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彦民 《文史哲》2001,(4):80-85
《明义士家藏中国文物展》中两片甲骨卜辞世所罕见。其中第22号版是第三期田猎卜辞,第24号版是第一期有关御祭禳病的卜辞。  相似文献   

2.
由于旧有非王卜辞中田猎材料有限,故以往的田猎研究多据王卜辞,而新出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属非王卜辞,其中刻有田猎卜辞者在43版,为我们研究殷商时期王室贵族的狩猎活动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在对花东田猎卜辞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将其与以往的王卜辞和非王卜辞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对其中涉及到的田猎日、田猎地、田猎用词、猎获物、狩猎参加者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使得我们对商朝贵族的狩猎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探讨花东卜辞主人“予”的身份地位,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是近期整理出版的重要甲骨资料,其中所见田猎卜辞设问简单,内容大多卜问田猎的时间和地点、参与者、采用何种狩猎手段、天气、收获、是否有灾等问题。经过初步整理发现,商王在田猎日的选择上是有一定倾向性的,田猎地点相对集中,参与者除商王外,还有尹、旅、某■等王朝官员和军事组织,这些内容进一步充实了以往的田猎研究。  相似文献   

4.
该套卜辞大致包含征伐下危和祛除齿患两大主题,通过4种主要辞式反映出来。一是卜问商王武丁是否联合望乘去讨伐下危方;二是卜问商王可否联手沚■讨伐下危。三是卜问可否向伯父盘庚致祭;四是卜问武丁的牙齿疾患是否能够痊愈。本套甲骨有关祛除齿患的卜辞与伐下危事件有一定关系,即商王在联合望乘征伐下危的时候一度罹患牙疾。该套甲骨反面记事刻辞与花东子卜辞里同时出现的■地,均属当时商王朝重要的农业、田猎区,受到商王室的势力保护,同时亦在花东子贵族的管辖范围。该套甲骨字形呈现不同的书写风格,非为同一刻手所刻,可能出自同门几位书家之手。  相似文献   

5.
关于商王田猎诹日问题彭明瀚殷墟甲骨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卜辞是田猎卜辞,晚商时期每一位商王都喜好田猎,这与史籍中谈到殷人好畋游的记载正好相印证。商王田猎问题曾引起后人的浓厚兴趣,周人把商王朝亡国与田猎相提并论。甲骨文发现后,许多学者也对此倍加关注,就商王...  相似文献   

6.
也论商王田猎的意义@陈双新$国家教育部语用所!北京100010商王;;卜辞;;田猎~~~~  相似文献   

7.
刘源 《殷都学刊》2013,34(1):13-16
安阳民间新见一版出组田猎卜辞记录了犬官向商王报告“有虎”之事,此类内容在殷墟卜辞中尚属首次发现,是研究商代后期犬官及田猎制度的难得史料;该版卜辞中的“戍得”又见于无名组,对无名组的分类断代工作有一定启示作用.该卜骨(骨臼在左)虽仅存对边的骨条,仍有助于出组卜辞文例及卜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殷墟甲骨历组、出组、无名组、何组卜辞中存在一种现象:同版部分或全部卜辞内容相关、服务于同一占卜主题,可称为"成组卜辞";其语辞格式大体固定,可据以对文辞残缺的卜辞进行校勘、验证甲骨缀合、考察卜辞字词的意思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全面整理和分析《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祭祀动词双宾语和三宾语句型情况,并与其他甲骨卜辞的双宾语和三宾语句型进行比较,完善甲骨卜辞非祭祀动词双宾语句和三宾语句类型。  相似文献   

10.
贞旬卜辞在甲骨卜辞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卜辞,数量众多.传世文献中有关殷王朝年代的记载现在看来是不可靠的,应该通过统计与研究甲骨文贞旬卜辞的数目,求得甲骨文的总年数,由此得出殷王朝总年的下限.笔者的研究结果证明,最早的有关记载殷王朝年代的历史文献是有很大问题的,而甲骨卜辞才是可信的研究殷代史的第一手史料.  相似文献   

11.
殷商田猎性质考辨刘兴林随着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的日趋活跃和深入细致,商代的田猎活动也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在研究中,他们大都涉及到商代田猎的性质,如郭沫若认为:商代的渔猎已成为游乐的行事①;陈梦家也说:“卜辞中所有关于田猎的记载,都是时王为逸乐而行的游...  相似文献   

