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衣 《当代老年》2008,(11):20-21
何泽慧院士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夫人,也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她与钱三强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相似文献   

2.
"钱三强是我的老师,在他的学生中,我跟他关系最为密切。"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先生告诉记者。1948年,新中国还未成立,何祚庥还是清华物理系的一名学生,也是地下党的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3.
成北 《老年人》2010,(10):20-21
钱伟长,我国著名科学家,在力学和应用数学等领域均取得杰出成就,同钱学森、钱三强并称我国科技界“三钱”。与科学家齐名的是,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梅村 《当代老年》2006,(4):39-39
周恩来总理曾把钱伟长和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为“三钱”,可见他在我国科学界的显赫地位。作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的力学家、上海大学校长的钱伟长,有一句不太像“名言”的名言:“一切从国家的需要出发。”也许在—般人心目中这话属于“大话空话”,可钱伟长几十年来始终不渝地用行动证明着这话是实实在在的男子汉宣言。为信守这一宣言,他曾在人生的紧要关头三次说“NO”。  相似文献   

5.
吴志菲 《老年人》2015,(3):22-23
2015年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颁奖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被人们称为"氢弹之父"的于敏颁发了获奖证书。闻名世界的"于敏构型"1961年1月的一天,于敏被叫到钱三强的办公室。一见面,钱三强就直接跟他说:"经所里(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研究,并报请上级批准,决定调你参加热核武器原理的预先研究。"原来,在我国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时,有关部门就已作出部署,先行一步进行氢弹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6.
刘程 《老年人》2003,(3):39-39
1960年12月,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黄祖洽、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技工作者,在对原子弹研制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的时候,就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为什么提前研究氢弹?原来,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大得多。时任核工业部部长的刘杰在与专家交谈中,知道原子弹和氢弹有很大差别,便跟钱三强商量,先从理论上做一些研究。他们的意见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肯定。在其后的4年中,黄祖洽、于敏和其他科技人员提出研究成果报告69篇,对制造氢弹的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历史已经证明,氢弹理论探索先行一步是一着妙棋,为尽…  相似文献   

7.
正"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这位温婉智慧的老人忘不了当初和钱三强定情时所说的那句话。从新中国成立之前,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原子核世界"伴随着她和钱三强走过了一生,并见证了他们平淡如清泉,却矢志不渝的爱情。清华才女恋上清华才子1914年3月5日,何泽慧出  相似文献   

8.
忆三钱     
张顺臻 《老年世界》2010,(20):22-22
在参加全国政协六届会议期间,我有幸遇到钱三强、钱伟长和钱学森三位科学家,并聆听过他们的讲演和发言。现已过去二十多年,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10,(27):37-37
1945年初春,32岁的钱三强向何泽慧发出了平生第一封示爱兼求婚信,25个单词:“经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要求。如能同意,我将等你一同回国。”很快收到回信,也是25个单词:“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之后一同回国。”战时德国信件不封口,限词汇25个,  相似文献   

10.
邢军纪 《中外书摘》2010,(11):16-20
我们只知道中国科技界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有“原子弹之父”王淦昌,有“航天之父”赵九章,有“光学之父”王大珩,知道中国“两弹一星”的科技功臣,知道华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知道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等等,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中国亮点实际上和一个人有着巨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2004年4月12日,92岁高龄的何泽慧老人做客央视科技频道《大家》栏日,首次接受媒体专访.这位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才女、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弹道学首位女研究生和中国原子能事业"两弹一星"功勋钱三强的夫人,在面对记者和镜头的第一句是:"来考试了."而且不失幽默地说:"不要向我学习,我做事不合时代的."她是怎么"不合时代"的呢?  相似文献   

