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诗词的语言,是感性的语言,是感觉的语言,是充满形形色色的具象的语言.从语言认知的"词汇-语义"的角度,比较苏词的触觉类具象、味觉类具象及其感知,是一种非常新鲜而有趣的的探索,这种探索有助于推动和革新中国诗歌的传统研究和现代研究.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的人道化技术世界充分体现了一个西方学者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具体地指明了和谐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多角度地审视和谐社会的内涵,对我们今天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技术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技术负载“人类意志”。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近现代技术,有其先天隐患。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是阻碍人类发展,并造成技术负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克服技术负效应,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将技术作为被社会化的人共同控制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讨论了20世纪电影复制时代以来的艺术生产和消费的狂欢化问题.本文认为,通俗艺术的狂欢化固然从主题和情感表达层面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神圣性,但是大众艺术的兴起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变迁以及艺术史演进的变化.由此,从宗教意义上说,通俗文学固然不具有高雅艺术那样的神圣性,但是总体上说,通俗文学的神圣性还是存在的,比如仍然可以从中找到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情结.所以,"通俗化"或许是艺术领域变革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工笔画的发展正呈现出兴盛的态势。文章通过对工笔画现状的分析,提出兴盛表象背后的文化缺失与人本精神疏离现象出现的原因及特点。力求揭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明晰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并以艺术本质属性为根本,将二者的关系确立为:艺术实践应以艺术家的思想和文化认知为先导去统领技术的运用与革新,从而实现从"技术化"到"化技术"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邹远志 《南都学坛》2009,29(1):38-40
在晋代礼秩重整中,传统宗法观念的当代性转换表现得较为突出。作为其中的一个向度,养子中养同姓子为后现象的合礼化经过了一个较复杂的过程。由于宗法制度长期以来遭到严重破坏,小宗养子现象频频发生。这使得民间对于传统宗法中"为人后"概念有了泛化的理解。统治阶层正视了这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初步论证了小宗有不可绝之义,继而通过议礼的形式将养子现象视为"为人后",最终实现其合礼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弗洛伊德的“文明理论”的重构,马尔库塞揭示出技术与自由冲突的心理根源在于技术理性对人的爱欲本能的压抑.技术理性正以最为极端的形式凸显出了现时代的“人性危机”.而解决现时代人类面临的“危机”的途径就在于:通过把人的性欲本能转化为审美化的爱欲,用一种新的审美感知方式来取代技术性的感知方式来“认识”和“对待”自然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从而在未来实现一个无压抑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构式互动来考察“够”在用变和演变中的量性特征及其副词的规约化用法。“够”可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组配形成构式群。随着主观性增强,“够”由表客观的足量向抽象的程度量虚化,词性上由判断动词向程度副词演变。其语法化等级呈现出非均质性,其中“够+A”时语法化等级最高。功能上“够”实现了客观的定量评估向主观的模糊定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过罪化现象,推动其产生的内在动因在于刑法万能思想的误导、社会治理的乏力以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导向。过多的刑法条文以及泛滥的刑罚只是过罪化现象的表征,并不能作为判断过罪化现象的标准。其判断基准为刑罚是否具有该当性,且过罪化仅是不具有该当性刑罚的犯罪化。基于以上分析,传统理论所倡导的限制过罪化的举措就有舍本逐末之嫌,刑罚的该当性才是限制过罪化的唯一标尺。解决过罪化现象的根本路径须遵循三个步骤:行为必须侵害或者威胁法益、行为具备刑法规制的必要性、行为由刑法规制有效且可行。  相似文献   

