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年逾花甲、饱经沧桑的苏轼在建中靖国元年游金山寺时,俯仰一生,曾自题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可见,黄州是对他一生具有重要影响的贬所之一。其重要影响在于对这位诗、词、文各方面都有独诣的北宋杰出作家而言,黄州是他人生后期的一大转折点。称其为一大转折点,乃因东坡九死一生贬谪黄州后,重新审视人生,而后构建了影响其后半生的人生态度:通达乐观,泰然处世;尊主泽民,有补国事。 通达乐观 泰然处世 ──对待人生苦难的态度 出身寒素地主家庭的苏轼,自幼受其…  相似文献   

2.
苏轼贬居黄州期间词多诗少探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对而言,在苏轼一生的创作历程中,贬居黄州期间是他作词最多而写诗最少的一个时期。本文主要探讨苏轼居黄期间词多诗少的原因:一是受“乌台诗案”的影响,因许被祸,心存余悸,不敢多写诗;二是受当时词体观念的影响,因词属游戏文字,作“小词不碍”,故常用词体来渲泄其人生苦闷。  相似文献   

3.
苏轼谪居黄州期间,“覃思于《易》”,著成以“致用”为务的《苏氏易传》。《苏氏易传》深深影响到苏轼的黄州词创作,其影响是建立在创作主体的实践精神与心路历程之上的。苏轼撰写《易传》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身处“命与志不相谋”的困境中如何安顿人生的问题。其中对“道”“情”“性”“命”之关系的思考,以及在思考中形成的刚中柔外、内足而自在的理想人格和性命自得的人生境界,不仅作为学理层面的思想形态而出现,更重要的是作为谪居生活中的实践形态而存在,并转化成为苏轼黄州词创作的内在动力和抒情言志的基本元素,尤其是通过“醉”“梦”“舟”等意象,将其《易传》中的“无心”思想艺术化,创造出别具内涵且又情理圆融的词境,“新天下耳目”,在唐宋词史上全面确立了“士大夫之词”。  相似文献   

4.
苏轼黄州词的美学风格及其艺术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词是其文学成就的一座丰碑。苏轼黄州词主要呈现出旷达超逸、清丽舒徐、冲淡古朴、缠绵婉约、沉郁顿挫等多种美学风格,而且每一种风格的词往往又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艺术手法来表达。本文以苏轼的黄州词为例阐述了其所表现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苏轼的“以诗为词”,评价苏词的艺术风格?如何认识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思想,谪黄期间的创作是不是他创作的高峰?一百五十多位教授、学者、书画、文博工作者聚集黄州,举行第二次苏轼学术讨论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关于苏轼“以诗为词”的问题。有人认为,苏轼对词的贡献在于“变”,即“以诗为词”。它既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必然产物,又因缘于苏轼自身的人格精  相似文献   

6.
如何看待苏轼的“以诗为词”,评价苏词的艺术风格?如何认识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思想,谪黄期间的创作是不是他创作的高峰?一百五十多位教授、学者、书画、文博工作者聚集黄州,举行第二次苏轼学术讨论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关于苏轼“以诗为词”的问题。有人认为,苏轼对词的贡献在于“变”,即“以诗为词”。它既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必然产物,又因缘于苏轼自身的人格精神。词在开创之初,本和诗同宗,区别不大。后来逐渐形成了婉约的风格,以致产生了“词别是一家”  相似文献   

7.
"乌台诗案"改变了苏轼的政治命运,也改变了其词创作的价值取向,使词在文化品格和文化层次上发生改变,得以与传统的立志之诗并驾齐驱.实现了黄州词从"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苏轼之前的词人,创作主体的独立意识表现得不够鲜明强烈.后来苏轼词风有了新变,突现出主体意识的丰厚和高迈.苏词中抒情主人公开始向作者自我转化,并对创作主体的内心矛盾冲突予以极大关注.苏词还以激昂的社会责任感,超达的哲人之思,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高远格调.苏词主体意识的强化打破了旧的抒情程式和创作心理定势,拓宽了词境,给词坛带来生机和豪迈气象,对后世词人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苏轼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作词的视角更为宏观,不一味沉湎于感伤,因此,苏词中所隐现的悲剧意识既是深沉的又是旷达的。苏轼悲剧意识的萌发有着自身的人格建构根源,并在词作中得到了强烈的体现,无论是他的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都能读到这位大文豪在字里行间散发的悲剧情感。  相似文献   

