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持人的话专题研讨“东南” ,这是一个颇具魅力的方位概念。因为根据传统五行理论 ,东南方向是以“木”、“火”为符号象征的。“木”的位置在东方 ,代表着春天的勃勃生机 ;“火”的位置在正南 ,代表着夏天的旺盛趋势。在生机勃发之后 ,事物以其蕴蓄已久的能量旺盛发展 ,这当然是振奋人心的。“中国东南” ,这是一个魅力巨大、引人入胜的地理方位概念。因为这块曾经被冠以“蛮荒”之称的神奇土地在中古时期开始成为中国文化最发达的区域。从某种意义上看 ,“蛮荒”意味着一种野性的神秘感 ;当这种“野性”由于文明的进军而迸发出固有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论科举制度与中国东南文化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南在上古被称为中国的蛮荒地带,但在中古时期,东南开始成为中国文化最发达的区域。这一巨大的历史转变,是与科举制度相伴而行的。那么,是否科举制引起了古代东南的文化革命?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吗?可否赋予科举制这一被许多人称之为“糟粕文化”的传统如此崇高的位置?当我最终选定“科举教育与东南文化开发”这一命题进行讨论的时候,才发现这一命题会引起对科举制度传统价值观的重新评价。但是,后一问题又不是我的这篇短文所能解决的,也不是本文的中心,本文只是从一个有限的角度去如实地展现科举制对东南文化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哲学史上,古代东、西方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大都把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纯自然物当作世界的本原、本体,如水、火。气、土等。唯独中国殷周朴素唯物主义五行说认为水、火、木、土这四种自然物与“金”——人的实践制作出来的新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体。真可谓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五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入《洪范服::五行:一日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日土。”其实五行指的就是和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五种物质。《尚书·大传》传说:周武王伐殷,兵到殷郊,士兵们欢唱:“孜孜无息!水火者,…  相似文献   

4.
“改火礼”是始于上古,废于隋代的一项原始礼仪。其本义是在四季点燃新火,以庆祝新生,驱散病疫。然而象征着生命的火种在春、秋两季均受限制,成为季节性的禁忌,唯独夏季可以破例免受禁忌约束。“改火礼”禁与不禁的特征说明中国上古时代存在两大行事准则:一为顺天行事,二为顺时而动。“天象”和“时气”因其在远古时期具有指导人事的重大作用,因此成为古人的崇拜和研究对象。而这两大原则对起初礼仪的构建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这篇策划性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海派人士,而且据说是“海归派”,算得上是洋博士洋博士对徽州文化发生兴趣,并致以心力研究,这件事本身就富有意义,说明徽州文化的魅力及影响之大之深、文章通过对“火熥”这样一件普通而不起眼的徽州农耕时代的物什的内涵挖掘,试图发现它在现代人文意义上的美学标识作用,其着眼点自然并非纯文化研究,而是注重文化终极成果应厢,因而就研究方式言,这也是值得提倡并足资我们黄山市社科界借鉴的。至于“火熥”是否就可成为“徽州文化的代表”,所谓仁智互见,当然有待读者诸君的评判.并希望借此引发更多的研究和识见——这正是我们编发这篇文章的初衷,  相似文献   

6.
五行记     
一、五行说最早的五行说,见于《尚书·洪范》。周武王打败殷时,俘虏了殷臣箕子,箕子作《洪范》。箕子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所谓“洪范九畴”,洪,大也。范,规范、法则。畴,类。即大法九类。建工有序社会需要九类大法,即:“初一日五行,二日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口协用五纪,次五日建用皇极,次六日×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日念用庶微,次九日向用五福,威用六极。”这“洪范九畴”,首列“五行”。五行指什么?《洪范》接着说:“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日金,五日土。水田润下,火日炎上,木…  相似文献   

7.
<正> 早在数千年前,我国古代哲人便对宇宙的生成、演化及演化链条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逐步形成中国古代宇宙观。本文拟对中国古代宇宙生成论的发展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求正于学术界的同志们。 一 先秦时代宇宙生成论 早在夏朝,就已有“六府”说:水、火、金、木、土、谷,其中,也包含着后来产生的“五行”。对此,《尚书·洪范》说,上帝因夏禹治水有功,赐给他洪范九畴,其中就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所说的“金”并非黄金或金元素,而是指青铜,后来包括铁。“五行”实际就是物质生活资料,当时它们  相似文献   

8.
宋徽宗好大喜功,风流奢侈,喜好花石。众佞臣善于迎合,遂有花石纲之役,东南大扰。 有宋一代,东南进花石之举在此之前早有先例,并非始于宋徽宗。以笔者所见,始作俑者乃另一好大喜功的皇帝——宋真宗。“澶渊之盟”后,宋真宗为掩饰虚弱,借助神权,大搞迷信活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开始作玉清昭应宫,江淮发运使李溥与三司使丁谓“相表里,尽括东南巧匠遣诣京,且多致奇木怪石,以傅会帝意·”(《宋史》卷二九九《李溥传》)与徽宗时花石纲一样,也是始自崇道,伴随着大兴土木而来。玉清昭应宫极尽豪华,日役三四万人,日夜不停,七年才完成,凡二千六百一十楹。李溥与丁谓为此宫而运致的“奇木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的五行说与气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行”与“气”是贯穿中国古代哲学始终、源远而流长的概念。本文仅就它们在先秦时期的发展和融合作一些探讨。一“五行”的观念可能起源很早,在《尚书·甘誓》中就有:“有扈氏威海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明确标明“五行”为水、火、木、金、土字样的是《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关于《洪范》产生的年代,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引起很大的争论,近年仍有学者认为它还是  相似文献   

