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忠恕思想的真谛,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正确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必须走出三个误区:一是要"多让古人说话",走出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意的误区;二是具体地分析其局限性,走出把其局限性简单等同于其阶级性和欺骗性的误区;三是客观中肯地评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价值,走出拔高其现代价值的误区。走出这三个误区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真谛,更有利于我们借鉴这一思想治疗化解当今世界危机。  相似文献   

2.
新型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建设的目标应该是有助于充分发挥出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其角色实体方面是国家(地区)软实力的策源地,党和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其组织运行层面是高效运转的自组织。其建设内容包括促进开放,积极从其他系统中汲取物质、能量、信息;鼓励创新,使系统远离平衡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使自组织与被组织有机结合,有效利用涨落。  相似文献   

3.
措施一救助管理规范化严格甄别,微笑服务。接待,是救助管理工作的第一道关口,在这一环节上,如何做好"救助该救助的人"?一是凭借工作经验甄别。通过"看"、"听"、"问"来甄别,即看其着装打扮、形体特征、携带物品等外观情况,初步确定身份;听其介绍个人情况,根据口音方言确定其流出地;问其求助理由,核定是否符合救助条件。二是利用公安户籍网甄别。  相似文献   

4.
论"民本"之真与"民主"之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现已成为学界炙手可热的议题之一.通常,学者们先会充分论证"民本"思想的精华,其现实意义,其与"民主"思想的相似点、相互关系,继而也总忘不了郑重提醒世人,"民本"与"民主"有天壤之别.如此分析"民本"与"民主",自有其道理;但"民主"固然美好,却无法具体操作,无法真正兑现,不免流于水中月、镜中花;反之,"民本"虽层次不高,不彻底、不完美,却有可能操作,有可能落到实处,而且也可能与时俱进.以此而论,"民本"反胜"民主".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10):176-178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定位要求与特殊内涵。即:营造自身特色的"学术"气氛;形成特殊的"实践"氛围;让"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有机结合,达到相互渗透与融合、相互影响与作用,使"学术"气氛沾染"实践"意味,使"实践"氛围渗透"学术"色彩。  相似文献   

6.
《今日辽宁》2011,(1):1-3
"追赶"正未有穷期如果把"十一五"期间中国区域经济的竞争比作一场长跑,那么辽宁一直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我们前面的目标,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我们长远的追求,是早日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站在"十一五"与"十二五"的交接点,在行进中审视,发现辽宁已然处于全新的竞争格局中,其方位,其状态,其后劲,都令人刮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8):14-17
"一带一路"战略以"和平、合作、发展、共赢"为其核心理念;以"政策相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以"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和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为主要使命。其现实意义体现在:是应对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重大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举措;为边海防事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8.
文学意象思维是"物境"、"情境"、"意境"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诗之物境,即了见其象,主体"看到"观照中的一切象,将有机统一的审美意象体系熟视于胸、历历在目;诗之情境,即深入其情,饱含情感地观照"象",作者情感体验的独特性,又会影响其创作意象思维的独特性,情中景、景中情不能与客观之理相提并论;诗之意境,即妙得其真,主体所见之象并不是一般的直观感性之象,而是妙得其真之象,它是生命律动的真诚表现,是溶于情,与象融合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李波  赵丽 《社科纵横》2014,(9):107-110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入世情怀与执著精神的重要体现,存在着高扬道德理想主义的一面;但同时孔子还具有"知其可而为之"与"知其不可而不为"的灵活应对现实的另一面;所求在我、达人知命是其人格言行的内在思想基础。孔子的入世情怀与执著精神对于当下社会风气的培养和国民品格的形塑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雷 《社会工作》2012,(9):4-7,43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丰富的内涵。细加分析可以发现,其要点有五:"乡村破坏"是乡村建设的直接起因";救济乡村"与"创造新文化"是乡村建设的意义所在;促使农民自觉与构建新型的乡村组织是乡村建设的"顶要紧点",也是其逻辑起点;乡村建设需要认知和陶炼民族精神;"依附政权"与"乡村不动"是乡村建设的两大难处。视孔子一派的"理性"为救世良方,走社会改良主义的道路,从大处着眼(民族自救),从小处入手(乡村建设),通过乡村建设达成民族自救,是其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黄埔军校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桂林 《学术交流》2002,(5):144-146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时 ,为制定和实施政治教育制度、激发学生官兵的政治热情、营造浓烈的革命气氛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今天政治工作者仍有启迪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袁敏 《唐都学刊》2010,26(1):72-74
薛道衡历仕北齐、北周而入隋,进入其文学创作的高峰,其代表性的作品几乎都作于此时,为隋代文宗。然而其生平创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现存诗文作品与出土文物可补正史记载之不足。围绕其生卒年、生平事迹补遗、重要作品系年三个问题展开分析,可以纠正以往文献的舛误。  相似文献   

