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老的爱情     
王纯 《老年世界》2014,(22):21-21
看到一幅漫画:一对老夫妻背对背,各自坐在长椅的一头,显然是刚刚吵过架,在怄气。下雨了,老头背对着老太太,却伸长胳膊,把手中的伞递到老太太头上,任凭自己被淋湿。画面下面是一行文字:不老的爱情就是,吵一辈子的架,生一辈子的气,依然为你遮挡一辈子的风雨。我心中不由暖暖的,想起了老爸和老妈的婚姻。老爸和老妈的婚姻是媒妁之言,谈不上什么感情基础。我小时候,他们几乎天天在吵架,每次都吵得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2.
不论丈夫还是妻子,都不能刻意把对方雕琢成随己心愿的模样。因为——一次去北京旅游,移步香山枫林,姐逅一对白发夫妇。他们结婚已30余年,却仍然如胶似漆,相敬如宾,其笑谈举止,仿佛携手从教堂款款而出。我问老太太,为什么他们能30余年如一日,水浇爱的青春。“我从来不去干涉他,更不去改造他。”老太太说,“我们犹如两座山峰,在感情上相依相偎,息息相通;在人格上彼此独立,互相欣赏。”凡夫俗女们却不是这样,他们总是把爱当作一把雕刻刀,才开始相恋,就依据理想中的偶象,迫不及待地将对方一刀一笔,精雕细刻。因此,许多伴侣…  相似文献   

3.
李明玉 《老年人》2005,(7):57-57
邻居刘婆婆,是我们院子里谁都羡慕的一位老太太。她的三个儿女都事业有成,且收入丰厚,对她这位年轻就守寡的母亲也格外敬重。他们为母亲购置了漂亮的大套房,还有清一色的红木家具。平时,细心的女儿为老太太买回各种高档衣服,还办了美容卡,一心想让老太太的晚年过得幸福潇洒。然  相似文献   

4.
婆媳关系难于处理,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常听不少老人抱怨:“我们为儿子媳妇操碎了心,而他们却毫不领情,真不知为什么?”59岁的李老太太也有类似的苦恼。一进诊室,只见李老太太一肚子怨气,刚落座就数落起儿子和儿媳不是:“我有4个儿女,把他们拉扯大不容易。3年前,最小的儿子也娶了妇,我心里像一块石头落了地。谁知子娶了媳妇忘了娘,老是嫌我嗦。管教自己的儿子多说几句,儿媳也有见。唉,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真是难受我是天天生闷气,晚上也睡不着,这3来身体都给拖垮了。最近一件事情更让人气愤,儿子的一件脏衬衣放在…  相似文献   

5.
李先生:我的邻居李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一名工人,小儿子则是一名小学教师,而且是一名党员,现在两人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在分家时,小儿子认为李老太太偏袒他的哥哥,存在财产分配不公的情况。自从分家以后,小儿子就跟母亲不来往了。  相似文献   

6.
穿出上海市卢湾区瑞金二路街道淮海中路494弄,沿着淮海中路向左直走一段,再钻进526弄的和合坊弄堂,24岁的女社工倪菲在其中一幢红色里弄老房子前停下来,推开一扇木质的小门走了进去。这时,时钟正指向上午9时30分,老房子的楼道里没有开灯,有点暗。顺着陡峭狭窄的木头楼梯,倪菲径直快速上了楼,留下一串“噔噔噔”的高跟鞋脚步声。  相似文献   

7.
睿雪 《女性天地》2011,(1):22-23
这是全国首届街舞大赛的比赛现场。 中场的时候,忽然有5个老太太走上舞台,观众顿时哗然一片:老太太出现在这里是要打太极吗?简直是在捣乱嘛!然而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灯光已经随着劲爆的音乐闪烁起来,5个老太太流畅地跳起了街舞,舞姿丝毫不比其他选手差。  相似文献   

8.
《当代老年》2007,(2):5-5
她70岁,他78岁,他们是一对金婚夫妇。对不能自己吃饭的他,她把饭菜嚼细,嘴对嘴喂。他几乎每吃一顿饭,都流眼泪,这一过就是3年。这位老太太就是朝阳凌源市万元店镇大杖子村下台子组的郑秀英。  相似文献   

9.
志远 《当代老年》2008,(6):10-11
一位无子女的古稀老人,两年前丈夫去世后,就雇佣保姆照顾其生活。几个女保姆都因老太太脾气不好而先后离开,可一个年轻男保姆却对老太太照顾得无微不至。老太太视其为亲人,于是她与男保姆签订了“遗赠抚养协议”。可协议签定不久,老太太却命丧男保姆之手……  相似文献   

10.
杨美梅 《老年世界》2008,(14):19-19
小朱十分注意母亲的精神需求,她给老妈制订了体育锻炼计划,老太太没有耐心坚持下去;她提出送老妈上老年大学,老太太嫌远;她又给老妈联系老年合唱团,老太太说没兴趣,而非要女儿每天来看望自己,认为女儿能够陪自己打麻将、聊天才算孝顺。有的老人甚至对子女“约法三章”:要他们隔三岔五回自己身边;在外地工作的子女,  相似文献   