10.
一哲学的最初含义是“爱智慧”,这“智慧”既涵盖着人对身外世界之谜的破译,也包容着对自身世界之谜的破译。任何哲学都无不关注人自身的问题,自哲学诞生之日起,还没有哪一种哲学能够超然于人自身之谜的诱惑,即使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在关于宇宙的“始基”究竟是“水”、“火”,抑或是“气”与“原子”的探寻中,也依然浸透着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就哲学都关注入的自身之谜的破译之点上,应该说没有特别的例外。但哲学家们在对人自身之谜进行破译时,通常是循着不同的路径与方法,正是这路径与方法上的分野,牵引出对人自身之谜不同的解…  相似文献   

11.
这是去年冬天发生在我们小县城的一件真实的事情。一天早晨,城西老街一栋居民楼起了火。这房子建于上世纪40年代,砖木结构,木楼梯、木门窗、木地板, 一烧就着,顷刻间,整幢楼陷入火海。居民们纷纷往外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期间张之洞主战言行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侮急迫”,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一个基本现实。统治阶级成员因为对这个切关宏旨的问题采取了不同态度而区分为“抵抗派”和“妥协派”,前者的代表有林则徐、左宗棠等,后者的代表有李鸿章,袁世凯等。但也有些人却呈现较为复杂的状态,如张之洞,在他漫长的政治生涯中,既有前中期维护国家主权的壮举,又有后期策划“东南互保”、出卖铁路权益的不光采行径。而他发生这种转变的关口,是中日甲午战争。在这次大规模外战中,张之洞一方面继续坚持其做京官清流以来,特别是在中法战争时所表现的抗战派传统,另一方面,他这一时期的主战言行已蕴蓄着依附帝国主义的因子。这为张之洞日后的转折作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13.
韩彬 《家庭科技》2009,(12):27-27
中医讲究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体中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五行平衡、五脏调和,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和气血旺盛。而"五行虚弱"在中医里并不一定指五脏有重疾,还包括很多被我们忽略的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传统文化”一热20年,足见它的重要。这也是中国迈向现代化不能绕过而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每每论及传统文化,人们的目光都趋向于以儒家为代表(或杂以释道)的文化。这当然是有根据的。它的地位之尊、功能之强、影响之大之长是无可比拟的。然而,还有另一类文化支脉却长期被忽视。这就是和以儒家为代表的上层的正统的主流文化(或曰“大传统”)相伴的下层社会的非主流文化(或曰“小传统”)。这类文化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都流传着发生着作用,影响、规范着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两类文化相辅相成,互为源流,共同构成传统文…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符合实际的提法 ,在当时 ,在唐代。中华文化覆盖了“半个世界”,而且走在世界文化的最前列。东北囊括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入于东亚文化圈—中华文化圈 ,西南则入于东南半岛而纳越南北部入于中华文化圈 ;东南则乘桴浮于海而传播中华文化于东南亚诸岛国和南亚次大陆 ,与印度古文明交汇 ;西部则荦荦大者 ,波及中亚、西亚 ,远涉地中海。这还不是“中华文化 :‘半个世界’”吗 ?这是唐朝文化的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  然而这“半个世界”,后来却衰落了。中华文化的故国衰落了 ,中华文化也衰落了。它一直等待着一次复兴。…  相似文献   

16.
一周为何是七日?“七”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和时间最为有关联的数字。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所幸在日语中尚有保留,周日是“日曜日”,周一是“月曜日”……周而复始的一周七日与行星的名字同在。  相似文献   

17.
禹王台公园     
《中文信息》2008,(3):52-52
禹王台公园位于开封东南隅,占地400余亩,原是古代梁园遗址,距令已两千五百多年,是开封市历史最久的游览胜地。当时,汉孝文帝少子刘武。被封为梁孝王,建都大梁(即开封)。梁孝上在汴梁东南古吹台一带大兴士木,建造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梁园(也称梁苑或兔园)。又在园内建造了许多亭台楼阁、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等.种植了松柏、梧桐、青竹等奇木佳树.  相似文献   

18.
略论早期鲁迅关于“精神界战士”的思考·雷世文1二十世纪是中华民族觉醒的时代。这一觉醒过程,是以极少数的先进人物的觉醒为前奏曲的。他们最先睁开眼睛看世界,看中华民族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最先接受代表当代人类优秀文化的价值体系,撷取人类文明之果的乳汁,追逐...  相似文献   

19.
楚祖是祝融,不但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楚人自己也承认。这是历史事实,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如果把文献中有关祝融的记载综合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许多矛盾,不易处理。在《海经》中,关于祝融就有二说,一说他是黄帝之后,另一说他是炎帝之后,这就影响到楚族的来源了。在黄帝之后的说法中,还讲重黎和吴回兄弟都曾居火正“为祝融”;不但正式否定了祝融是人名,连楚祖是重黎还是吴回,也成了悬案。再说火正,有的说能“光照四海”,简直是太阳之神,有的说是五行之神中的火神,显然两位都不是人。至于祝融的“其后八姓”,另一说是陆终六…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社会上迷信活动有所回潮,一些人提出了一个“超自然力”的观点,说“有一种冥冥之力支配和左右着人的一切,这种力,人类无可奈何,任何人的活动都逃不出这种力的与生俱来的安排”.有人说这是“神力”,是神的主宰.有人美之名曰“超自然力”,常人无法识别和获得.总而言之,人的一切,命中注定.命者,何也?我国古代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阴阳和平,少阳之人,太阳之人的说法.公元前四世纪,孟子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取代了这五种人,同时赋予了命的概念,即金命人、水命人、木命人、火命人、土命人,并提出了相生相克的理论.到汉代,董仲舒把天干、地支引入了命学理论,把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