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按照泰勒控制标准理论设置的成本控制标准具有单层次性,由于忽视了员工控制成本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别,因而弱化了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效应。在分析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效果的激励因素基础上建立的激励机制,包括奖酬分配机制、员工需求分析与实现机制和纠偏约束与协调约束机制。根据每位员工所在成本控制中心的控制成本绩效和员工控制成本的能力分配奖酬,能够体现分配的公平性;通过分析员工家庭经济条件、对待知识的渴望程度掌握他们的需求情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有利于提高激励效果;让员工代表参与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执行效果的奖惩制度的制定工作,有助于员工理解约束,提高他们执行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执行效果的奖惩制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工业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知识经济运行的物质基础 ;社会对知识和人才资本的巨大投资和强烈需求 ,是知识经济运行的社会基础 ;各种先进而实用的知识层出不穷 ,加上对知识的把握必须进入较高的层次 ,是知识经济运行的知识基础。知识是知识经济运行的主体 ,经济通过知识的生产、传输和使用 ,使物质生产高速度、高效益、高质量地运行。知识的生产——传播——使用的有机整体 ,构成了知识经济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杨琳 《唐都学刊》2002,18(4):48-51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不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而且对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提出了挑战。因而 ,必须把握知识经济的特点 ,探索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科学途径 :以对人本管理的深层理解与拓展为根基 ,以开发创新能力为主弦律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重要途径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观为持久动力 ,从而建构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与信息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和信息是一种普遍而又珍贵的特殊“能源”。说其普遍,主要是指知识和信息无所不在;谓其珍贵,则是指该“能源”具有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神秘力量。毋宁说,知识的再生产(通过知识传播)是永无止境的,这是知识经济得以发展的真正原动力。知识和信息的广为传播既是知识经济的一大特点,又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最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既受益于知识经济的方方面面,又加速了后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和管理人才日益成为银行业人才竞争的焦点,这就需要对员工所具有的潜力进行激励。知识工资是指当员工获得与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并做出提高工作绩效的行为时,企业对其给予的奖励。知识工资体系的设计要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是企业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对知识型员工激励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各级党组织应深刻认识自己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能力。用科学发展观激励员工心志,把和谐社会理论贯穿到整个企业中,促进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与自然的和谐,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员工与员工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知识经济对传统管理的挑战 ,提出了知识经济下的六大新的管理理念 :知识管理、快速反应、和谐管理、网络型组织结构、合作以及新型营销。  相似文献   

9.
知识密集型企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在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合理利用上做文章,充分发挥知识的网络化、信息化、集成化及智力化作用,增强其对知识的创新能力、对新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对专利技术及专有技术的研发能力及对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提高其综合水平,使之成为以知识为主要载体、生产诸要素合理配置的知识密集型企业.  相似文献   

10.
魏荣  魏婧 《学术交流》2013,(5):36-40
以人为载体的心理资本驱使个体的知识劳动超越本人的自然需要界限,体现出相应的精神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推动主体创新是心理资本的重要功能之一,且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得以体现。依据知识型员工的心理需要在时空、类型、质量、数量、程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多元化特征,企业应实施基于心理资本的"六个结合"的创新激励策略,即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阳性激励与阴性激励相结合、发展性激励与回报性激励相结合、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相结合、固定激励与浮动激励相结合、目标激励与工作激励相结合,以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的创造性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从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谈知识型员工心理激励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炳 《社科纵横》2006,(10):43-44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从20世纪末开始就成为管理学研究的重点,但对于其研究大都放在员工的外部激励或者物质激励方面,比如:工作环境、薪水、福利等等,对于员工的内部需要研究尚不深入。在此,我们想通过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的“自我实现者特征”的分析对知识型员工的心理激励策略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形态 ,它不仅代表着经济发展的趋向 ,而且能够将知识与经济紧密结合 ,从而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人才必须具备知识创新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及道德自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文章分析了应对知识经济所需要的条件。认为只有当经济达到市场化 ,政治实现法治化 ,观念进入现代化 ,知识经济才能在中国落地开花 ,才能为民族带来恩泽和福音  相似文献   

14.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建立合理、公平、综合性的激励制度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可靠保障.薪酬激励是激励机制中主要的方式,在员工激励和企业发展中,员工和企业作为两个博弈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博弈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员工和企业的博弈关系中,可以把二者分别看作代理人和委托人,博弈论更好地阐明了企业和员工实现整体绩效的利益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时期,怎样有效激发传媒人的潜能,使得传媒品牌内部的潜力得到最大化的迸发,使传媒单位打拼市场,是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要发挥激励的最大效能,传媒员工需要物质与精神激励并重原则,灵活把握原则,根据传媒单位的实际情况,驾轻就熟地运用目标激励法、竞争法、奖惩法、薪酬激励法、培训激励法与自我激励法。建设好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需要研讨有效的激励系统,采取晋升、技术激励、组织文化与精神激励等多重激励措施,严格推行绩效考核,突出"能力本位"的激励特色,努力践行岗薪制,让技能与报酬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能力提升的激励宗旨。多管齐下,才能挖掘发挥传媒人知识员工潜能,使得新闻人与传媒业达到双赢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姚玉龙 《社科纵横》2004,19(6):43-4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必须树立新的管理观念 ,如创新观念、“人本主义观念”、团队学习观念等 ,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迎接严峻的挑战。这些企业新观念必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使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求是学刊》2017,(3):53-59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的一个重大变革是开始导入知识管理。依赖知识转移以实现知识增值与创新已成为知识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知识共享是知识转移的关键环节,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只有激励因素才能激发知识转移相关主体的积极性。以面向非正式学习的企业内部SNS知识社区为中心,通过重构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动机和共享机制,利用Ucinet对企业内部知识关系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进行可视化描述和分析,找出了知识转移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通过激发知识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动机和优化知识转移路径,提升了企业社区网络内知识转移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东 《学术交流》2001,(6):99-102
当前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认识不系统、方法不科学实际、培训不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急功近利等.自身素质、家族内部人控制、以往成功的幻象以及员工自身的素质等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加强企业自身的教育和改造,加强内部员工培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知识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考察了知识经济中的知识要素,着重阐述了知识与创新的关系。认为知识创新是知识进步起主导作用的创新,不同的创新内含着不同的知识,知识通过给予新的模型、方法、观念等方式参与创新,知识的创新功能只有借助于实践的力量才能实现;知识对世界的重构提供了创新的“表象”,知识的符号性赋予了人创造虚拟世界的能力,知识也激励着主体的创新精神;知识是一种高效益的创新资源,知识参与创新具有极大的经济性,知识创新知识最有力的存在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付泳 《社科纵横》2005,20(6):70-71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它必须和物质资本一样参与企业治理,分享剩余索取权。本文从人力资本产权特征出发,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和论证了体现人力资本特征的企业所有权制度安排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提出了重构企业所有权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