12.
《安阳甲骨学会论文专辑》第四集《殷墟甲骨拾遗·续》一文中的0 5 4号胛骨,其上的卜辞属于黄组征人方卜辞,虽然残缺,但根据其他相类的甲骨卜辞,可补齐其缺,使之完整。此版卜辞对了解商末征伐人方情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求解已知月首干支的甲骨卜辞的的绝对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殷都学刊》2001,(3):6-10
将具有月龄特征的历谱规律的研究成果用于求解相关甲骨卜辞的年代间隔,本文首次详细推得十三版已知月首干支的甲骨卜辞的绝对年代及其历日.  相似文献   

14.
序《殷墟花东H3卜辞主人“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8,29(3):152-154
199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花园庄东地有重大甲骨发现,这就是编号H3的一个甲骨窖藏坑,集中出土了甲骨1583版,其中有刻辞的689版,而且大版和较完整的卜甲不在少数。如此之多的甲骨集中出土,是继1936年YH127坑和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发现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而花园庄东地H3所出卜辞,是目前发现内容最重要、数量最大的“非王卜辞”。特别是此坑甲骨材料单纯、完整,  相似文献   

15.
关于商代中原地区野生动物诸问题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商时期中原地区为亚热带半湿润气候,水草丰茂,有不同于现今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各种野生动物的繁殖地和栖息地。殷墟发掘出的野生动物骨骼,大多数是今天在中原灭绝而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尚生存的生物物种。甲骨田猎卜辞中经常有猎获大量野生动物的占卜纪录,其中以鹿类动物为最多,而犀、象、虎、彘也非常多见。大量证据表明,犀、象等野生动物是土著动物,不是如有些学者说的从外地迁运而来的。到了商代晚期开始出现的生态环境的恶化,致使大量野生动物绝迹甚至它迁。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中的"及"字较早就被孙诒让释读出。但是其在卜辞中的用法各家意见不一。动词、名词用法各家争议不大,只是在某些具体卜辞的释读上存在差异。甲骨文中"及"有无介词用法各家一直争议不断。通过运用最新的甲骨分期断代理论重新系统梳理卜辞中的"及"的辞例,发现甲骨卜辞中"及"只有作动词、名词的实词用法,没有出现后世常用的连词、介词等虚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7.
小屯殷墟有没有殷代最后一世帝辛的卜辞?帝乙、帝辛卜辞怎么断代?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迄今仍未得到解决的难题。本文试图运用甲骨材料中的称谓来说明小屯殷墟有帝辛卜辞,并对帝乙、帝辛卜辞的断代作一些初步研究。首先来讨论第五期卜辞中的称谓关系。(一)文武帝、文武丁、文武、文通过对甲骨卜辞的考察和分析,发现对“文武帝”的祭日都在丁日,而卜日则无规律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据《竹书》的君主纪年研究了殷纣四征夷方的史事:第一次是在纣王4年(公元前1099年),《竹书》、《左传》、《韩非子》、《吕氏春秋》皆有记载;第二次是在纣王10年(公元前1093年),陈梦家的《殷虚卜辞综述》里的"正人方历程"就是此次的甲骨卜辞;第三次是在纣王15年(公元前1088年),以《三代》11.34.1的青铜铭文为据;第四次是在纣王21年(公元前1082年),郭沫若的《卜辞通纂》有此次甲骨卜辞。  相似文献   

19.
卜辞常有"王其省"某地"田"或"叀田省"之类辞语,"省"一般认为即"省观"、"省察"之义,而"田"或以为是农田,或读作"田猎"之"畋"。若然前者,则"王省田"即商王视察农田,与"观稼"、"观耕"同义。若然后者,则"王省田"与"王观猎"同义。本文将全部"省田"卜辞排比之后,发现可确切解为"观耕"的卜辞竟无一例。相反,"省田"常与"狩"、"擒"诸字对举,且所涉之地几乎全是田猎地,故卜辞"省田"即"观猎"。  相似文献   

20.
殷墟甲骨卜辞是我国殷商后期保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完整的殷墟卜辞一般包括前辞、命辞等九个部分.其中"前辞"位于一条卜辞的最前面,它通常记载占卜之日、占卜之人以及占卜之地.在与其他组类卜辞中的前辞形式对比后可知,花东卜辞前辞具有多样化特征,其前辞形式共计有二十五种.认真分析这些多样化的前辞形式,可以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如贞人绝大多数都出现在"某贞"式中等.研究花东卜辞前辞形式,有助干判定该批甲骨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