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溧水县紧紧围绕“四大战略”、“五个不动摇”的总体发展思路.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机关服务水平.推动“三个发展”.全县经济呈现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一五”期间.溧水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主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四年在全市区县保持第一、在苏南板块保持第一。五年翻两番的目标提前一年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持续高位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5年的3.61亿元提高到去年的20亿元.年均增长40.8%.绝对值从全省51个县市中的第35位跃升至25位.去年人均值从第15位提高到第7位。  相似文献   

2.
溧水县永阳镇围绕“十一五”末在全市率先实现工业销售过百亿元镇的目标。综合实力得到快速提升。2006年.全镇工业销售收入达34亿元.同比增长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财政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增值税指标增幅达60%,在全市涉农街道综合实力排名中列第六位。今年.继续全力打造“四大品牌”.强势推进工业发展。2007年1—3月,全镇完成工业开票销售、工业固定资产投入、财政收入达到9.31亿元、2.5亿元、512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4.8%、204.1%、45.1%。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07,(16):10-10
今年上半年.下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59131亿元,增长15.3%:全口径财政收入又创新高,达10.02亿元.增长31.3%:一般预算收入达5.24亿元.增长36.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73元,增长24.4%。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涉及我区的四大类17项18条指标除2项外.其它都已达标或达到序时进度。  相似文献   

4.
江宣 《金陵瞭望》2010,(11):35-36
一组数据展示出南京市江宁区的领跑业绩:2009年.江宁实现GDP5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地方财政总收人120.9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5%和30.1%。  相似文献   

5.
盛李锐 《华人时刊》2007,(11):118-119
对于江苏睢宁,蒋国星的到来是一件幸事。或许睢宁的发展,从今年上半年各项指标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得更加清晰:主要经济指标基本相当于2004年全年水平,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加分别高于GDP增幅17.5和21.5个百分点;全县新引进县外资金20.14亿元,增长79.7%;新增协议注册外资1845万美元,增长3.6倍;规模以上投资14.8亿元,  相似文献   

6.
王登华 《金陵瞭望》2011,(19):46-46
2011年上半年.江宁区财政局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主动支持全区“四大行动”战略.服务“两个率先”.按照“收入到位、分配到位、服务到位、监督到位”总体要求。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09.1亿元.占预算的58.3%.同比增长40.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6.6亿元。占预算的53.1%.同比增长28.4%.真正实现收入目标“硬过半”,为全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江海纵横》2010,(3):F0002-F0002
2009年,全市国税工作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主题,进一步突出组织收入工作,突出优化税收服务,突出制度机制建设,突出国税文化引领,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国税工作任务。全年完成国税收入190.36亿元,同比增长10.12%,其中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45亿元,  相似文献   

8.
臧正金 《金陵瞭望》2011,(19):13-14
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栖霞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创造了栖霞历史上又一个黄金发展期。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是2004年的2.7倍,人均超过1万美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582亿元.是2004年的2.5倍.位居全市前列;财政总收入突破7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33.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3%、18.6%。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以来,如皋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保增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一季度,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1亿元,增长15.1%;完成财政收入10.09亿元,增长18.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26亿元,增长20.7%,两项增幅均居南通六  相似文献   

10.
预计2007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60亿元,增长1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6000美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0亿元,增长15.6%。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启东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规划引领跨越发展,以结构优化促进持续发展,以科技进步推动创新发展,以共同富裕谋求和谐发展,以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发展,既追求发展的速度,又追求发展的质量,努力实现启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3亿元,增长16%;实现预算内财政收入26.2亿元,增长30.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2亿元,增长3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小康核心指标位列苏中苏北各县市前列。  相似文献   

12.
去年年底以来,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市捷报频传:2009年,全市引进外资1254万美元,完成任务的250.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03亿元,同比增长59.66%,增幅创3年来新高;其中,完成技改项目139个,完成投资10.5亿元,增长192.36%,是近年来该市技改力度最大、资金投入最多的一年;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69个,完成投资25.16亿元,是近年来实施项目数最多、投资额最大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9元,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江苏省常州市春江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务实工作,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完成财政收入4.87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9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435元,比上年增长12%,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正徐州经济社会发展在2012年呈现逆势而上、协调推进的良好态势。逆势而上主要表现为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经济增长全省领先、综合实力争先进位。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7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4000亿元、增长13%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5亿元以上、增长15%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  相似文献   

15.
姜龙 《江海纵横》2005,(3):55-56
2004年1-9月,全市合同利用外资达3.24亿美元,同比增长61.5%,实际到帐外资1.22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了91%,超过了2003年全年的引资总量,提前3个月完成了南通市下达的外资全年考核目标,在南通六县(市)名列第一。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已有外资企业近1000家,合同利用外资总量超过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4.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廖进 《金陵瞭望》2007,(19):25-25
据统计,2004至2006年,是南京全面小康进程最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最高、产业竞争力提升最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多、城市特色塑造最突出、生态环境改善最见效、协调发展格局最明显的时期之一。与2003年相比,2006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达2774亿元和603.9亿元,年均增长15.6%和19%;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对照省制定的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已有21个指标达标。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综合实力城市”评比中,南京位居第7名;经济总量在副省级城市排名由第9位上升至第6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排第2位;投资环境位居全国“百佳”城市第5位。  相似文献   

17.
《华人时刊》2007,(5):116-117
2006年,江苏省常州市春江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务实工作,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完成财政收入4.87亿元,比上午增长31.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9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435元,比上年增长12%,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8.
《金陵瞭望》2009,(18):46-47
市农林局紧紧围绕“保全市经济增长、保全市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韵主线.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3.55亿元.同比增长11.5%.农民人均来自一产的收入增加142元.同比增长6.4%。  相似文献   

19.
“自古彭城列九州”。徐州古称彭城,有5000多年的历史,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东临黄海,西襟中原,北扼齐鲁,南屏江淮,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具有东靠西移、南北对接的战略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 以来,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市地位不断提高。1996年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列第35位。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第三个翻番。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44.5亿元,财政收入47.6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2%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镇江市服务业稳步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结构日臻完善、规模不断扩大、总量有效扩张、从业人员大幅增加.对于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性消费、推动一、二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第三产业成为GDP和财政增长的主要拉动力。200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42亿元,占GDP比重36.4%,增幅16.5%.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