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贵昌 《职业》2007,(18):22-23
作为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学生以心理辅导,当好学生的"心理参谋",对工作的成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及时准确地观察、发现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找出他们的心理"病因",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
王广军 《职业》2013,(32):78-78
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对学习的迫切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运用“学习的正迁移”,及时反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育人”上来,实现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心理育人体系,切实提升心理育人的实效性。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核心,统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凝聚心理健康教育力量,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心理育人体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个性。文章首先对“三全育人”视域下心理育人工作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分析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高职院校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开展心理育人的策略。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广西中职学校心理疏导工作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中职学校心理疏导工作存在的实效性不强、心理疏导师资缺乏、家长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探讨以中职学生为主体,以“校领导—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委员—家长”为主线的“六位一体”立体化心理疏导网络体系,以期不断提升中职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顺利成才、服务社会的基础,高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安全事故发生。为了更好的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确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理念、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长效机制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6.
黄丽聪  李威 《职业》2023,(24):81-83
建立中职生心理健康档案,有利于学校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案,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本文从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中职院校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一步探讨心理教师、班主任、专业授课教师如何运用学生心理档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代老年》2011,(11):5-5
天津“许云鹤案”尚未尘埃落定,福州、武汉等地接连发生的老人摔倒而无人帮扶事件,再次引发热议。综观这些议论不难发现,仅从道德和心理角度来看,几乎没有人对路遇伤病者应及时施以援手持否定意见,所谓的“纠结”在于,救助伤病者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时韵 《现代交际》2011,(11):5-6
“80后”辅导员遇上“90后”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新挑战。“9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心理和认知上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80后”辅导员自身素质有其优势和弱点,他们在工作中要扬长避短,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创新的工作方式谱写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当今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主要是面临“00后”学生,成长于网络新时代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于医学院校“00后”学生特点,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加强对“00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教育,提高日常工作管理能力,借助网络平台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为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养提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一、学生辅导员助理的定位 高校学生辅导员助理首先是学生,不管其从事何种活动,扮演何种角色,学习是首要任务.高校辅导员助理是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辅导员而言,辅导员助理是其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能及时、准确地落实辅导员的意图,配合完成各项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情况并反馈;对学生而言,辅导员助理是学长,是大学生活的引路人,能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指导学生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灾难后,生命救援在和时间赛跑,而心理救援在和时l司拔河。“如果发现伤员或者死难者家属有愤怒情绪,就让他们尽量地发泄出来,等他们心理稳定后再做心理危机干预,这要当做一项纪律来执行。”作为“7·23”温州动车组事故心理干预组组长,著名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赵国秋在事发第二天就带专家团队赶到了温州,组成了浙江省、温州市两级心理危机干预组进驻温州的各大医院,展开伤病员心理评估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分化的大环境下,许多新问题也出现在高校学生学业、生活、思想、工作等方方面面。因此,现阶段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除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延伸到心理辅导能力、职业规划和指导等能力。各大高校辅导员的常规工作中不仅增加了心理辅导工作,而且要及时调节自身的压力、消化不良的信息垃圾,以饱满、积极的状态去教育学生,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独立学院专职班主任“四导结合”工作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云超 《职业时空》2009,5(7):82-83
独立学院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独立学院应实行专职班主任制度,对学生要进行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对教师要进行教学督导。通过“四导结合”,才能全面做好独立学院的学生工作,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高职院校的问题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多学科的视野剖析了问题学生的主要特征。同时,附以个案分析的方式,对“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心理指导等提出了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15.
赵慧 《职业时空》2009,5(5):56-57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必须摒除教学层次不分明、与专业知识脱节、学生应试心理严重和偏重上网娱乐等弊端,对教学要进行不断创新,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模块,从而达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真正地为职业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盖兵 《职业》2011,(6):67-67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中存在着一些消极心理,这消极心理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就这一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厌学心理的调适厌学现象是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消极心理,原因大概有如下几方面:第一,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不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将来的就业“用非所”、“学而无用”。  相似文献   

17.
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学生升学为主要目标,学校的主管部门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标准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升学这根指挥棒转,党的教育方针不能得到全面贯彻,学生不能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发展,近些年来还伴生了诸如“学生择校”、“学生借读”、学校办“尖子班”等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进行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素质,一般地说应该包括:思想和政治素质、道德和品质素质、文化和科学素质、技能和能力素质、身体和心理素…  相似文献   

18.
过程教学法强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把写作看做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始终监控与指导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具体指导写作的每一步。重视学生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是一个“发现意义、创造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环境的变化与不能及时适应,加上当前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无形中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诸多心理压力。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过程中发现:在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中,近半数表现为情感上的问题。因此,情感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我们从事学生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要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向着积极的情绪发展,为其圆满完成大学学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助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对待学生耐心温和,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关心、帮助学生,及时为他们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发现缺点时用火热的心肠去感化他们,使学生体会到老师是他们的亲密的朋友,就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自己参加十余年的工作中感悟到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