10.
《东坡乐府》中有“名胜词”40余首,涉及的名胜景点近30处,且多集中在浙江杭州、湖北黄州两地。本文以苏轼杭州和黄州名胜词以及相关的名胜景点为对象,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说明苏轼词在词史发展中的意义及其词体革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苏轼的一生大起大落,而他处变不惊、洒脱乐观的人生态度影响和激励着我们每个人。本文以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期所作的一首词——《定风波》解读苏轼旷达的情怀和超然心境。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一组著名的诗文。对这组诗文,研究者多把词与赋的主题割裂开来,实际上,这组诗文构筑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这就是:对主体——人的  相似文献   

13.
历经乌台诗案的生死劫难,被贬黄州的苏轼惮于做诗为祸,转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他视为"小词无碍"的创作中,致使其创作发生了由诗而词的重大变化.但因为那场文字狱给苏轼太深的精神创伤,即使是"小词"的创作,也明显地表现出苏轼词学风格由前期的外张向内敛、昂扬向悲壮、积极向悲凉的重要转换.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诗、词、文兼得的大家,也是中国文人自我人生设计具有特别突出意义的代表人物。黄州时期,是他一生思想变化的转折点。正如他给朋友的信中说:贬黄后,“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并认为“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①如果把他放在整个北宋乃至较之以往的封建朝代中考察,这一时期的苏轼,与前人不同,他超越了传统的士大夫人格,以劳作、游览、参禅结合的生活方式,儒道佛思想融汇的修炼方式,体验痛苦、感悟人生,昂扬自我,建立了一种新的自由人格;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也形成了文学创…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贬谪黄州,是其人生经历的一大转折,其心态及创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心态常达到超脱放旷的人生境界,对生命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其创作也进入一个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苏轼不象他的前代山水诗人那样,把抒写山水自然当作消解悲剧意识的手段,而是借此实现对自我和现实的超越,寻求个体的独立。在自然诗化的走向上,苏轼走出了自然,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折。他通过独特的人生实践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人的主体意识变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17.
黄州之贬,短短五年,却是苏轼一生中的重要时期.本文从探讨苏轼思想中懦、道、佛三者的位置及相互联系入手,分析了诗人在逆境中通过对人生的思考领悟,从而升华出的一种伟大的人格,一种生命的愉悦;其次,分析了作为这一过程之写照的苏轼在黄州的创作,总体上呈现着旷达适意而隐现忧伤的境界.这两点正是苏轼给予中国文化史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两千多年来,中国文人虽在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但他们的生活道路往往是坎坷的,命运常常是悲凉的,北宋文学巨匠苏轼尤其如此。在苏轼40多年的任宦生涯中,曾经经历过两次“在朝——外任——贬居”的过程。长期的流徙生活,使他咀嚼尽种种人生况味,经受了深重的身心磨难,特别是当我们把审视的目光集中在他黄州时期的生活时,便发现这位曾誉满京师的新科进士,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并不象有些学人所说的那样,只是一味的寻求超越,沉醉人生,而是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和痛苦,经受着极度的“出世”与“处世”的起伏和纠缠。本文则以苏轼黄州的生活经历为参照,来论述他这一时期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9.
黄州时期是苏轼在"乌台诗案"受挫后的重要生命历程,苏轼于黄州书写的《寒食诗帖》联结了他的人格理想与对内在精神超越的追寻。此书帖在创作上,于技道相参、主客交融的灵性交感时,其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可让我们洞悉创作主体内在复杂的心理变化,以及其深层的生命意涵。透过作者诗文书帖的视觉呈现,我们可以了解苏轼在黄州其心灵世界得到提升后,于深刻的反思与观照中所孕育的美学意涵,为观者提供了一幅苍凉而清寂的文学艺术图景。  相似文献   

20.
乌台诗案及被贬黄州是苏轼人生遭遇的一次最惨重的打击。因诗歌创作得祸的苏轼,从此产生了畏祸心理,但其深沉的忧畏心理又与他天性敞亮的个性特征、不吐不快的创作激情相冲突,这种外部压迫与不能自我抑制的双重心理作用,使苏轼不得不将其创作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他视为无碍的“小词”。正是这种创作心理的转换,苏轼将他复杂深刻的人生感慨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转化为美丽的词章,进而为中国的词坛营造了一片自由而缤纷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