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精神懈怠”的危险,并把它摆在“四大危险”之首。在党的建设中,精神懈怠既具有客观的可能性,又是一种直接现实的危险。对精神懈怠的首位影响,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考察。防治精神懈怠,就必须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加强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健全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机制、增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完善各类权益分配和调节机制以及不断调适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针对性强,切中要害,让人警醒.高校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四种危险”,是高校从源头遏制腐败的重要抓手.深入分析高校防范“四种危险”的必要性和关键环节,提出高校防范“四种危险”的具体措施:防范精神懈怠,保持创先争优的精神状态;防范能力不足,增强办学治校的能力本领;防范脱离群众,树立尊师爱生的公仆情怀;防范消极腐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3.
游本根 《中华魂》2011,(11):28-2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位居"四个危险"之首,对全党更具深刻的警示意义。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就是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永不懈怠、永远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直面这“四大考验”需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同时我们党也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化解这“四大危险”也需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新形势下我党必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而提高这“四自能力”更需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胡总书记把"精神懈怠"提升到了"危险"的层面,并且列于首位,值得我们深长思之和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6.
薛鑫良 《中华魂》2017,(6):13-15
在我们党经受“四大考验”(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克服“四种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斗争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是:始终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确保党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此,必须做到“四要四不要”。  相似文献   

7.
田改伟 《中华魂》2013,(5):11-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这是继纪念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全党面临四个挑战、四个危险之后,把化解四个危险要求又一次提到了全党面前。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判断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基础上向全党提出的深刻警示。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区分危险作业违法行为与危险作业犯罪行为,应对危险作业罪中的“现实危险”予以限缩解释。“现实危险”的本质是客观存在且接近严重后果的具体危险状态,具有结果与行为复合性,客观、具体性,严重性,紧迫性等特征。“现实危险”由危险因素与触发因素构成。其中,危险因素由物的不安全状态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构成,触发因素为存在事故诱因但尚未诱发实害结果。对“现实危险”的司法认定,可借鉴风险评估专业领域的方法与模型。应参考第三方评估意见进行风险等级认定,将“现实危险”限于“较高风险及以上”的风险等级;应基于“现实危险”的构造进行事实认定,在环境安全、技术方法、组织管理、监控预警等方面提取危险因素与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宗平 《老友》2011,(9):4-5
深刻认识"四种危险"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相似文献   

10.
周兆军 《源流》2011,(15):40-41
7月1日,沿着90年的时间坐标,中国共产党回眸历史,剖析当下,寄望未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执政党正面临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  相似文献   

11.
舒艾香 《源流》2011,(15):38-40
在"七一"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在重申党面临"四个考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党面临"四个危险",指出,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  相似文献   

12.
青年“躺平”现象是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元不良思潮的冲击裹挟之中滋生与蔓延的。在“躺平”现象影响下,青年的理想信念根基被侵蚀、自我价值认同被弱化、奋斗精神被消解。必须从优化社会大环境、加强互联网正向引领、增强青年自我价值认同入手,积极引导青年一代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担当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驱散“躺平”的消极影响,唱响青春主旋律,不断增强青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精神懈怠既表现在极少数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身上,也表现在极少数党的组织之中,虽是极少数,但传染性极强,危害极大,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彻底克服精神懈怠,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能把这种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使其不在党内肆意蔓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问题,把人生目标、价值、意义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党员干部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存在两个向度:一个指向人类的终极关怀,另一指向中国当下的现实关怀。实践中,民众更关注终极关怀的现实利好。这决定了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追求面临的困境:意识形态上,要理论自觉自信,同时要应对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责难;个体存在上要面对现代性问题。在历史逻辑中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在日常生活批判中葆有精神追求的超越性,是解决精神懈怠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世纪末中国诗人精神历程的美学透视徐妍引言:诗人先锋的世纪末意识毋庸讳言,世纪末诗人在粗暴现实的包围下已经成了“隔壁的人”(梁实秋),成了“没有氛围的星星”(尼采)和大街上“拾垃圾的人”(本雅明)。但是,“哪里有危险,哪里有自救”(海德格尔),世纪末诗...  相似文献   

16.
李岩 《延边大学学报》2007,40(1):25-29,83
朴趾源的《热河日记》不仅传承古人积极的艺术精神,而且更着眼于朝鲜的落后现实,在自己的文字中寄托了“耕木陶冶”之旨和干预现实的艺术锋芒。它所提出的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内在规律中的有关“图不尽意”、“笔意精神”、“乐以时运而变”以及艺术个性的理论,则充满了哲学和艺术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7.
儒学的主体精神肇始于孔子和孟子,其本质是对人的担当的发现与认识。仁、义是儒学主体精神最核心与最显著的标志,孔孟围绕两者建立的思想体系成为儒学主体精神的根基。然而,儒学主体精神在孔孟那里仅完成了初步现实化,与之相伴而生的“不仁不义的主体精神”“单向度主体精神”“共同主体精神”及它们现实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历代儒者。经过不断探索,人们发现了儒学生存问题的关键,即面向大众仁义主体精神如何现实化。  相似文献   

18.
雷云 《中华魂》2011,(12):32-37
胡锦涛"七一"讲话中说: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长期、复杂、严峻的考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笔者认为,"四大考验"归根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是关乎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长期挑战,中国共产党总结执政经验,科学把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把“民心所向”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价值依据,以自我革命作为内在动力,以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中国式民主”作为外部动力,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建设强大意识形态奠定思想基础,发扬斗争精神、防范与抵御各种外部风险,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相似文献   

20.
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妨害安全驾驶罪中的“危及公共安全”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害公共安全”,以及前罪中的“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与后罪中的“其他危险方法”,存在较大难度。在刑法理论上,将妨害安全驾驶罪归为具体危险犯还是抽象危险犯存在争议。“危及公共安全”意指和缓、可控且危险现实化的内容轻微的“一般公共危险”,轻于“危害公共安全”所意指的具体公共危险。“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是对行为手段的限定,是指行为足以使公共交通工具(短暂)脱离原本的正常行驶状态,轻于“其他危险方法”所要求达到的足以使公共交通工具失控的程度。形式上明文规定构成要件危险结果,实质上要求现实性地存在结果危险的犯罪是具体危险犯,因此,妨害安全驾驶罪是具体危险犯而非抽象危险犯。“准抽象危险犯”概念本身存疑,且妨害安全驾驶罪也不符合“准抽象危险犯”的构造特点。同时,毋需将妨害安全驾驶罪称为“准具体危险犯”,因为具体危险犯中的“具体危险”本就包括危险程度较低的“一般危险”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