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伦理"的臆语与"乌托邦"思维--对"普遍性"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蓬 《人文杂志》2002,(5):22-26
全球伦理是人类在现代性与后现代语境下对“普遍性”的追寻 ;这种追寻描绘着人类精神的历史轨迹 ;“全球伦理”的积极意旨 ,也难以使其摆脱思想文化悖伦的缠绕 ;但是 ,对“普遍性”的欲求仍是人类千年不改其宗的宿命。  相似文献   

2.
“全球伦理”的口号首先由德国神学家孔汉思于1990年在《全球责任》一书里提出 1,在国内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对很多中国学者而言 ,“普遍伦理”与“全球伦理”这两个概念是等同的 :“普遍伦理”指伦理规则的普遍性 ,“全球伦理”则指其应用范围的广泛性。但是 ,对于“全球伦理”的提倡者孔汉思而言 ,“全球伦理”绝不等同于“普遍伦理”。他在最近出版的关于全球伦理的新书《为了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全球伦理》中 ,明确地指出 ,以为全球伦理是没有宗教的伦理 ,那是“对全球伦理计划的根本的误解”。他说 ,自启蒙运动以来 ,“要伦理 ,不要宗教…  相似文献   

3.
2003年初,我国遭遇了“非典”瘟疫的袭击。“非典”的爆发和扩散,既是对我国经济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也是对我国主流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霸权”地位的严峻挑战。我国主流经济学和经济学家所鼓吹的“过剩经济时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提法,对历史的虚无主义态度,以及片面地理解“发展是硬道理”,鼓吹“比较优势论”等似是而非的观点和主张,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必须予以澄清和纠正。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全球伦理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类在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网络社会初露端倪条件下,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加剧,全球意识的形成,使全球伦理的建构成为可能;全球伦理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一个适应全球化潮流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来看,超越全球伦理两难处境的努力,又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1993年 ,“世界宗教议会”发表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自此 ,全球伦理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成为 90年代伦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对全球伦理在概念上各有提法 ,大致有8种 :1.“普遍伦理” ;2 .“普世伦理” ;3.“全球伦理” ;4 .“世界伦理” ;5.“世界道德” ;6.“底线伦理” ;7.“全球意识伦理” ;8.“普适伦理”。一、对普遍伦理持赞同态度的观点在国外 ,首先倡导全球伦理的是孔汉思博士。他说 :“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 ,……是由所有宗教…  相似文献   

6.
全球治理是基于一定伦理共识的全球协调行动,其深入推进日益需要全球伦理。全球社会的共生依存性以及全球治理的实践推进为全球伦理奠定了基础,但一定要区分理想层面与现实层面、意识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全球伦理。从现实维度看,全球治理中的全球伦理在其伦理目标、伦理特性、伦理内涵和伦理过程等要素方面应该更具包容性。从实践路径看,需要在强化全球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上培育责任伦理,在推动全球交流互动中增进对话伦理,更要在解决全球现实问题中逐步形成正义伦理。  相似文献   

7.
哲  学论存在论境域中的共产主义卜祥记 (1- 1)………准确认知与时俱进的科学社会主义观黄  (1- 7)…………………………………当代哲学关于人的问题的新思考俞吾金 (1- 10 )…………………………………“全球伦理”的两难崔建霞 孙美堂 (1- 17)………伦理文化情境与经济行为杨桂森 (1- 2 1)…………《周易》“时”“位”观与中华人格张 宜 (1- 2 5 )……从巫仪文化到实践理性———以《周易》和“三礼”为视镜王 锟 (1- 33)…………………………………从批判人的异化到寻求人的自由与解放———论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伏涤修 (2 - …  相似文献   

8.
中国能为"全球经济伦理"做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禾 《河北学刊》2001,21(3):19-23
本文首先探讨了全球经济伦理的根据和可能条件,随后分析了全球经济伦理与西方经济伦理的关系,最后还就中国对全球经济伦理可能的贡献发表了看法.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争取中国在全球经济伦理问题上的发言权,是我们不可让与的权利.中国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者应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伦理研究,对全球经济伦理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政治伦理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根本价值取向。随着血缘关系在政治生活领域的渗透,统治者把家庭伦理移植到政治生活范畴,建立起一整套诸如“忠孝一体”、“宗法礼制”等“以德治国”、“以礼治国”的伦理规范,从而通过树立“君父权威”实践并强化其中央专制集权统治,最终导致公权私化、家国一体。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01,(4)
陆晓禾在《河北学刊》2 0 0 1年第 3期撰文《中国能为“全球经济伦理”做什么》指出 ,“全球经济伦理”指的是人们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共同行为准则 ,它是受到多元文化经济传统支持的“交迭共识”。从中国角度来看 ,全球经济伦理应该是受到中国伦理传统支持又为世界其它国家和文化传统所认可的经济伦理。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只是忧心忡忡地旁观“朝全球经济伦理”发展 ,担心“全球经济伦理”的西方化 ,而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伦理建设 ,争取中国在全球经济伦理问题上的发言权 ,把它看作是我们不可让与的权利。同时 ,参与是必要的形式和途…  相似文献   

