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晓慧 《理论界》2003,(5):27-2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大众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的大众文化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社会转型出现的,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同步发展起来的。因此,作为历史转型时期的产物,大众文化在我国的时兴有其历史合理性及社会进步性的一面。首先,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2.
审美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整体文化系统中两者不存在绝对的分界,因此一些人将这两者相混淆,尤其在大众文化日益审美化的状况中,更易产生误解。实质上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认清这种区别,对强化审美文化和促进整体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柏清 《北方论丛》2010,(3):133-135
学术界对大众文化及其批判的研究经久不衰。然而,对大众文化的批判,除了学理阐释、认知之外,还应通过这种批判促进大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大众文化批判不仅应关注解构层面,关注建构层面的创新也是大众文化批判的应有之义。大众文化发展至今需要发展和创新。对大众文化的超越、增强文化的批判功能、增进大众文化的文化自觉与自律等是实现大众文化的创新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犹如巨大的魔力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迁。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在文化领域,由于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文化生态结构出现了新的态势,其主要标志是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普遍流行。这种文化现象在我国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肯定者有之,批评者有之,更多的是批评与忧虑。那么,到底应当如何审视大众文化这一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对它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 1 3亿人口的大国 ,图书事业飞速发展 ,出版物层出不穷 ,必须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面向大众 ,扎根民众 ,为大众所想 ,为大众所写。坚决反对东搬西抄 (这里东指东方 ,西指西方 ) ,反对洋八股与土八股 ,提倡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 ,努力开创中华大众文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刘海玲 《西部论坛》2001,3(3):66-69
强烈的古典文化传统,更为彻底的世俗文化及受益于东方贸易的经济繁荣是意大利先于欧洲其它国家开始文艺复兴的基础。其中佛罗伦萨最为引人注目,它在人文主义的广泛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究其原因,这与其丰富进步的大众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对大众文化批评及大众文化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明 《社会科学》2004,(11):114-118
近年来我国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资源主要来自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但这种理论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将法兰克福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非语境化和非历史化,会导致对当代和中国大众文化特点的误读。如果现实地和客观地去审视大众文化,就会发现大众文化其它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8.
底层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底层"问题的关注已经成为晚近文论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可能意味着当代文论又一次转折的开始.我们的对话<底层经验的文学表述如何可能>(<上海文学>2005年第11期)参与了这场刚刚开始的讨论,尝试提出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批评意见分歧多样,许多问题值得深入讨论.本笔谈试图对以下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底层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底层的自我表述及其公共化;现代性话语谱系中的底层问题;消费意识形态对底层想象的冲击;<诗经>中的底层文学表述.  相似文献   

9.
为大众文化辩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珂 《东南学术》2002,(4):159-165
本文探讨了中国当前大众文化的生态 ,透析了其利弊 ,认为大众文化利大于弊。针对近期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茫然与否定 ,从历史、现实、文论、艺术等多种角度 ,还结合作者从事大众文化理论宣传和生产的经历 ,为大众文化作了较为全面的辩护。目的是为了揭示出知识分子 ,特别是精英文人应该如何面对日渐兴起的大众文化热 ,号召精英文人参与大众文化生产 ,提高其品味。这正是精英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10.
为大众文化辩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是以规模化生产为标志 ,以现代传媒为手段 ,以大众为消费对象的现代文化形态。与主流文化、知识分子文化相互融合 ,其覆盖率、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已达到绝对领先的地步。轻视 ,或照搬西方的批评语言对其批判 ,都是不合时宜的。它应运而生 ,弥补主流文化和知识分子文化之不足 ,在普及文化的同时使大众得到娱乐和休息 ,有积极的功能 ,不能苛求。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及其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  张彭松 《理论界》2006,(2):145-146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文化是依靠现代大众传媒技术,人为地、理性化地加以传播和操纵,并能够为大众所接受的、可供消费的、即时性文化形态。大众文化以极其强大的单一性、同质性和宰制性代替了传统的深度文化,使文化本身失去原本所应具有的丰富性和超越性,造成现代人的精神压抑。从本质层面来看,大众文化是现代性的意识形态,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统治形式。  相似文献   

12.
王朔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东 《江汉论坛》2003,(6):100-102
王朔刚登上文坛时,大众文化还没有在中国生成,因此他在创作上没有作为。王朔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塑造的“痞子”形象是在文化领域带有革命色彩的人物,他偶然担当了中国大众文化在生成期的代言人。王朔介入影视时,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出现错误。王朔90年代由大众文化英雄沦为媒体小丑。  相似文献   

13.
肖辉  周建平 《阴山学刊》2006,19(5):19-2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西方文化的大肆入侵,中国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并已融入全球化的后现代语境中。大众文化与群众文化、民间文化并非同一概念,与精英知识分子建构的高雅文化针锋相对,大众文化是一种商品文化、世俗享乐文化和技术传媒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大众文化发展的脉络,认为是文化研究与后现代理论交互影响的结果,并详细分析了文化研究和后现代理论在大众文化研究中作为研究范式和理论基础产生的具体影响,明确了大众文化的当前发展状况,展望了大众文化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立华 《学术论坛》2005,(8):185-187
中西方大众文化产生和发展的不同社会历史背景,决定了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与西方语境中的大众文化的根本不同,并由此建构了我们理解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本质的基本框架:受众的大众性,功能的实用性,日常生活性,娱乐消遣性。  相似文献   

16.
陈薇 《理论界》2012,(12):125-127
费斯克是当代文化研究领域,尤其是大众文化研究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创造性地把文化产品划分为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两个维度。在金融经济中流通的是财富,而在文化经济中流通的则是意义和快感。文化经济使在金融经济中作为商品的观众转变成了意义和快感的生产者。以此为基础,费斯克进一步探析了大众文化的微观政治潜能,他的这种大众文化研究具有巨大了理论贡献,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兴起和主体的张扬,瓦解了信仰的基础,时间危机随即产生。作为大众精神食粮的大众文化,为了舒解普世人群的压力,通过对“现在”的神化、将时间空间化、遗忘人类整体性时间的三种策略,来消解和遗忘时间,它也因而充当了现代“宗教”的角色。“现在”成了大众躲避危机、消费欲望与进行末世狂欢的场所。大众文化试图通过反时间来克服时间的危机,最终将人类推入时间的深渊。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与城市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造就了现代人新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文化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哲学要关怀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不能不关怀城市化运动和城市人文化、城市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精神消费,好像总是跟在什么东西后面迟了一或两步。在流行文化上,它总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包括对工业化的热情和与之相伴的靡靡之音、对旧文化的怀念以及对感伤主义的投入。更早的有伴随着萨特一起到来的邓丽君小姐;然后是琼瑶;工业化带来的是人的异化;红旗脚下遍地结满  相似文献   

20.
孙叶飞 《社会科学》2005,4(4):119-124
在大众文化来临之前,文化是少数人的特权,大部分人处于文化缺失状态。随着工业水平、科技水平和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应运而生,它具有日常性、开放性、娱乐性、商品性和视觉性等多种特征,而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可以看到它其实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正视大众文化内在的人文关怀,对理解和促进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