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傩俗续论     
中国民间广泛传承的傩事活动,两千余年来都贯串着信仰民俗的中轴,由于信仰民俗在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影响十分深巨,因而以信仰民俗为中心的傩活动,不断向多种民俗事象幅射,特别是在中国农业文明的大背景下形成多层面内容。本文拟就傩活动渗入游艺、人生礼仪以及乡里社会民俗等方面进行讨论,展示它在中国社会里所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突厥语大词典》中无形心意民俗(民众精神文化)的词条进行分类探讨,其中包括民间知识、民间信仰、宗教、迷信,以及民众的伦理观、道德观等,兼及部分口承民俗——传说和谚语,是通过文本民俗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众宗教意识是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目前学术界尚缺乏系统的分析与探讨。中国民众宗教意识是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形成、发展的,并且受到它们的制约。因此要想进一步揭示中国民众宗教意识形成、发展的根源,并科学地把握其特征及变化规律,就必须对它的生成环境——社会土壤进行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4.
《蜃楼志》一书对广东民俗进行了大量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广东地区的社会风貌。民俗信仰是一种精神民俗,反映了民众对于神灵的崇拜。在《蜃楼志》中出现了许多关于民俗信仰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关于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和占卦看相的描写上。从叙事功能来看,《蜃楼志》中关于民俗信仰的描写,更好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凸显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看,《蜃楼志》中的民俗信仰描写反映出了广东文化的特色。通过《蜃楼志》中的民俗信仰描写,广东地区重祭祀、崇鬼神的信仰文化被生动地反映了出来。  相似文献   

5.
历史人物传说属于民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其内容渗透进了浓厚的民众宗教意识。这种宗教意识常常以道教神灵信仰为核心,儒、佛杂糅其中,它架设了历史人物通往仙、佛的桥梁,使历史人物具备了神异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刘颖  王艳秋 《理论界》2013,(9):113-115
近年来,学术界从多个视角对民间信仰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特别是在宗教自由和政教分离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对民间信仰问题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对民间信仰与宗教、民间宗教以及民俗信仰之间关系的讨论,来梳理民间信仰的宗教本质,并分别从其作为文化现象、宗教现象、社会行动以及政府规范对象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内在功能,提出政府对民间信仰进行治理的途径在于在宗教法治化的大框架下,管理与服务手段相结合,合理调整治理结构,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哲蚌寺附近当巴社区民众藏传佛教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随着西藏现代化的发展,藏族普通群众的宗教信仰正发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宗教信仰世俗化、宗教活动形式简便化、个人信仰方式理性化以及宗教观念渐趋淡化等方面。宗教参与社会活动的方式主要集中在人的生老病死等事务上,民俗信仰的成分增加。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民众的宗教信仰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散落着从属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系统的各种庙宇寺堂,以及民问信仰的各种庵堂、词堂。然而,与西方的宗教信仰相比较,中国民众宗教信仰有着自身的特有内涵:1.宗教意识的蒙昧特性。原始宗教产生以后,在更进一步的发展阶段上,中国没有出现欧洲的情况,即“许多神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转移到一个万能的神身上,而这个神本身又是抽象的人的反映,这样就产生了一神效’①。人类文明初期对自然现象的崇信,并没有在中国人的信仰体系中消失,原始宗教f7门’IJ的子遗…  相似文献   

9.
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学术文化的角度看,宗教都是最值得研究的领域之一。就社会发展而言,当前最为重要的,既不是为鼓励促进宗教发展创造条件,也不是为抑制铲除宗教采取措施,而应当积极引导宗教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使它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相协调。那么,什么是宗教的良性发展的道路呢?这是一个需要各方面学者加以探讨的问题。依笔者之见,宗教伦理是宗教走上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变革时代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之所在。宗教立足于人的信仰,以信仰为基础。对道德的信仰是人的信仰意识中的重要部分,而且是与对宗教的信仰密…  相似文献   

10.
清代湖北汉水流域是民间信仰比较发达的区域,民间信仰根植于民众的万物有灵思想和鬼神崇拜,是各种思想意识的重要影响力量,形成诸多文化现象。民众的生活、政治的稳定、儒生的宗教身份、道教与民间信仰相互吸收,彼此同化,巫师对民众信仰的激发都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民间信仰对地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地方社会变迁,由兴盛转向衰落。  相似文献   

11.
河湟皮影戏与河湟民俗活动紧密相连,能满足河湟民众多方面的需求,在祈福禳灾、酬神还愿的宗教俗信与寓教于乐中成为了河湟民众表述村落信仰、实现族群教化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具有信仰、教化、传播、调节等四个方面的民俗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民俗宗教”是群体内对精神存在信仰模式化生活方式的集体表现,具有“信仰”与“仪式”两大体系,包含“民俗”与“宗教”两层内容,体现了宗教的核心要素。“民俗宗教”虽然与制度性宗教具有本质上和功能上的相同意义,但其未被建构在制度化的体制内,而是被排斥在国家认可的五大合法性宗教之外。实际上,“民俗宗教”是一种宗教体系,是乡村社会治理的良好模式,其应与制度性宗教具有相同地位,应该而且有必要将其纳入制度化宗教系统。  相似文献   

13.
略论黎族苗族民间信仰文化的意义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黎族苗族民间信仰文化的意义民间信仰具有自己的特点 :它还未从老百姓一般的精神文化、物质生活和社会组织中分化出来 ,它还是世俗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它在民众中传承了千百年 ,已经成为文化传统的一种根基。民间信仰的含义 ,是通过一系列崇拜神灵的仪式或者惯行来体现的。当代国际民俗学界民间信仰研究新趋势的要点是 ,尽可能从民众集团的内部来了解他们的思想信仰的真实面貌 ,根据民间社会的秩序和民众观念的内在理性来说明他们的风俗的含义。用英格利奇—里克的话来说 :“我们在注视一种文化。这就是说 ,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们如何创造意…  相似文献   

14.
程歗  谈火生 《文史哲》2003,(1):136-143
讨论 190 0年极端情境下中国基层社会天主教教民的信仰状态及其文化含义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这种经由灵魂意识、神功崇拜和身体观念所表达的信仰状态 ,具有基督教教义和中国乡土文化诸要素交错互动的特色。它表明激烈的拳教冲突并非两种信仰体系的绝然对立 ,而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冲突双方根植于政治和经济事实的对于本土文化资源的分别解释和重塑。  相似文献   

15.
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宝卷是民间"念卷"或"宣卷"民间信仰活动中一种集信仰、教化和娱乐为一体的民间讲唱文艺的说唱底本。西北宝卷念卷是全国除江苏靖江地区外仅存的宝卷活态念卷。以西北三地宝卷调查为基础,本文认为西北宝卷念卷是一种与信仰有关的民俗宗教活动,宝卷文本和宝卷抄卷、保存、流通被民众视为一种神圣的行为,宝卷抄卷对宝卷念卷这一宗教民俗活动的传承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