11.
伦理之“道”是体现在各种实存的伦理关系之中的“道”,随现实伦理关系的改变而改变。个体之“德”是不断获得与修正伦理之“道”的动态过程,最终转化为自身的德性。二者的相互转换遵循“伦理关系—道—个体—德—伦理关系”的循环路线,群体与个体各自发挥不同的重要作用,共同推动“道”与“德”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政治伦理是政治和谐之应当。对政治伦理的考察可以从政治伦理价值、政治伦理原则和政治伦理规范三个方面入手。“三个代表”思想具有政治伦理的特性 ,“三个代表”的价值目标是政治伦理价值在阶级社会里最充分的体现 ,“三个代表”思想中有关执政的原则要求充分体现政治伦理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四、评孔汉思的“普遍伦理”20世纪90年代 ,国际上一个“走向普遍伦理”和促成“世界伦理宣言”的风潮日渐高涨。早在1991年 ,当代普遍伦理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德国著名神学家孔汉思 ,在他的新作《全球责任———寻求新世界伦理》中提出“普遍伦理”或“全球伦理”的问题。孔汉思认为 ,当今世界面临着种种危机 ,只有靠“全球伦理”才能拯救人类 ,“科学技术和哲学都无济于事”①。1993年8月 ,为纪念“世界宗教议会”召开一百周年 ,来自世界各地的120多个宗教团体的代表参加了在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在大会上讨论、…  相似文献   

14.
高振岗 《人文杂志》2005,4(6):49-53
全球伦理是宗教界人士对全球化浪潮所引发的现实矛盾的一种理论回应,它的提出激发了世人对道德不良现状改观的心理预期.但是,由于全球伦理不仅在理论上有缺陷,在方法上有简单化、片面化倾向,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无法绕开的多重路障.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事实存在,成为全球伦理难逃乌托邦的历史宿命之根本症结.  相似文献   

15.
陈科华 《河北学刊》2004,24(6):46-49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如果道德生活采取“应然”的形式 ,必定要受到来自人性内部和多元文化外部的双重挑战 ;而“可能生活”对伦理境遇的强调 ,一方面消解了“应然生活”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另一方面则可能走向伦理相对主义。所以 ,提倡一种“中道生活” ,有利于走出“应然生活”与“可能生活”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16.
"合宜性"及其伦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宜性”是亚当·斯密一个具有独特话语意义的词汇,是对人的行为(包括经济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和价值判断的伦理尺度。人类社会以“合宜性”为标准,通过“公正的旁观者”对他人和自我行为的道德评价来维系整个社会在伦理观念中的“一致的估价”,从而调和利己主义与同情心的矛盾,实现“自我赞同”向具有合宜性的“社会赞同”的过渡。“合宜性”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它有着深刻的个体自我伦理、社会经济伦理以及生态环境伦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球伦理得以顺利的构建取决于现实问题的关注度。全球伦理的客观基础是“活”的现实生活世界 ,利己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是构建全球伦理的现实障碍 ,诸如生态、经济、文化、政治等因素是全球伦理必须予以考虑的现实因子。  相似文献   

18.
何爱国 《江淮论坛》2006,2(4):83-87
陈独秀沿着20世纪初的“新民”思路,认为“现代爱国主义”之“真义”,就是自觉成为“理性的现代公民”,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国人“爱国主义”观念的更新,对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伦理建设、公民教育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球伦理是近些年来学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构建全球伦理需要从不甩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对于“全球伦理”的建构提供了极有意义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如何超越死亡,达致永恒?儒家力主、力行最大限度地敦睦伦理,以期圆满伦理,贯通和绵延伦理之河。为此要求有起码保证,使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伦理间关系融洽,良性互动。其要件之一是伦理豁免:当伦理、法律关系因交集而陷入两难,主体在履行伦理义务、法律义务间陷入两难之际,法律规定,主体有权利适度免除其部分法律义务,圆满履行其伦理义务;被免除的、对他人和国家社会的那部分法律义务则或由该主体推后履行,或由国家社会交由其他主体履行,由此在伦理、法律之间解决两难,达到两全。伦理是永恒的,伦理豁免从制度上保证伦理臻于圆满、贯通和绵延,就从社会结构、个人美德两方面为永恒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