叙事学理论探讨了中国“类后现代叙事”在发生、演进过程以及在叙事艺术上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浅析以“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之间存在着价值观上的内在一致性.应该用“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转化为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的实践行动.  相似文献   

4.
汉译英中经常出现“中国式英语”现象:有时,由于拘泥原文的字面意思,机械地“对号入座”,导致译文不顺而且难懂;有时,由于在英文中确实找不到相应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在第二种情况下产生的“中国式英语”,不仅使英语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而且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的特色文化。对于两种不同的“中国式英语”,应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集群化"中国制造"的制度特征与竞争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的集群化或网络化成长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的主导性组织方式 ,这在深层次影响到“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集群化“中国制造”主要集中在“廉价品”生产上 ,“地方法团主义”以及差异化地区发展政策形成了集群化发展的制度基础。本文的基本观点是 ,多方面的因素使得集群化成长形成“路径依赖”和“锁定”在廉价品制造上 ,其竞争力很容易被模仿、易于转移和难以长期维持。企业之间以及地区之间在产品服务和投资条件上的价格竞争 (优惠政策竞争 )是不利于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升级的 ,集群化“中国制造”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跳出这一“路径锁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开展社会调查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社会调查经验教训最丰富的政党西方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引进,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又存在着许多问題中国至今尚未形成充分体现自己特色的社会调查学必须立足中国,借签国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中国社会调查史实基础上,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西方的关系”“历史与理论、方法的关系”“现实与历史、虚拟的关系”以下简称“马中西”“史论法”“实史虚”关系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创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阒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调查学。  相似文献   

7.
揭示“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三大命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遵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要求,看清楚过去为什么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以其灵魂和旗帜决定并促进“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共产党以其历史主体担承“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伟大历史性胜利”对“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作出实践证成。三大命题之间表现为“归根到底”的因果必然联系,并对“三大规律”分别作出实践印证。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继续促进三大命题相互砥砺、相互支撑的辩证运动,才能在过去的成功道路基础上继续取得未来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政府对政绩的认定存在着差异性.构建中国特色科学政绩评价体系,应正确处理好“硬指标”与“软任务”之间的关系、集体政绩与个人政绩之间的关系、单一政绩与综合政绩之间的关系、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之间的关系、单位(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政绩考评与结果运用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天下观"与"文化中国"的历史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永吉  徐长安 《河北学刊》2002,22(6):140-144
自中华文明产生之初 ,它就逐步形成了一种融宇宙观、政治观和文化观于一体的“天下思想”。“天”与“礼”是中国古代“天下观”中的两个核心理念。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 ,“天”被构建成为王朝政权合法性的来源 ,“礼”则成为“夷夏”之间相分相融的主要标准。正是对“天”的推崇和对“礼”的主动认同 ,使中原之“中国”和周边之“四夷”都以正统的中华自居 ,从而共同构建了一个“文化中国”。在近代以前 ,“文化中国”真实地反映了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 ,最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创新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对我们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表征,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涵与历史使命,需要在空间的横向比较与时间的纵向梳理中对其进行理论定位。从横向维度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区分的切中中国社会现实、面向中国问题的中国自主知识理论体系;从纵向维度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追溯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跃迁,尤其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深刻反思的理论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够从哲学理念的高度推动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而肩负着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依照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市民社会观,应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之运而生发的中国市民社会,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将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市民社会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于它生发的“历史契机”、“理论指向”与“独特问题”.中国特色市民社会之所以稳步健康成长,在于它独特的良性环境: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扎根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土壤中的中国市民社会,要保持其良性生态环境以继续前行,在其特定历史阶段上需从总体上把握几个主要原则: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力;国家与社会分离且良性互动;规范并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将中国特色市民社会成长与社会结构的优化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论"浙商"从边缘到主流——基于"世界之中国"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和大规模地开启了“世界之中国”的经济之旅,“浙商”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代表和一个商人群体,存在和需要经历一种从边缘到主流的发展。“浙商”起始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影响和现代经济文化的边缘,而目标是成为“世界之中国”的主流商业群体。“浙商”的“个众”人文特性既依存又丰富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促使“世界之中国”的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塑造“世界之中国”和“主流之浙商”一致的主体结构。“浙商”要实现“主流之浙商”的目标,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其核心和关键是循着和超越自然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研究的基本状况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如何认识和阐明划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依据问题。这是一个前提性问题。二是如何认识和阐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焦点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上一个问题能否解决好的“瓶颈问题”。三是如何深刻认识和系统阐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的基本性质和主要内容,这是该关系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外学术界,学者们对“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四个概念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讨论,但是在孰优孰劣上争议较大。有的主张中国道路,有的主张中国模式,有的赞成中国经验。这种情况启示我们,应当知道,从本质上看,北京共识是关于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的某种认知和态度,中国模式则是由中国经验构成的,中国道路又是由中国模式构成的,中国道路在不同发展时期会呈现为不同的中国模式,并且积累了不同的中国经验,从而形成具有时代性的发展理念和方式、方法,由此来讲,中国道路是一个“总体性”概念,统领了其他三个概念。因此,只有正确地理解这四个概念,理清其本质内涵和相互关系,才能合理地运用它们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内涵和真实精神,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起点,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逻辑起点的探索,必然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总体性上进行把握,尤其注重把握阶段性和总体性的统一,这就是从“实事求是”出发的马克思主义一般哲学路线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逻辑起点的过渡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地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及取得的成果来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具有十分突出的世界格局。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我国生态文明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性生态文明,也是贯穿于“五位一体”总布局之中的整体性生态文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格局集中体现为,它是倡导并践行“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生态文明。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当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既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内在动力,又是全方位推进“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模式”的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 《南方论刊》2006,(10):5-7
中国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中国模式”的提出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本文从“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中国模式”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中国模式”与其他发展模式的对比三个方面来理解“中国模式”的概念,最后总结出了把握“中国模式”需注意的三点。  相似文献   

19.
探索、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主题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条件下“结合”的主题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结合”中的主题地位,由党的基本理论中主题同首要的基本问题、主线和精髓之间的内在关系来说明和论证;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结合”主题的探索、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开拓和进一步创新的历史进程和超时代跨国界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20.
威廉斯的"感觉结构"为理解"中国故事"提供了富有启发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当代电影的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讲述"中国故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各种文艺实践中普遍萌生的感觉结构,总体上强调以新的视角和自觉的态度面对"中国性",表达"中国经验",建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和侧重又因不同文艺类型在创作机制、传播途径和读者受众等方面的特性而有所差异.可以说"中国故事"在文艺实践中的显现方式是迫切的又是混杂的,因此"讲好中国故事"的倡导以及理论批评的介入才更有必要性."讲好中国故事"既体现了文艺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又表征着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的"民族寓言"诉求,从理论立场和文化导向方面影响了"中国故事"作为一种"感觉结构"的明晰化和再度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