11.
毕庆 《当代老年》2007,(8):24-25
孙桂娟今年78岁了,是庄河市兰店乡石灰窑村一名普通的农村老太太,而在当地,认识她的人几乎都对她心生敬意。20多年来,老太太无怨无悔地伺候瘫痪的儿媳妇,照顾孙子。老太太用20多年的坚持,给世人谱写了一段感人的旋律。  相似文献   

12.
关邑 《老人天地》2008,(10):20-20
去年重阳节那天,儿子一家三口过来陪我们老两口一起过节。5岁的小孙女甜甜背着书包径直跑到我的卧室,带上门后她突然转过身,双手高高举着一幅图画,嘴里哼着噔——噔噔——  相似文献   

13.
我亦怀旧     
有一对年轻的朋友乔迁了,旧物扫数出清,新居从装修到家具,看着像宾馆的标准间一样。我正嗫嚅着,不知怎么说出我的观感才好。朋友似乎看出几分,提起邻居搬家的时候,老太太跟儿子、媳妇吵起来,小辈也是主张把破破烂烂坛坛罐罐都扔掉,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坚持连用不上的鸡笼也搬到崭新的阳台上去。朋友摊摊手:“农民嘛,没办法!”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故事曾经很流行,故事的主角有两个: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中国老太太一辈子都在攒钱中度过,目标就是要搬出自己破旧的房子。经过数十年奋斗,最终她买下一所属于自己的新房子,然而还没来得及搬进去她却病入膏肓了,临死时她幸福地说:“终于有了自己的新房子了……”中国老太太无牵无挂地走了,而那位美国老太太早在年轻的时候就贷款住进了新房子,此后的十几年一直靠勤奋工作偿还银行贷款,最后在临死时也幸福地说:“终于还清了房屋贷款……”同样也是无牵无挂地走了。  相似文献   

15.
金秋茶坊     
《老年人》2002,(7)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4月12日,家住甘肃省保育院家属区76岁的李老太太晨练回家,在横穿铁路时被飞速驶来的火车撞断左腿,血流不止。当甘肃省急救中心医务人员赶到时,两名铁路警察却把他们挡住了,说铁路医院的救护车正在来的路上,请他们不要插手。看着伤者躺在血泊中痛苦万分,医生们要求先把老太太就近送医院,在场群众也苦苦相求,警察仍执意不肯,说按照有关铁路法规,凡是发生在铁路沿线的路外伤亡事故,须由铁路医院处理。半个多小时后,铁路医院救护车赶到,老太太却因耽误而死亡。点评:为着部门利益,见死不救,草菅人命…  相似文献   

16.
有故事的人     
虽然没有婚纱照,没有结婚誓言,没有嫁妆,甚至没有迎娶仪式,但他们有携手走过的风雨60年。这对老人的恩爱,让整个旅行团的人都感到惊讶。下车时候,老先生先下,再探过手来牵老太太下车;上车时候,他在后边举着手托她;在景点里走着,他们无时无刻不是牵着手——那牵在一起的两只手,沟沟壑壑,像岁月刻刀下的礁石。导游是个"80后"小姑娘,羡慕地说:"大爷和大妈怎么这样恩爱呀?"老太太抿嘴一笑,对导游说:"小姑娘,你不知道,其实是我眼睛不好,他怕我摔倒,只好时时处处拉着我。"话虽这样说,旅行团里的其他老  相似文献   

17.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和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从上大学时他们对我的各种叮嘱,慢慢演变成现在我对他们的健康叮嘱,或许是从那一年妈妈生病住院,又或许是从我自己也当了妈妈,真正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 以下是我经常给母亲唠叨的内容,希望对天下所有母亲都能有些帮助: 妈妈,要坚持每天一杯奶,虽然我知道你不喜欢牛奶的腥味,也不喜欢甜兮兮的酸奶,可是我还是要求你喝,如果你不想以后变成驼背老太太,不想被碰一下就摔成粉碎性骨折,卧床不起,到时候我就辞职不上班了,回家伺候你好了。妈妈,实在觉得难喝,咱还可以把粥和牛奶和在一起喝,或者用牛奶来和面蒸馒头。  相似文献   

18.
去医院看一位因摔倒而骨折住院的老邻居,她有五个子女,个个都很出息,对她也很关心,这次住院都是儿女们跑前跑后,按说她应该很满恿,可等跟前的孩子出去后,老太太忽然伤心起来,说:“我摔成这样已经够痛苦了,可孩子们却还在埋怨我,埋怨我乱买保健品,乱停平时吃的药,说我走路不注意,你说我又不是成心的,我愿意这样吗?我已经够难受的了,他们还这样数落我、不体谅我,我觉着人老了活着真没意思……”  相似文献   

19.
幽默与漫画     
《老年世界》2009,(12):46-47
无辜 一对古稀夫妻正靠在自家的猪栏上看猪吃食。老太太突然想起,他们的金婚纪念日快要到了。  相似文献   

20.
现在,看电视已成为家庭中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特别是年龄大、生活比较安逸的老年人,他们每天除了吃饭就是忙着看电视。听朋友讲,她家老太太已八十多岁了,可看电视却到了孜孜不倦的程度,特别是赵本山演的小品百看不厌。她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爱好,更不懂得什么叫养生。当劝她少看会儿电视,多活动活动胳膊腿时,她就会生气说:“我都干了一辈子了,现在不想动,就喜欢看电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