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鲍日新 《公关世界》2008,(10):52-5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更能够使家庭成员本身身心健康,生活美好,事业成功。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离不开家庭礼仪。家庭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是一个人道德精神的体现,是家庭美德的一种反应。中国几千年秉承的家庭美德就是尊老爱幼,兄弟姐妹的团结和夫妻间的忠贞不渝。  相似文献   

2.
《上海科学生活》2003,(1):83-84
我真想让父亲再痛打我一顿,也想妹妹能对我再蛮横一次,那种过分的客气与忍让,让我心痛。“家”本来就是一个象形字,是在屋子里养着豕(猪),在屋子里住着一家人方构成一个“家”字。我觉得家的概念不是住在哪里,而是心在哪里,即使我们两个人住在地球的两端,可我们的心还是连在一起的,这就足够了。男性注重自己建造的那个家,而女性更注重感情归属的那个家。家不是要住在一起,家是由几个相爱的人组成的,它可以分开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但只要彼此牵挂、彼此相爱,那我们就是一家人。  相似文献   

3.
全职妈妈的生活似乎总是围着孩子、家庭转;然而妈妈们大多拥有自己的梦想,一个让自己由衷感到快乐的源泉.本期我们将为读者朋友们讲述三位妈妈的创业故事,看看她们是如何兼顾家庭与兴趣.经营一种叫做“幸福”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4.
给爱减压     
有这样一对用心良苦的夫妇,他们为了让18岁的儿子拥有一个大好的前程,不惜放弃国内稳定工作和优越生活,举家移民到了美国。孩子的学业虽然得到了很好的安置。但是,面对激烈的竞争,夫妇两个就不得不做比别人多两倍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供得起整个家庭的开销。开始,他们遇到上司的挑剔和工作的重负,还能够吃得消,后来,  相似文献   

5.
新医改:政府失灵和准市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卫生问题,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古今中外,但凡将社会经济风险作一排序,疾病风险都是独占鳌头,原因是疾病风险绝对是个人和家庭无法应对的。一个人、一个家庭要存多少钱才能算得上是未雨绸缪了呢,可以说永远没有把握。你不可能预测自己或家人会得什么病,要花多少钱。同时,疾病风险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但是,就社会整体而言,  相似文献   

6.
现在问很多人最关心的是什么,他(她)会告诉你:今天我的粉丝涨了多少……而随便浏览一下微博、关注一下朋友圈,不管男女老少,各种姿势的自拍跃入眼帘,可谓进入了“全民自拍”的时代。著名演员陈坤对自己的一张自拍照说:“再不自恋就死了”。很多人都表示,微博、自拍让不自恋的人自恋了,让自恋的人更自恋了。  相似文献   

7.
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逐步提高,她们的传统角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今女性比以往更独立,因为她们享有更多的权利(如选举权和婚姻自主权)。尽管更多的女性成为家庭经济顶梁柱,但她们仍是照顾家庭的主力。女性传统角色的变化究竟让她们生活得更惬意了,还是让她们的生活变得更复杂?  相似文献   

8.
杨柳 《公共关系》2001,(1):76-76
我觉得处理家庭问题比在社会和单位里处事,更需要公关技巧。朋友或同事,相处得不舒服了,可以疏远他,甚至不理他,但是家人不行,你不能随便开除一个人的家籍,你得天天面对他。  相似文献   

9.
1986年初我49岁时,与我同龄的妻子因突发心脏病亡故,当时两个儿子刚刚参加工作,女儿才上高中。家中突然倒了“半边天”,难坏了我一个人。权衡再三,在老朋友帮助下,当年9月份,我在县城和一位丧夫五年、带着一双儿女的女职工重组起一个新家庭。为维护这个复杂家庭的正常生活秩序,婚后不久,经全家酝酿讨论,制定了一份和睦家庭公约,主要内容有两项:一、建设文明家庭。  相似文献   

10.
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家住北京西城区白纸坊街道的王和、杨慕兰夫妇一家人,共同操办起他们的家庭刊物——《家·月报》。杨慕兰说,2009年4月创刊至今,办刊不仅让王家三代人享受着很多乐趣,也使得家人更团结、更亲密,  相似文献   

11.
电子 《老人天地》2014,(8):28-29
中国人自古以来看重家庭,很多人家里都有“传家宝990欢迎您把它们背后的故事写出来,寄给我们,与大家分享交流。 相信您的“传家宝”可以感染更多的人,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温暖的家庭愿景与社会梦想,会因此获得更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养老问题是社会诸多问题中的一个较重要和特殊的社会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力量还无力全养的条件下,以家庭为基础,逐步扩大社会化养老,国家做为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问题进行资助,互为促进和保证,仍是当今中国养老的基本道路。就边少地区的实情分析,如何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互为一体;保证家庭养老为主,社会补充为保证,继续强化家庭养老教育,尽快发展社会养老建设;从多方面提高整体养老水平;寻求一条客观实际的养老道路,是我们需要注重研究的一个事关发展的综合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新娘     
蜜月旅行的最后一个夜晚,妻对即将到来的家庭生活似乎有些担忧,毕竟除了我之外,此后她必须和我的母亲、弟妹们一起过日子;而家人对她来说终究不像我这样早已自然且熟悉地相处着。 经过一番抚慰之后,她似乎宽心了些,最后她抬起头问:“我该怎么叫妈妈?”  相似文献   

14.
我今年67岁,与现在的老公组成新家庭已9年了。我老伴儿是一位离休干部,我们的关系处理得不错。几年的共同生活让我深有体会:丧偶后还是再婚好。原来的姐妹们说我享上福了。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一个家庭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本期家栏目通过一组不同家庭的人物采访来展现中国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以及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活给谁看     
《伴侣(A版)》2014,(5):48-48
一个晚期癌症患者,拒绝治疗的念头刚一生出,就被家人苦苦哀求:为了我们,你也要活下去啊……此人在最后的岁月里饱受三次手术痛苦。出生不由己,善终也同样。  相似文献   

17.
钱国宏 《老年世界》2008,(16):32-32
七十开外的父母一直住在乡下。几乎每个周末,我都携妻将雏回村去看望二老。每次回村,我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年迈的父母对我们一家三口的一言一行都是十二分地在意。我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发现这一秘密后,再回村看望二老时,我便再三叮嘱家人:一定要以最轻松的心态走进院落,一定要把最惬意的神情展现在老家,一定要让最阳光的笑脸展现在二老的眼前,一定要将最高兴的喜讯、乐事讲给二老听!  相似文献   

18.
陆定英 《现代交际》2004,(11):42-43
感化“木心”老公 ●江眉,38岁,小学老师,结婚十年,老公是一家科研单位的研究员 当年之所以嫁给他,就因为他烟酒不沾,正派规矩。结婚十年了,也确实没什么让人不放心的,可是,十年的家庭生活却让我感到有些厌倦了。老公一回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守着那台大电视,再烂的电视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选择这个样本,除其具有代表性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农民家庭30年来有着基本稳定的家庭结构,便于前后对比。  相似文献   

20.
人生其实很简单,只有两件事:谋生与乐生。“谋生”是一个苦涩的词语,它意味着忍受、付出、疲累、无奈、受气、披星戴月、流汗流泪……谋生是人为之“人”必需的本事,会谋生才不会成为社会的负累,才能担当家庭的各种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