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从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数据入手 ,对影响这个特殊群体的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加以概括和分析 ,从而构建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评估的理论框架 ,并探讨改善和提高生活不能自理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晶 《西北人口》2007,28(1):67-70,75
本文针对城市居家老人的需要和特点,从评估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六个维度即经济状况与消费水平、居住条件与家庭设施、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闲暇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方面入手,深入开发了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数据资料,使用分等级加权评分法综合评估了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以及分性别和年龄的老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家老年人主观生活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晶 《西北人口》2009,30(1):67-71
本文根据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评价的若干指标,对上海城市居家老人分事件类别的主观满意度及其整体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城市居家老人各生活质量因素对整体生活主观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响整体生活满意度评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状况因素、身体健康因素、心理健康因素、社会支持因素、婚姻状况、参与老年活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市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生活照料状况及意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晶 《西北人口》2001,(2):54-57
本文以1999年《上海市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家庭照料和社会支持调查》的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上海市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家庭基本情况及其生活服务需求,为解决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照料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口居住安排与居住意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分析城乡老年人口居住安排现状及居住意愿。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口家庭规模日益缩小,老年空巢家庭数量不仅在城市大幅提高,农村的独居老人家庭比例也在持续上升。在老年人理想居住方式方面,能否自理对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产生很大影响。在生活可以自理时,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希望独居的比例较高;在生活不能自理时,城市老人希望到机构养老和与子女同住的比例提高。此外,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居住地类型、生活费来源等对养老的居住安排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城市女性高龄老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结合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对城市女性高龄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女性高龄老人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基本生活缺乏保障,存在着高风险,面临着生存危机。为改善女性高龄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构建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与变化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杜鹏  武超 《人口研究》2006,30(1):50-56
本文利用2004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分析,又与1994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我国老年人中有8.9%生活不能自理,由此推算全国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已经超过1200万人。分年龄、性别和城乡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存在明显差别,年龄越大生活自理能力越差、女性不能自理比例高于男性、农村比城市差、中西部地区生活不能自理比例远高于东部地区。与1994年相比,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总体上略有下降,需要进一步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社会支持对高龄老人独立生活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北京市三十几位75岁以上"空巢"家庭的高龄老人和一般家庭生活自理困难高龄老人的个案调查,采用实地研究的方法,更真实、深刻地反映中国城市高龄老人的特殊保健需求(照护需求)的现状和在现有环境下获得社会支持的方式和渠道;考察在各种不同环境中老人需求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社会支持的有效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导致失能老人的基数巨大,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人照料,借助外部护理服务来弥补自身失去的生理机能,这就需要大量的社会照料资源。由于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人长期护理成本居高不下,养老机构发展滞后等因素造成老年人护理服务供给不足,给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严峻的考验。适时掌握我国失能老人数量,测算未来我国分城乡失能老人数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需求、成本与供给预算的依据。本文从分析我国失能老人数量及基本状况入手,进而测算出未来我国分城乡失能老人数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据测算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失能人口约为1 563万人,其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人约330万人。2054年我国失能老人总量将达到峰值约4 300万人,其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人约1 600万。失能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现阶段的1.15%上升到2054年的3.1%,2054年之后将维持在这一水平上。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健全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失能评估机构以及专门护理机构、日间照料机构和居家护理服务机构,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需要较多的人力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10.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模型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定性分析基础上,根据服务质量模型和理论,尝试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模型是一个包括助洁、助餐、助医和康乐服务质量4个子维度的二阶结构,现阶段科学合理地评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应该从助洁、助餐、助医和康乐服务质量方面进行操作。应用该模型对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的结果表明,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经步入规范发展的轨道,基本实现了服务能力、服务执行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具备了可靠性、响应性和可感知性等特点,但在通过个性化服务和专业人员队伍反映的移情性和保证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老年残疾人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份认同是老年残疾人精神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北京市老年残疾人入户访谈调查相关资料,对老年残疾人身份认同的基本内涵、特征、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人口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其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老年残疾人的身份认同主要集中在个体认同、自我身份认同、群体认同与社会身份认同等四个方面;老年残疾人的身份认同对其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影响;弱化老年残疾人的弱势认同,增强老年残疾人的集群认同感,优化老年残疾人的社会人身份认同感,是改善老年残疾人精神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老年人健康自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谷琳  乔晓春 《人口学刊》2006,9(6):25-29
健康自评是研究对象对自身健康的主观感受,是调查中经常运用的变量。健康自评能够反映健康状态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因此健康自评可以作为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2002年全国老年调查数据,做不同老年人群体的健康自评的差异性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影响因素。旨在回答我国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对老年人自身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自评有积极的影响,身体的健康和健康自评有很强的相关性,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健康自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3.
