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居民储蓄是一国经济循环过程中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居民储蓄可以转化为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而经济增长使得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居民储蓄的增加。从长远来看,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稳定的资金来源。我国的资金供给状况以及储蓄—投资转化机制表明,居民储蓄存款的多寡直接决定了资金供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2007年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到全球各经济体,在此次金融危机下中国政府同世界各国政府推行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维护经济运行。在此境况下,国内的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保持上升态势,反映了在危机下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但是也呈现了二者对于此次金融危机所作出的不同程度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金秋 《管理科学文摘》2010,(23):277-278
利率投资效应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的表现有三个因素必须考虑,一是产业构成因素,二是企业性质因素,三是金融格局因素。本文针对利率投资效应区域差异的存在状况,从代表经济主体的产业组成结构和企业产权结构以及金融中介(金融市场)结构(具体包括银行结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及其组成的金融市场结构)三方面具体分析了我国利率投资效应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我国1995-2011年相关经济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对国民总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均与国民总收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民总收入随着投资额与储蓄存款的增加而增加,但居民储蓄存款对国民总收入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6.
叶汉建 《经营管理者》2015,(10):124-125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并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这一提法是我党“为民谋利”理念的具体贯彻。然而,现阶段我国财产性收入来源虽已趋多元化,但还不成熟,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有必要考察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历史经验,并加以借鉴。本文主要以美国为例,对中美居民财产性收入结构加以比较,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加以分析,得出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下,培训作为实现劳动力资源价值的重要条件,有效推动着社会性和个人性的就业和收入,本文对影响培训效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依据其因素展开培训效能分析。  相似文献   

8.
居民储蓄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甘肃省城乡居民储蓄的因素,选取变量数据,构建关于影响整个城乡居民储蓄的理论函数和计量经济方程模型表达式,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与实证检验,确定建立模型的合理经济意义和真实性,综合上述分析,提出针对整个居民储蓄规模和储蓄量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寿险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近二十年的发展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利率波动较大,对寿险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市场需求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利率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产品预定利率设定不适当、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对寿险产品性质理解上的偏差、"嵌入选择权"的使用等。解决措施主要有:产品结构优化、提高管理水平、预定利率变动制以及财务再保险等。  相似文献   

10.
夏丽华 《决策探索》2003,(12):55-55
一、我国居民贫富差距扩大的表现和原因 现阶段,我国居民贫富差距扩大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二是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三是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四是不同所有制单位的职工收入差距扩大;五是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扩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历史条件制约.一般来讲,社会所能提供的生活资料越少,人们为分配这些生活资料形成的矛盾就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李文君 《决策与信息》2011,(11):197-198
收入分配活动的结果就形成各经济体的收入,本文试图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角度,分析我国居民收入的形成和结构,并总结出我国居民收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城镇居民的消费一储蓄选择行为,并进一步考察了影响居民决策的其它因素。本文认为,目前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居民理性的发展和不确定性的加大、以及收入方面的诸因素,使居民在消费-储蓄选择中更偏好储蓄。因此,要启动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只有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对策方可解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一方面推动了我国金融改革,一方面也对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尤其加大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为了判断我国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变动趋势,更好地防范利率市场化后的利率风险,本文分析影响利率的因素,并依据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M2、CPI和汇率三个变量对我国商业银行活期利率影响的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M2、CPI、汇率和银行活期利率紧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量快速增长。本文以1978一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量的历史数据为基础,根据趋势图拟合出与之相似的指数回归曲线,然后对其残差序列进行分析和识别,找出适合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量的指数回归一ARMA模型,并根据此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5.
把握利率市场化的进度,以防止重复国外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悲剧,我们需要而且必须对利率市场化进程所存在的问题,和即将或者已经给我国商业银行或其他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带来的利率风险,加强防范,监控,分析和探索,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不断完善方向,规避风险,充分发挥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难点,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投资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深入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储蓄类国债的影响,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在对旅游效应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旅游效应感知测评模型与设计指标体系,并以开封市为样本,展开实地调研,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本文结论。  相似文献   

19.
陈守东  高艳 《管理学报》2012,(7):1020-1024
分别运用二元N-GARCH模型和二元GED-GARCH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利率和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通过自适应绝对偏差和自适应均方误差的平方根2种标准进行评价。研究认为,二元GED-GARCH预测效果更好,在金融危机前利率与汇率之间存在着由汇率到利率的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之后,利率与汇率具有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银行间和交易所1日、7日回购利率为研究对象,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4种利率间的"领先-滞后"关系,发现交易所回购利率的变动显著领先于银行间相应期限的回购品种,银行间回购利率没有起到应有的基准作用。在银行间市场内部,7日回购利率则对1日回购利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引领性。本文随后检验了两个市场的流动性,认为可以把上交所回购利率的领先关系归因于交易活跃,反映市场真实利率的信息会更快的得以体现。这就有可能领先于虽然交易金额巨大但交易仍不够频繁的银行间回购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