13.
崔积宝 《学术交流》2001,(4):118-121
<三国演义>中的鲁肃不仅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谋略家,而且是富有实际经验的政治家.他能在危难面前,挺身而出,迅速行动,不失时机.他常常是一副温厚良善的态度,有时几近木讷,实际是善于妥协,极能成事.在吴蜀联盟的战略上他坚如磐石,他的存在决定着吴蜀联盟的存在,亦即意味着吴国的存在和魏蜀吴三国均势的存在.他"荐统以助刘"的行为有着动人的光彩,他具有超时脱俗的人才观念.  相似文献   

14.
宋濂"文""道"思想及其婺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元末明初天下纷争之际,宋濂作为浙东之士,受婺州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强调并论述了文道合一。宋濂注重经世致用,强调文人的社会责任感,这一思想有着明显的婺学烙印。其婺学渊源有非常清晰的传承,宋濂在婺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宋濂和刘基因与朱元璋的君臣遇合,将婺学的内核思想提升到一种文化政策和官方意识形态,对明初文化制度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胡忆红 《唐都学刊》2011,27(2):82-85
刘蓉是晚清政治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其仕宦生涯与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社会背景大有关系。他署理陕西巡抚期间,察吏安民,汰劣黜庸,政绩名声甚好,但由于性格刚直,与官场流俗相忤,先后与陕西按察使张集馨、继任巡抚乔松年发生交恶构怨,又遭到翰林院编修蔡寿祺、内阁侍读学士陈廷经的诬告,最后罢职而去。从中可以看出湘系集团与清廷及其他地方势力的离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
白爱平 《唐都学刊》2006,22(3):11-13
贾岛出家及还俗的时间地点问题是贾岛生平仕历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现有史料记载以及贾岛等人诗文的考证分析,可知贾岛贞元九年(793)在北岳恒山出家为僧,时年15岁。后曾住洛阳石楼及嵩山一带。贞元十七年(801)在石楼与韩愈初次相识。元和六年(811)春在洛阳又遇到时任河南县令的韩愈,同年秋跟随韩愈赴长安准备应进士举,但并未马上还俗。冬十一月返回家乡范阳,处理僧俗事务。至迟于次年即元和七年(812)春还俗并参加进士考试,时年34岁。  相似文献   

17.
Caleb Perry Patterson was a leader in the discipline of political science during a long career. He is remembered as the founder of the 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honor society, Pi Sigma Alpha, and as a charter founder of the Southwester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now the Southwestern Social Science Association). Both were founded a century ago, in 1920. While his role in founding those organizations is one of his legacies, his career was much more than that. He was a notable educator, an activist in the politics of his time, and a prolific scholar. He used an oratorical presentation style to inspire generations of students, and through promotion of constitutional values, he encouraged independence of thought. One prominent Texas political observer summed up his impact as encouraging students of all political stripes to “love the thing that is America” and to provide critical thinking during the McCarthy Era. With Patterson as his reference, he conclud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can save us is the professors, really.”  相似文献   

18.
张国俊  雷电 《唐都学刊》2012,28(1):23-29
作为革命者的柳青,他是合格的,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但是作为艺术家的柳青,则是有严重之不足的。他自觉地进行思想改造,其结果是令自己成为了至诚的革命者;他长期地深入生活,其结果是令自己更坚定地为元产阶级政治服务;他遭遇“文革”的灾难,其结果是令自己固守“生活本位”的文学观念;他晚年对《创业史》进行了修改,其的结果是把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推向了概念化和虚假化。  相似文献   

19.
"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一种后马克思的都市化乌托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斐伏尔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谓"后马克思哲学思潮"的不自觉推动者。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在《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中所提出的以现代都市日常生活为平台的文化革命概念。他认为,马克思哲学基本上是"过时了"的工业主义、生产主义话语;马克思的经济、政治与文化革命宏观构想仍是一种理性设计范畴。但问题在于,列斐伏尔的总体性文化革命理想却是没有经济基础的"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20.
胡建升 《唐都学刊》2006,22(3):123-126
《诚斋诗话》的成书时间主要有壬午前说和壬午后说两种。笔者根据《诚斋诗话》中的条目内容,结合历史材料和杨万里的生平进行仔细的梳理和考证,以详实的材料证明《诚斋诗话》不可能写于壬午前,而且还进一步对壬午后说给予更为确切的时间界定,认为《诚斋诗话》是杨万里自金陵退居故里后成书的,也就是说其成书时间应该是绍熙三年壬子(1192)年以后。通过界定《诚斋诗话》的成书年代,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此诗话的诗学思想,还详细考述了《诚斋诗话》的诗学思想体系是和杨万里晚年的诗歌理论主张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