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初唐孙过庭所《书谱》,既是一个学习草书的范本,又是一部经典的书论,《书谱》在关于书法的地位、社会功用、书法艺术的内涵、美感,以及书法实践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唐人孙过庭所作的《书谱》是集书论与书法于一体的伟大作品.长期以来,人们对《书谱》所述的书法理论的价值多有评述,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评析《书谱》的语言艺术特征,特别是从其骈体文的特征进行分析,以凸现作者运用语言的高超艺术.  相似文献   

3.
继承与发展的统一,理论与创作的结合,乃是唐代书法辉煌的直接原因。唐代许多书法家,同时也是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及其《书谱》就是一个明证。研读其人其书,不仅于继承传统书法,就是建构今日之书法框架,都有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4.
《书谱》以言简意赅的文辞论述了孙过庭独尊王羲之的书法取向,书法之体、书家的素质及主客观条件.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问题。此书对当今书坛的社会现状及书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便是典型代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书法家,伴随书法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儒家的艺术观在孙过庭的《书谱》里得到了比较完整的继承。《书谱》的书法理想是"中和美",即提倡书法中"情"与"法"、"骨力"与"妍媚"等的和谐统一。《书谱》对书法的人格主义批评也受儒家艺术观的影响。此外,《书谱》"质以代兴"、"异质同妍"的书法风格观也来自儒家美学。  相似文献   

7.
孙过庭《书谱》研究文献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书谱》书法艺术美妙,文字内容理论精深,在书法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2.唐代文献关于孙过庭《书谱》的论述文字简略,却因去孙氏较早,有较大价值。3.宋米芾《书史》最早记载《书谱》的收藏。姜夔《续书谱》“非吴郡指也”,戈守智对《书谱》作文字注释,包世臣全面研究《书谱》的书法艺术与文字内容,却不曾阐发其基本论点。4.解放以后,《书谱》研究由汇集资料、考证、注释走向艺术特点的分析和文字内容、理论体系,思想观点研究,专著和论文陆续问世。5.国外研究成果的引进提供了研究的参照对象,更有利于国内对孙过庭《书谱》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是在法度恢弘、书法家辈出的辉煌时代中撰写出来的,它站在历史的高峰和时代的前沿去观照书法,打破唐代初期为了应付科举考试和官场行文注重法度而失去灵气的书法教育模式,率先提出以情感因素为核心的书法教育学说,系统地阐述了书法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审美的观念和意趣、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等方面的情感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9.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编录的秦、汉案例文书是宝贵的法律文献,具体反映了秦汉法律的实际应用状况和原则,经与云梦睡虎地秦简、龙岗秦简的秦律、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汉律对照研究发现:秦律规定的“毋笞掠而得人情为上”、“笞掠为下”的治狱思想和原则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与治狱实际存在差距;秦律严厉且缺乏弹性,禁止治狱官吏“释法”;秦在对执法官吏进行个人道德及法律教育的同时还重视对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治狱官吏进行表彰;汉初统治者在执行法律过程中存在疑罪从重的倾向,疑罪从轻原则并非始于汉初;汉初严格执行“法时”原则,强调依犯罪时所施行的法律判罪。《奏谳书》直接架起了出土秦律与汉律二者之间关系的桥梁,反映了秦汉法律的继承与发展,为秦末汉初司法制度的演变提供了依据,在秦汉法律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书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野春 《东方论坛》2005,(2):97-102
裴松之<三国志注>是魏晋之际三国史研究的总集,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清代嘉庆以降,考证裴注引书和根据裴注引书编辑索引者已达19家之多.由于研究者均没有完全吸收其以往的成果,也没有确定完整的引书标准,因而研究的结果有多处重复,而数量则由140余种至255种不等.考证结果的巨大差距也导致了普及的混乱.本文在总结以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裴注引书的六条标准,并根据标准辨析裴注引书为抖5种,另有¨则出处不详.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十分重视,大力提倡"重商"思想,坚持"国政与商政并兴",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许多重要经验对我们仍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元哲学意义上的理论,过程思想从其产生的时候开始就以一种隐含的“公理”存在于各种哲学思潮之中。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所彰显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特有向度,也必然地内蕴着这种思想。马克思的过程思想是通过历史、实践和人互相关联的三个关键概念来展开论述的。马克思哲学的立脚点是现实的人,历史和实践都是建立在人的现实活动而展开的,而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现实生活过程,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是处在相应的历史过程之中的。马克思的过程思想从根本上可以说是关于人的存在、发展及其自我实现的过程的思想。过程思想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实质的一个重要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3.
丁文江主张社会平等,反对资本主义剥削,认同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希望社会主义能够实现社会平等。他的“好政府主义”和“新式独裁”的政治主张是以精英政治为基本内容的。丁文江希望通过改良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平等的理想,反对暴力革命,并提出了解决国内政治问题的改良方案。丁文江的政治思想有其局限性,但也有其合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罗斯金的教育背景,是罗斯金艺术思想具有深厚的宗教背景的主要原因。而罗斯金所处的时代背景,为罗斯金艺术思想的展开提供了契机。罗斯金艺术思想具有典型美与活力美的双重性,而他的建筑艺术思想同样具有哥特风格和自然主义的双重性。《建筑的七盏明灯》表达了他的部分建筑艺术思想,他的建筑艺术思想与现代主义运动存在着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论《孙子兵法》的“利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多探讨孙子的军事哲学思想,较少关注孙子的军事伦理思想;少数研究孙子军事伦理思想的著作,对孙子关于"利"的思想又语焉不详.孙子不但重视"利",而且以"利"为"本"."利本"思想是贯穿孙子军事伦理思想的一条主线,具体表现为战略上以"全"求"利",战术上以"权"求"利",管理上以"法"求"利"."利本"思想的实质是军事功利主义.其发端于"举贤而尚功"的齐国文化,是对"胜敌而益强"的军事斗争实践的深刻总结.孙子"利本"思想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影响,它弥补了宋明以来义利之辨的理论缺失,对社会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武德思想是罗尔斯正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但该思想未能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罗尔斯武德思想体系由基本道德理论和基本道德规范两部分组成,武德的基本理论是由万民正义理念表现出来的,其核心是万民正义原则,武德规范则包括军事人道主义、军事爱国主义和军事英雄主义,三者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蚁光炎先生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蚁光炎的社会活动 ,结合作者 (欧阳惠 )的亲历见闻 ,对活跃于上个世纪 30年代的泰国著名华侨领袖蚁光炎的思想发展 ,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文章认为 ,中华传统的伦理观念是蚁光炎乐于积善行德的思想基础 ;而中国文豪鲁迅的思想和泰华进步组织的影响 ,则使他的思想发生飞跃。从单纯的慈善家、爱国者变为英勇无畏的抗日侨领。文章还分析了蚁光炎的思想特征 ,指出其独立、超前的思想观念 ,实际上代表了当时中国政坛“第三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18.
对法家人性思想的讨论,历来以"性恶论"在中国道德思想史上得到定位。其实,这是臆想定式惹的祸。原典昭示,法家是自然需要人性论的推重者,以趋利避害为内容;在人性动态的历程里,最为活跃的因子是自为之心,而非为他之情,指望依靠人自身本性的发展来提升社会秩序的和谐程度显然是不可能的;从人的不得为非开始,设定法度遏制的功能,来调适人本性的动态发展的合理性,实现民众生活的富足、社会的强大和稳定。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的旗帜,在政治思想方面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将其“公共心”思想、“公仆”意识及重视党员素质的观念,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廉政理论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政治民主化和党员素质建设的道路,从而在根本属性上保证了党的廉政廉洁,使党的各项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