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阜新地区发现发掘了辽代契丹族壁画墓,主要有西山村辽墓壁画、辽许王壁画墓、黄家沟辽墓壁画、平顶山辽墓壁画、平安地辽墓壁画、关山萧和家族墓壁画、烧锅营子萧墓壁画、萧图古辞家族墓壁画、木头沟石板壁画墓、马家壁画墓、程沟辽墓壁画,为研究辽代契丹族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当今人们研究辽代社会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佐证。不仅反映了辽代丧葬习俗,而且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反映了辽代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揭示了契丹人汉化与辽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折射出契丹民族精神;展示了契丹民族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2.
考古发现揭示,聚族而葬且形制多样的宣化辽代家族墓地体现了中原汉民族传统的葬俗及北宋时期中原地区常见的墓葬构筑形式。宣化辽墓的墓葬结构及墓葬形式演变规律与北宋时期中原地区墓葬极度相似,均为仿木结构的砖室墓,墓室平面经历了从方形、圆形向多角形的转变。宣化辽墓丰富的壁画装饰从不同方面印证了汉与契丹文化的交流与混融,散乐图的内容是中原王朝宫廷雅乐的具体再现,车马出行图是汉与契丹文化交融的实例,备茶图则是汉民族生活习俗的生动再现。壁画中契丹人与汉人协同劳作与和睦相处的画面,反映了汉与契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宣化辽墓随葬品丰富,很明显采用了厚葬的形式,这与中原地区宋墓采用薄葬差异明显,但墓葬中出现了产自中原地区的瓷器,反映了宋辽两地经贸往来的历史事实。墓志铭记载宣化辽墓主人张氏家族与契丹皇族耶律氏通婚,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契丹人对汉文化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3.
通辽地区辽代墓葬遗存丰富,其中墓葬仿木构装饰的演变存在一定的规律。在搜集、归纳通辽地区辽代墓葬仿木构装饰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斗栱、门额、屋脊三个重点部位的形制变化分析它们的时代特征。将通辽地区辽代墓葬仿木构装饰与辽代砖塔造型进行对比,多角形辽代墓葬仿木构装饰的发展受地面辽塔的影响;将通辽地区辽墓仿木构装饰与辽上京道地区和辽东京道地区辽墓仿木构装饰进行对比,通辽地区辽墓仿木构装饰的来源包括由辽上京道地区传入和由辽东京道地区传入。从文化因素视角分析,辽墓仿木构装饰既是契丹努力吸收汉文化的结果,也是北方民族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历史案例。  相似文献   

4.
1969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山嘴子公社毛布沟村(今属翁牛特旗乌丹镇)发现了辽墓。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今赤峰市博物馆前身)的于庚寅、苏赫、项春松等随即赶往现场清理发掘。发掘工作持续到第二年6月才结束。经发掘探明,这是一个共有4座辽墓的家族墓群。1969年9月,在一号墓出土了契丹小字《故耶律氏铭石》,为了庆祝这一重大发现,发掘者们还杀了一只羊,饱餐一顿。  相似文献   

5.
阜新地区出土了众多辽墓壁画,其中具代表性的有四家子辽墓壁画、平顶山辽墓壁画、平安地辽墓壁画、关山辽萧和墓壁画以及黄家沟辽墓壁画等。这些壁画的内容题材、图像样式和艺术特色突出展现了契丹的民族特色和风俗性,其绘画的风格技法、构图布局充分展现了辽代绘画成熟高超的艺术水平,形象生动地折射出独具特色与魅力的契丹历史文化内涵,涉及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库伦辽墓群位于哲盟最南端的库伦旗奈林稿乡前勿力布格村西南。南滨新开河,与辽宁彰武、阜新两县隔水相望,北面丘陵高地,风景秀丽,是辽代懿州契丹贵族的寝葬之地。如今,村内、外瓦砾到处可见,初步探明,地下有辽墓八十余座。可以想像一千年前,该地祭堂遍地,香火不息的盛况。一九八0年哲盟博物馆在此地挖掘其中两座辽墓。编号为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墓出土一件胡人驯狮琥珀佩饰,无论从其所用材料——琥珀,还是与其类似的兼具胡人与狮子形象的出土物品来看,都反映了西方文化因素对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辽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过去的传统观点认为,辽代陶瓷业发展过程中是集中原宋王朝的进口和影响发展的。近年来,通过契丹考古事业的发展特别在赤峰地区发现了大量辽代遗址和墓葬,出土了辽代一批精品,同时还在赤峰地区数十处发现辽代瓷窑遗址。主要有:猴头沟缸瓦窑;巴林左旗林东上京临潢府故城窑址;辽上京临潢府故城南山窑址;东白音高洛屯辽瓷窑址。近年在辽墓和辽代遗址中出土大量的陶瓷器,给我们研究辽代瓷业发展不断增加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辽代墓室壁画的大量发现,展现了辽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对所发现的辽墓壁画绘制的人物形象的服饰,从形制、质料、图案、颜色、佩饰等方面,来探讨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契丹服饰体现了契丹民族效法大自然,与游猎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也体现了契丹民族与中原文化交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北镇县与义县接壤的地方,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医巫阊山,高达八百六十余米。山上群峰侧立,山旁迭峦起伏,是我国东北地区三大名山之一。每当游人览此胜境,乘兴漫步旷野,总会忆及曾在这名山脚下,有一座契丹王子墓。墓中埋葬着终生响往汉族文明,诗词书画全能的辽  相似文献   