10.
无被害人犯罪是指违反道德风化类的犯罪,虽然形式上具有妨害社会管理的风险,但实质上并不会对案外人权益造成实际侵害,因而不应当被认定为犯罪。从刑法谦抑性视阈出发,无被害人犯罪非罪化或轻罪化存在合理性和正当性,制定无被害人犯罪出罪空间与规制合乎比例的制裁方法亦为现行谦抑性理论的一场检讨战争。因此,撇清我国刑法关于无被害人犯罪的暧昧态度对谦抑性的反思与重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刑法应正视无被害人犯罪体系,帮助其成长的同时亦给出空间,以适应风险社会行为高度入罪化的需要。我国应以法益危害性为中心,对违反风化类犯罪采用行政化或道德化处理模式,为我国轻罪化与非罪化立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利用象似性理论中的相关象似性原则对英汉被动态句子结构差异、英汉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过程等进行解读,能剖析英汉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进程。象似性原则对话语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对英汉被动态句子结构差异以及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过程等也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自然人一般受贿罪屡禁不止、多发易发、数额巨大,犯罪形势十分严峻,司法机关处理有明显轻缓化表现,这些情况促使人们对行为的犯罪性和犯罪化问题进行深入而又现实的思考,从而揭示出犯罪性具有变化性、犯罪化具有阶段性这一相对应的刑事政策学命题,为我们预防和遏制自然人一般受贿罪提供积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核心问题.也是世界进步的主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技术无疑充当了“发动机”的角色,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步伐,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化成就.同时也带来了人类所不期望的后果。从技术哲学视阈去审视,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在技术与人、技术与自然以及技术与社会发展等层面上无不体现出相悖性关系。正确认识其相悖性,理性面对当代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是破解相悖性应该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聚众淫乱行为既不能完全保留,也不能完全去罪化,而应根据其是否私密、是否有来成年人参与的不同情形进行部分去罪化改革。我国刑法也应借鉴西方国家对待性犯罪的一般立法例,将第301条修改为:在公共场所聚众进行淫乱活动的,对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活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相似文献   

15.
FDI悖论的古典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的,FDI悖论不只有FDI这一变量决定的,还有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另一个变量ODI,特别是FDI和ODI之间的差决定的。同时FDI也不仅仅建立在古跨国化的典理论所有权优势基础上,而且还建立在技术获取的基础上的。基于跨国化新的假设,只有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和企业跨国化,FDI的悖论程度才会降低,乃至消失;同时,其中的正、效应才会出现转化。因此,新的假设隐含了FDI悖论的,至少是理论上的解。  相似文献   

16.
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与人类形成了不同关系,进入资本主义以后技术一方面改变了技术与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技术使人异化为其本质的对立面、人与机器的二元对立、人的需求与实现方式的割裂、生态危机等多重异化后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技术的异化改变了人的存在和生存方式,技术的多重异化的本质是异化了人与社会的实践方式,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技术的批判从生态哲学视角继承和延伸了马克思资本主义的技术批判思想。  相似文献   

17.
干旱少雨是制约榆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绿豆是榆林市主要种植的小杂粮之一,但其生长发育常常受到干旱胁迫,产量低而不稳。化控节水技术可提高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从而提高绿豆产量,但田间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在分析不同试验结果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榆林绿豆化控节水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黄腐酸喷施的时间,黄腐酸的浓度;黄腐酸的使用方式;使用保水剂时土壤含水量过低;保水剂使用的方式;保水剂的用量;保水剂施用时的深度过浅等七个主要问题,并提出选择适宜时间喷施黄腐酸等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为化控节水技术在绿豆乃至其他农作物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法的涵化"是法人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研究领域,是指不同族群、社会、国家因持续不断的接触,法文化彼此影响,互相渗透,最后导致其中一个法律体系的改变甚至消失或者彼此法律体系的改变这样一个法文化变迁过程。当代对"法的涵化"的研究拓宽了法学的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财富,一些地方未能充分重视传承保护红色资源,未能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导致部分红色资源呈现退化甚至消失的现象,红色资源的传承保护尤为迫切。从红色资源视听化呈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立足红色资源的视听化呈现形式,以数字化采集、保护、修复、管理、传承和利用等方式,充分发挥新媒体互动、视听艺术情景、影视重现、文创活化等功能,实现人们对红色资源的情感体验、沉浸体验、现场体验和具象体验,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20.
性作为文学作品的母题之一,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但在真正提及这一话题时人们常常是遮遮掩掩。《看不见的人》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的代表性著作,我们在读这部作品的时候会发现,这一母体在这部作品中具体表述并不多。文章试图通过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另辟蹊径。通过对小说中隐约闪现的性描写的分析,分析小说中权力对人物的性规劝和他们的性反抗。展示一个在权力监视下性无能的社会现实,以及主体又是如何反抗这种监视从而实现自己存在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