12.
何方 《中外书摘》2006,(12):16-18
我和一氓同志相识始于1950年初。那时为了外交斗争的需要,听了苏联人的意见,认为可能很快进入联合国,于是就立即成立了一个五十人左右的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是中共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副团长就是从旅大区党委副书记任上调来的李一氓,代表、顾问和专员还有冀朝鼎、孟用潜、耿飚、刘贯一、刘英、姚仲明、刘彬、陈叔亮、钱三强、陈忠经、王铁崖、郑森禹等,真是人才济济。但由于美国的阻挠,联合国去不成,代表团只能住在赵堂子胡同二号原朱启钤公馆练兵待命,前后约一年半。当时闻天同志每周只来一两次,一氓同志则同大家住在一起,主持日常工作。所谓工作,主要就是学外文和分工研究点国际外交问题,也组织一些人写点文章。作为一个普通工作人员,我的分工是主管调研和资料工作,同时张闻天还布置我写一本美国侵华史的小册子,因此向一氓同志请示和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13.
正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被称作"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她曾帮助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她的名字是李佩,如今已进入人生的第99个年头。比院士还院士在李佩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种体积的身体。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朱清时……都曾是那个沙发的客人。有时人来得太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儿,都得坐小马扎。  相似文献   

14.
爱情和内裤     
小山 《女性大世界》2004,(10):50-50
我爱他,嫁给了他,为他生一个可爱的孩子,为他养育我们的孩子,我爱他,爱到失去我自己,忘记我自己,因为爱他,又不得不再次寻找我自己,爱到他另有所爱,爱他到重新回家。  相似文献   

15.
梅花毛线衣     
毛汉珍 《金色年华》2008,(11):42-43
18岁那年,他因为行凶伤人,被判了6年。从他入狱那天起,就没人来看过他。母亲守寡,含辛茹苦地养大他,想不到他刚刚高中毕业,就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母亲伤透了心。他理解母亲,母亲有理由恨他。  相似文献   

16.
李愫生 《女性天地》2011,(10):46-46
年少时,她住在他的隔壁。她从小就喜欢他,整天粘着他、追着他。彼时,他是个黄亳小子,她是他不屑的臭丫头。乡下的桃花开了又落,她对他的心却如竹子一样,一直青着。尽管她比他小三岁,他吵她骂她,把她带给他的吃食扔掉,与顽皮的男孩子一起欺负她。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习惯     
凤凰 《老年世界》2008,(7):22-22
坐在车上,他闷闷不乐。他高兴不起来,是因为母亲。当然,他不是生母亲的气,他当然不会生母亲的气。他明明是为了母亲,是为母亲好,可是母亲却不肯接受他的好意。这次回家,他是特地回来接母亲的。他工作了,通过了试用期,与公司正式签约。公司给他安排了住处,很大的一套房子。  相似文献   

18.
五年的世界     
凤凰 《金色年华》2008,(12):21-21
5年前,他18岁,高中毕业。那时,他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可惜家里供不起,没有办法,他只得进了城,开始谋生。在城里转了两天,总算找到了一个工作,开始的时候,老板见他年纪轻轻,一没有阅历,二没有工作经验,还不肯要他。他说好说歹,再加上老板见他身材高大,力气好,最终才收下了他。  相似文献   

19.
彭德新 《老年人》2005,(6):42-42
3年前母亲去世,由于我和妻子工作都忙,不能每天陪伴父亲。接他来住,他又不习惯。父亲一人在家,甚是孤独。于是,我给他置渔具,要他外出垂钓散心;给他买棋牌,要他约人玩乐解闷;还给他订了三五种报刊,让他打发时间。父亲最喜欢的是读《老年人》杂志。他说,《老年人》杂志办得实在,有品位,  相似文献   

20.
佚名 《现代妇女》2010,(8):16-16
他是个哑巴,大字不识,家境贫寒。为了糊口,他在村里的一家纸箱厂上班。18岁那年,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进城游玩,繁华的小城让他流连忘返。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时间飞快地过去了。等他想起要回家时,天已经黑了。他迷路了,回不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