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霞 《老年世界》2011,(13):44-44
什么是服丧服丧是为死者守丧的礼仪。指丧事办完后,亲属还要在一定时间内在衣食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遵守一些特殊的礼节,以示哀悼。服丧时,最重要的是服制,即守丧期间的服饰以及期限。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规定有“五服”。对于期限,古代礼制因死者对象不同有相应的服丧期限,这些期限往往不十分确定,处在变动之中。其中,  相似文献   

2.
《老年世界》2011,(18):42-42
古代的收继婚在古代社会,有一种收继婚,它是人类早期共妻现象的残余,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哥死了,嫂子就嫁给弟弟;弟弟死了,弟媳就嫁给哥哥;  相似文献   

3.
李霞 《老年世界》2011,(19):44-44
古代后妃制度中国后妃的体制始于周、形成于秦,自汉、唐、宋、元、明、清以来,历代多有增损。周代的后妃制规定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后,其在宫闱中的地位如同天子,三夫人则如同三公,九嫔如同九卿,世妇如同大夫、御妻同士。后,及三夫人为天下母仪,制定妇礼。九嫔掌教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相似文献   

4.
《老年世界》2011,(22):42-42
古人的谦称与尊称中国古人在说话时非常注意称谓,说自己时用谦恭之词,称对方时用尊敬之语。在说自己时,谦称因身份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有“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不佞”、“不敏”、“晚生”、“学生”、“后学”、“小子”等。  相似文献   

5.
古人的避讳“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约起于周,成于秦,兴盛于唐宋,到了清代更加完密。当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一旦犯讳就有坐牢甚至丧命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李霞 《老年世界》2011,(21):44-44
排座次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在古代,主要以座位的朝向来决定尊卑。官高者居上位,位卑者处下位。秦汉以前,人们以右为尊,称为“尚右”。《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云:“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即蔺相如的位置比廉颇尊贵。“左迁”有贬官之意,如韩愈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就讲了被贬潮州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老年世界》2011,(14):42-42
初生礼生育是古人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家中添丁进口后,要遵照礼俗进行庆贺。婴儿初生的第一项礼仪活动便是报喜,向亲戚朋友邻居以及宗祠报喜。  相似文献   

8.
《老年世界》2011,(20):42-42
古代的跪拜礼跪拜礼是我国古代的生活礼节,它的出现与当时的物质条件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在汉以前,我国还没有正式的凳椅。人们无论进食、议事都只是在地上铺一条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如果是统治者就座,其坐的席子比普通质料的要好一些。因此,古代的“坐”和我们今天的“坐”完全不一样:古人坐的时候要双膝着地,然后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实际上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跪。  相似文献   

9.
李霞 《老年世界》2011,(15):44-44
男子的成年礼仪:冠礼 冠礼也叫成男礼或成丁礼,主要的礼仪形式就是加冠,所以叫冠礼。冠在人的头上,至高无上,地位最尊,所以古人对冠特别重视。因此,行冠礼就能使人增添庄重的感觉。行冠礼之前,当事人还是孩子,加冠之后就成了大人,别人就要以成人之礼来相待了,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要符合社会的礼仪规范,所以冠礼被称为“礼之始”,被列为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之首。  相似文献   

10.
李霞 《老年世界》2011,(17):44-44
入洞房新婚夫妇在拜堂之后的节目就是入洞房。入洞房的第一个主要仪式是“牵巾”,新郎用一条红绿的彩绸牵引新娘,两人相向,新郎倒行着把新娘引入洞房。这条牵巾象征着两人会合的桥梁,两人有此桥梁就可以互相沟通了,所以也叫合欢梁。在彩绸的中间还要结一个同心结,象征两人将同心同德、白头偕老。  相似文献   

11.
李霞 《老年世界》2011,(12):42-42
古代的车马 在古书上我们常见“车马”并举,如《诗经·唐风》中云:“子有车马,弗驰弗驱。”《论语·公冶长》云:“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在战国之前,车马是相连的。通常来讲,没有无车的马,也没有无马的车。所谓御车即御马,乘马也就是乘车。  相似文献   

12.
李霞 《老年世界》2011,(9):44-44
古代的祭礼祭祀鬼神的礼仪,又称吉礼。儒家信奉鬼神的存在,祭祀的对象很多,大致有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其名目繁多,国家专门设有礼官,掌管祭祀方面的礼仪。古人对鬼神之祭非常重视,除了军事就以祭神为头等大事了。在儒家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嘉礼、宾礼)中,吉礼排首位,从中亦可见其重要性。祭祀时,向鬼神奉献的祭品可以为牲畜也可能是人。到春秋之后,  相似文献   

13.
《老年世界》2011,(10):42-42
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庙中设有先祖的牌位,还供有祖先的遗像,以便后代子孙瞻仰。我国儒家文化以孝亲为人伦之本,孝亲又以崇拜祖先为基础。为祖先立庙,就是因为后人相信,祖先之灵可以保佑子孙。在古代,立庙祭祖无论是帝王还是平民都可以进行,但庙制却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以体现尊卑秩序。《礼记·王制》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相似文献   

14.
李霞 《老年世界》2011,(16):42-42
古代的婚聘六礼婚姻是人生大事,婚姻之礼理所当然是郑重的。中国传统的婚姻,男女双方在婚前多半是从未谋面的,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主要考虑的是宗族的延续和门当户对,很少考虑当事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宗法“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的远近区分嫡庶亲属的一种等级制度。它萌发于商周时期,成熟于西周、春秋时期。在商代,宗法制出现了以子继父为主,并有了直系旁系、嫡庶、大宗、小宗之分。  相似文献   

16.
《老年世界》2011,(24):42-42
“行辈”是中国特有的表示家族纵横关系的方式。行指排行,是一个人在家族中的长幼次序。表示行辈的方法主要是用字,即以字入名,通过用字区分辈分、排行。这些字因时代不同而各有特色,在先秦时期,最常见的行辈用字是:孟、伯、仲、叔、季,如伯禽、仲山、叔陶、季路等,排行长幼一目了然。之后的排行像长、次、幼、少、元等也很常见。长、元表示排行第一,如司马长卿(司马相如字);次是次子,指排行第二,如祭彤字次孙;幼、稚,表示排行最末,如东吴孙坚的弟弟孙静字幼台,东晋葛洪字稚川;  相似文献   

17.
《老年世界》2014,(11):44-44
孔子之后,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有几个比较明显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几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邓美 《老年世界》2011,(11):47-47
饮食结构的改变,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认为,现在有很多医生向糖尿病患者推荐的食谱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由于糖尿病患者最大的危险是心血管疾病,因此,一些医生们一直关心的是食谱中的脂肪含量,按照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原则配比食谱。过去的糖尿  相似文献   

19.
《老年世界》2011,(4):42-42
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这是孔子所主张的处世原则。与这个原则相伴随,孔子主张: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达到;不愿意别人以某种方式对待自己,自己就首先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别入。  相似文献   

20.
邓美 《老年世界》2011,(13):47-47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思维能力呢?当你搜索自己的记忆库时,回想起童年经历或者与家人度过的特殊时刻时,你有没有诧异过为什么还能记得那么清楚呢?现在你停止阅读一会儿,抬头看看窗外。你有没有惊讶思考过自己的双眼为什么能够看到丰富的色彩呢?只有“上帝”创造出来的神奇的大脑才使得这一切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