熊波  石人炳 《南方人口》2012,27(5):17-23
本文运用半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法,从需要长期照料即长期失能老人的视角出发,引入林南的个人资本理论来分析老人的长期照料决策。通过对武汉市和广州市13名居家和21名居住在养老院的长期失能老人的访谈,发现对于城市长期失能老人的照料决策而言:第一,长期照料决策受到资本不平等的影响;第二,长期照料决策受到资源收益最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According to Chinese Food Safety News,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as organized and formulated the Provisions on Food and Drugs Administrative Penalty Procedure (Hereinatter referred to as "the Provisions") to regulate tb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 toCarry out the administrative ptinisbment authority;  相似文献   

15.
珠海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0年珠海市的抽样调查资料,研究珠海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珠海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主要受老年人健康状况、经济收入、精神生活、医疗保险以及社区服务的影响。珠海市的8个城区中,高栏港的因子综合得分排名第一,香洲南屏排名第八。从5个因子的排名看,不同的城区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When considering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and the aim of better quality of life for this growing popul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residents in nursing homes in Brazil, which is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This is a simple review whose research was performed in electronic databases Journal Portal CAPES, Scopus and Bireme. The latter covers information about the subject registered in the SciELO, LILACS, MEDLINE 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Identified studies were assessed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inclusion criteria: (1) population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in Brazil), (2) theme (quality of life) and (3) quantitative approach. According to this review, most studies that compare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esidents and nonresidents in nursing homes revealed that the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have a worse perception of quality of life, possibly due to factors that caus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influence this self-perception, such as age, sex, education, lifestyle, autonomy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Among the domains evaluated in the questionnaire for quality of life the perception of autonomy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were the least satisfied by the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t is essential that the community living in the institutional space promote the autonomy of the elderly. Public policies that make a difference to the well being of older people need to be maintained, expanded and strengthened continuously to new strategies that respond to demands arising from rapid population aging and promote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7.
Measures of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have beendeveloped over the last thirty years to evaluate thequality of life of an increasing life expectancy.These measures are usually accounting for prevalencerates of either disability or physical dependence inperforming everyday activities. Although they allowfor a better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they arenot reflecting the fact that a disabled person mightbe receiving adequate or inadequate assistance forthese activities. In a context of population aging,where our health care system will have to deal moreand more with chronic disease instead of acutedisease, 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a measure thatwill account for the adequacy of the assistanceprovided to the disabled elderly population. Usingdata from the 1986 Health and Activity LimitationSurvey, we are introducing a measure of healthy lifeexpectancy which will fill this gap. We present theconstruction of this measure of population health anddiscuss its usefulness in assessing policies at amacro level.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李建新 《人口研究》2007,31(3):50-60
国外不少研究表明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态有着较强的相关性。本文基于2002年的中国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在考虑人口社会特征和身体健康变量的情况下,应用Stereotype Ordinal Logit模型,从不同的维度分析考察了社会支持对中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不同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老年人口抑郁症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抑郁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应引起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2006年全国性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比较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不同健康、经济以及社会支持状况下老年人群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及抑郁程度存在显著差别。因此,提高对老年人精神卫生工作的认识,尽快建立基层工作机制和干预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应加强老年人心理问题的质性研究,以深化对老年人心理问题产生和影响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长春市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具体情况,利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吉林大学"我国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公共服务需求研究"长春市部分的调研数据,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流行病学学组会议提出的分等加权综合评分法,对长春市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老年人口划分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分别从经济生活、医疗健康生活、家庭与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方面进行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长春市老年人口整体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女性老年人生活质量略低于男性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水平随年龄增大而降低。通过实证分析,综合把握长春市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现状,明确影响长春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发现阻碍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提高的不利因素,就改善长春市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