11.
辽朝疆域辽阔,声威远被,在科技文化方面也有建树。宣化辽墓中绘制的星图构图完美,以中国二十八宿为主,又明确采用了西方的黄道十二宫概念,表现出中西合璧的性质,很有特色,反映了辽代天文学的成就。辽人精于天文术数之学,辽代的历算在继承中原传统的基础上,吸纳西方的天文历算知识,在当时比较先进,甚至优于宋历。辽朝与中亚、西亚建立了顺畅的联系,相互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辽代的天文历法自然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同时契丹中原文化也远播于中亚和西亚,甚至欧洲。  相似文献   

12.
解放营子江代壁画墓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南三十余公里处,根据发掘材料该墓相对年代在辽中期以后至道宗初年,此时辽宋已签订“澶渊之盟”,边境趋于和平,战事较少,这时辽代的丝织业虽不如宋朝发达,但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本文通过对解放营子辽代壁画墓出土丝织物的分析。根据出土丝织品残片的纺织工艺、印染技术和刺绣风格,认为赤峰位近中原,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特别是大批汉人工匠进入辽地后,对辽代纺织业形成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解放营子辽代壁画墓出土的丝织品无一不留下浓郁的唐宋风格.又由于各民族文化互相渗透,在花纹图案和印染着色上又有契丹民族自己的偏爱.由于这些丝织品大多属辽地工匠所织造,因此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辽代丝织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4月至 1 0月 ,辽宁省考古队在阜新县关山挖掘了九座辽墓 ,出土了六方辽代后族墓志铭。考之辽史及出土墓志铭 ,可较详实确切地看到辽代后族的历史活动及对阜新的影响 ,有些方面甚至可以补证、修订辽史。  相似文献   

14.
鸟居龙藏是日本近代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其学术生涯后期致力于辽代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画像石墓则是其研究的重点。1942年,鸟居龙藏在燕京大学出版《辽代画像石墓》一书,汇集了鸟居氏对鞍山地区辽画像石墓的历次调查成果,认为这些画像石展现了契丹风俗、佛教典故、二十四孝故事、西游记故事等诸多场景。其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但其判断亦有不准确之处。本文在译注《辽代画像石墓》的基础上,考述鸟居龙藏对辽代遗存的调查行实,评介《辽代画像石墓》的主旨内容。  相似文献   

15.
1977年以来,在甘肃武威西郊、西关一带,先后发现7座西夏火葬墓,出土木板画35幅,为我们了解西夏的社会生活和绘画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实地考察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对这批木板画与西夏其它艺术形式及中原艺术的对比联系,分析这种独特葬俗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征,这就是其既承袭中原写实画风,也可以找到中亚回鹘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据《光明日报》2006年4月30日报道,陕西韩城梁带村26号墓为“甲”字形大墓,墓道长26米,墓室长7米,宽5.8米。在26号墓中同样发现了数目可观的精美随葬品,包括22件铜礼器、六件“弄器”和多组组玉佩饰。值得一提的是,26号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高50厘米的铜方壶益盖内侧铸有铭,为确定梁带村墓地的国别又提供了新的证据,而作为玩物的“弄器”的出土,不但体现了北方草原化与中原化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墓主人生前奢华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契丹文化渊源地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正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接壤地。契丹人从游牧到定居,再到从事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等,都伴随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辽上京临潢府是首个从草原崛起的大型城市,而现在的辽上京博物馆则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以展览辽代皇城为主题的博物馆。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的壁画和墓志是其特色。辽上京博物馆收藏的滴水壶辽墓壁画是辽代壁画代表性作品。另馆藏的20多方墓志中,韩氏家族墓志是馆藏精品之一。这些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更是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1986年和2007年洛阳市涧西区和吉利区出土的两座时代为公元3—4世纪的墓葬进行了重新探讨。通过对其文化特征及其历史背景的分析,该文认为这是两座带有鲜卑文化特征并兼有中原文化因素的墓葬。从这两座墓葬包含的文化信息中可以探知公元3—4世纪时期草原民族在中原的活动足迹,以及鲜卑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辽代壁画作为墓葬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为装饰,更多为反映墓主人的生前生活而绘制。它不仅从出行、狩猎、放牧、宴饮、风景等多个方面描绘出了当时辽代人民生活的画卷,也反映了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赤峰市敖汉地区发现的辽代遗址众多,其中辽代壁画不但数量较多并且大都保存比较完整,敖汉地区辽墓壁画的内容丰富,除了辽墓壁画中经常出现的出行、狩猎、风景图之外,还有许多内容精彩的场景图,是辽墓壁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辽代墓葬,其形式除有汉族人的定型墓葬外,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墓葬。其早期墓室按平面区分有圆型和方型,有两个短小的耳室和墓道,发现的殉葬品当为辽代早期文物;中期,墓室的平面及墓顶仍然是圆形,也有墓室平面作方形的,墓顶为圆形的,其特点是耳室较大,墓道较早期的作长式墓道,成为和主室相连的形式,耳室开始向墓道的两侧发展;晚期,由于契丹民族对佛教的崇拜,也影响到人死后的处理,往往采用佛教的礼仪进行埋葬。这个时期的墓葬形式除了仍然保持民族固有的“蒙古包”式外,其耳室改成为圆形耳室,并有敞口的墓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